七亿美金的投资守则
(2009-12-30 14:44:25)
标签:
杂谈 |
七亿美金的投资守则
合伙人的性格与创业背景决定了基金的鲜明个性,正因为如此,金沙江创投始终秉承三大原则。
文/本刊记者 王蕾
“创而优则投!”投资界经常能听到这么一句话。很多创业家在创业成功之后,会利用自己的资金来扶持更多的人创业。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便是这样一个由创业家组成的团队。
金沙江创投于2004 年创立,致力于在中国打造出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企业。金沙江创投目前旗下管理7 亿美元的基金,2008
年,金沙江完成了对9 家初创公司的直接投资,目前在中国共有26 起投资。
专注“早期”
金沙江专注早期的、有技术创新的科技企业,包括种子期的项目。“从过去三年来的经历看,我们95%的钱都是投向高科技类的创新企业,其中包括10%左右是在种子期就介入,基本上是在产品还没有成熟、团队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介入的,风险相当高。这两点也是我们的一个特点,我想这么一个战略也给了我们一些机会,但现在我们主要还是关注已经能看到其成长性和潜力的早期项目。”潘晓峰介绍。
或许正是这样的专注,让金沙江在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中能更加平稳地度日。2009年初,在很多基金为资金募集渠道缩减而头疼时,金沙江第三期基金逆势完成3.8亿美元风险基金募集的消息着实让整个行业羡慕。“经济危机来临后,我们收到的商业计划书更多了,因为缺钱的人更多了。”潘晓峰表示,“经历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大浪淘沙后,市场本身也对有潜力有前景的项目作出了一定程度的选择。这对我们其实是一种利好。第三期基金我们将继续关注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新媒体、半导体器件和新材料、绿色能源等高增长的新兴领域。”
术业有专攻。毕业于浙江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的潘晓峰本人更专注于汽车、清洁能源等工程类项目,以及他所熟悉的TMT领域的投资。
“尤其是最近一些日子,垂直领域的电子商务在人们生活中凸显出更重要的作用来,主要是因为这类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它所需要的各种经销渠道、管理、支付等支持体系都存在了,并且逐渐在健全。与此同时,人们购物消遣等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更注重比价,更倾向于利用网络,因为互联网让商务在金融危机后更省钱了。”潘晓峰的话里,透露出了他今后所关心的重点领域。
“革命性”创新
与很多投资基金追求项目盈利的高增长性相比,金沙江更注重技术创新性。
“除了专门投早期,我们还有一个特点,很看重技术创新的因素。”潘晓峰认为,金沙江定位为做“可复制、可持续”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这也反映了金沙江理性的投资心态。“我们不要求很快就能看到回报,企业成长一般需要七八年,只要选对企业,就让它的价值逐步成长。”
在潘晓峰的投资生涯中,先后投资了晶能光电、明致无限、精卫全能、惠德时代、广众传媒、太时芯光等公司。其中的任何一家企业,节能环保与技术创新的理念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晶能光电是专业从事硅衬底GaN基LED外延材料与器件研究与生产的高科技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十几项专利,在国内绿色照明行业内属于源头企业。在投资晶能光电的时候,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带着他研究了10年的“863”课题赢得了潘晓峰的青睐。那是2006年4月,签订了投资协议后第二天,潘晓峰就牵头将1000万美元的投资打到了企业的账户上。他看中的,正是江风益教授让中国有了一套完全自主研发的绿色照明系统。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场看似爽快的交易,却让潘晓峰整整跟踪了5年的时间。潘晓峰回顾当时的情形,依旧很感慨:“江老师是十年磨一剑,从头做到尾,打破了美国和日本两国技术垄断的局面,突破了国外先进企业的专利包围圈,实现了整套工艺技术的线路突破。这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让中国的企业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新的技术路线,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5年之内,我们请了很多技术顾问做评估,对团队进行技术上的考量。”
潘晓峰对项目的耐心与其很快的说话和思维速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这正是一种稳妥与高效并行不悖的体现。目前,晶能光电正在绿色照明的路上朝着全球蓝、绿光LED龙头企业的目标奋进。
人才为王
技术创新的背后,我们不难看见最终打动潘晓峰的,还是人才的优势。
要不是用5年时间感受与了解江风益教授十年不倦的研究、先进的技术以及对自己事业的热情与决心,潘晓峰不会冒险将钱投给一个已被外国专利垄断了国际市场的行业内的中国企业。同样,在汽车设计方面国内领先的精卫全能,要不是凭着国际化的专业队伍与清华优秀的人才团队,潘晓峰也不会放心地用钱去砸一个国内整体比不上发达国家水平的行业内的企业。
显然,潘晓峰最终看重的还是人才为王的战略。
经过中关村管委会推荐认识了精卫全能这个有活力的企业之后,潘晓峰就被其董事长宣奇武优秀的专业背景所吸引:这位具有非凡感召力的创业家正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学士出身,在日本九州大学读取了工学博士学位;曾在长春一汽汽研所工作,在日本期间就职于日本三菱汽车公司,任开发本部主任。
在接下来的洽谈中,潘晓峰看到了项目非常优秀的整个团队。“他们有着非常专业的技能和非常健全的知识结构,整个团队背景非常优越,都是来自清华、一汽技术中心、三菱技术中心等单位的专业人士,素质非常高,还吸纳了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外比较优秀的技术人才。他们在国内人脉资源比较广,设计能力也趋于国际化水平。”
这让潘晓峰兴奋不已,“这群人有着创业家的精神,魄力大,眼光好,敢冒险,敢做决定,多年来一直在坚持。”
如此高素质的团队,对于投资家来说确实如遇珍宝。潘晓峰当时就决定,投资这个企业!尽管这个行业的主流队伍依然在国外,但与国外趋于成熟的汽车设计公司来竞争,潘晓峰对精卫全能有足够的信心。而精卫全能营业额短短几年内的翻倍增长,也用事实证明了潘晓峰当初的判断。
金沙江是个不愿过多干涉企业内政的投资基金,前期工作做得多,谨慎投资后,后续管理成本自然降了下来。投资精卫全能之后,金沙江在企业的管理、战略发展的思路以及融资计划上提了一些建议,而管理团队也以整个市场的迅速拓展作为回报。“企业的成长与个人的成长非常相象,在不同的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们接触的这些团队或多或少都有产业化的经验,这让金沙江在所投企业的管理孵化上省事了很多。”
在自己所投的所有项目中,潘晓峰首要看其有无巨大的市场,其次商业模式与技术有无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地位,没有地位就没有发展潜力。我们不是培养通才,我们是培养专才,是拔尖的过程。”潘晓峰说,“但人才和团队的因素是重中之重,现在是人才为王的社会,如何把握变化,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能否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说到底,投资就是投人。除了钱之外,最关键就是去与企业一同成长,去经历这个过程,这样也才能达到自己成长的目的。”
或许是金沙江这个“创业型团队”中各个成员都是成功的创业家,因此,潘晓峰曾经明确地表示,自己喜欢有特点的创业者,喜欢善于沟通的创业者:“我们喜欢有特点的人。所谓有特点就是有愿景、目光长远的人。他可以带领自己的团队前进,把自己周围的资源都整合起来。不一定非要很能说,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对于自己的事业有非常清晰的认识。”潘晓峰说:“双方的感觉也很重要。要在互动的过程中,看看创业者的性格,他的合作态度,他的创业精神,他的分享精神等等。选择团队一定是要能合作的。”
虽然对项目对人才精挑细选让金沙江在多数项目的后期管理上节省了一些精力,但潘晓峰在项目推进上依然保持谨慎,是个极其注重风险管理的投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