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灿烂,岁月流金
(2009-12-09 10:58:49)
标签:
杂谈 |
星汉灿烂,岁月流金
我想,任何一个别种展览都不能有这么真切的感怀,因为纵然那些艺术更加的美轮美奂,但在芸芸众生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一个没有经历痴迷电影的岁月?
文、摄/苍玮
2009年的夏秋之际,北京,雨后春笋般冒出了200多个展览活动,犹如珠串泻地,散落竞辉于京城的各个角落,穿珠之线当然是建国60周年。60年一甲子,盘点追怀展望,各种况味,观者自在心头。
首都机场附近的中国电影博物馆在这片还显僻远的地方卓然独立,名为“前进!前进!前进进!”的中国电影60年展就在这里。
电影是最为人喜闻乐见的艺术门类,也是记载历史迁延的生动影像,更是工种齐全的现代工业,端的应是姹紫嫣红。然而在这所巨大的博物馆里,回响在耳畔的始终是《风云儿女》那年深日久没有混音效果的主题曲,一部电影的主题曲成为一个宏大展览的主题曲,更是一个国家60年的主旋律。
展览在4层楼的20个厅铺开,不很潦草地看一圈大约要一个白天。进门即是直到今天还活跃在各种有电影人的场合中的永远的美人秦怡的剧照,1950年,她出演了一部名为《农家乐》的电影。
中央大厅以旋转的步道直通楼顶,一台三角钢琴自动弹奏着中外电影音乐,半空的大屏幕切换着那些已经久违的电影片头。这不过发轫于百多年前的艺术发展到现今可谓蔚为大观,即令今天的一部电影可用薄薄的一片光盘承载,这100年的成就也足以谓之汗牛充栋。
沿步道上行,大厅里光影变幻好像提示你这毕竟是个虚拟的世界,然而当你在一个个头尾相连的厅里盘桓,所有的历史都以一种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想,任何一个别种展览都不能有这么真切的感怀,因为纵然那些艺术更加的美轮美奂,但在芸芸众生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一个没有经历痴迷电影的岁月?
一层有两幕模拟露天电影,各有一位观众坐在马扎上观看,其中一部是《地道战》,可巧当日的早上,电影频道就播放过这部《地道战》,还瞄了几眼。如果说一层的布展还有点拘谨和浅白,那么当走上二层,就完全有了立即沉浸的理由,不必去看展厅门口的标牌,只观赏就好了。20个主题,分区明确,中间却没有任何阻断你思路的地方,你在中国电影界所有耳熟能详的戏内戏外的名字在这里都能看到,那些曾经无比深刻的记忆瞬间鲜活转来。你的腿脚会觉得累,但你的头脑和眼睛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身边人也势必成为你迫切交流的对象,或者那原本就是你们的共同记忆,昔日重来。
电影就是这样的有魅力,不管它怎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保持着永久的神奇,你会细细地去读那些生卒年份,会想到那些永远留下了风华正茂形象的美丽人物的某种生命境遇,会对比他(她)戏内戏外的神情,甚至会想那些未经证实也无从证实的八卦传闻,会停下来点击影人的资料看小屏幕上周而复始播出的动画片《三个和尚》、《神笔马良》。
而之于我,我关注的是即使作为老电影迷也从没有看过的那些黑白片剧照,对照演员表去找剧中人物,欣喜于发现后来的大明星出身于跑龙套或者小角色,从中可以寻找他们更年轻的样貌,原生态的感觉。这是一种对历史的回溯,大多数展览都是在回溯,逆流而上找到源头,尽管历史每每让人沉重,但这样的寻找在某些特定的年份总是有意义的。《潜伏》里吴站长有句比喻稍显粗俗但有趣,他说“时间像野驴一样,跑起来就没影了”,我和电影工业没有任何实质的关联,只是一个最普通的观众,但也乐意在这个寂寥的初秋午后,在开了足足的冷气让人没处躲避的轩阔厅堂里,一点点的流连,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时间的长河片时的留驻,脚下渐凉但眼底时而潮热。
这墙面上的大多数真人已经沉入往生了,可能人们终究还是想留下点什么,也总有人留下什么。一时代的影像是一时代的记载,也许我们的历史太过深重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一定是好事,但就在此时,就在此地,面对着他们,凝神静气,恢宏的电影史仿佛也映照出微末的个人史,白云苍狗,流光宛然。
大半日过了,收拾心情,出得门去,一下又觉得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