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邸报·北京纪家的贵族生活
(2009-08-01 09:50:00)
标签:
《投资家》第7期生活邸报休闲 |
分类: 生活 |
北京纪家的贵族生活
纪咧钧——纪家第八代传人亲手设计了这间会所,紫砂、普洱、京菜、古琴、木雕、老家具,带你一起走入清朝贵族的生活起居,品味书香门第的现代风范。
文/于娜摄影/王晓晨
穿过北京CBD国贸的繁华,拐入姚家园一片上世纪90年代的塔楼,不要怀疑,那个一道朱漆门、一排竹林掩映的就是纪家的获麒商务会所了。纪咧钧——纪家第八代传人亲手设计了这间会所,紫砂、普洱、京菜、古琴、木雕、老家具,带你一起走入清朝贵族的生活起居,品味书香门第的现代风范。
主人身世
“我们都叫纪晓岚为老祖宗,最早是他的祖父从江苏尚远迁到河北献县,之后他的父母又带他到了北京,在虎坊桥买了一套四合院就是阅微草堂……”纪咧钧所知道的纪家历史大多是从长辈那儿口口传下来的。
按照纪家家谱,纪咧钧是纪家第八代咧字辈,第七代是根字辈,第六代是清字辈,纪咧钧之后的第九代是执字辈。据说这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排的,咧字辈是火,木生火,所以上一辈就是根字辈;水生木,根字辈往前就是清字辈。如今,在他的“小爷”纪清远家里还保留着家谱。
对于纪家子孙的身份,纪咧钧过去并没有特别在意,直到他十几岁到新加坡上中学后,才感觉到这个家族身份的不同。在新加坡,对宗亲比较看重,他们认为纪咧钧来自中国古老的贵族,因为在新加坡人眼中必须是三代以上的才算是真正的贵族。
1992年,纪咧钧回到北京,但他拿着酒店管理学士学位却找不到工作。“当时北京的酒店业真正科班出身的很少,对我们这种高学历的比较排斥。”无奈之下,纪咧钧又重新学了网络技术与服务专业,毕业后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高尔夫网站。在这期间,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高尔夫球场,他发现每个球场的建筑风格都很有特点,逐渐对建筑艺术产生了兴趣。1999年,赶上国内出现网络行业泡沫,他卖掉网站后,投入到当时的建筑装修行业大潮。
纪咧钧不喜欢一成不变,而且善于思考。建筑装修公司做大了以后,他发现行业里面有些漏洞,比如采购上的漏洞,他就成立了一家建材经贸公司。企业需要文化和宣传,他又做了文化公司。后来他又发现建筑商、材料商和设计师三者之间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沟通,他又成立了“设计经典网”,这样纪咧钧就将自己所有的公司都通过一家网站整合了起来。
“规矩人能受,方圆我自为”这是纪晓岚的联语,也被纪家后人当做自勉。纪咧钧建会所的初衷本来是要作为一个展示企业文化的窗口,他没想到也不愿打老祖宗牌子,后来他的“小爷”表示既然是纪家人,就应该体现出纪家文化来。纪咧钧觉得长辈同意了,他就应该尽心去做好。
满园清雅藏不住
人们奇怪怎么会所的外表看上去既不富丽堂皇,又不气宇轩昂,难道主人不懂得门面的重要吗?“一二百万元可以修个富丽堂皇的门面,可是进了里面,除了白墙就是白墙,我们不要这种表面的东西。”纪咧钧把心思用在了会所传递的品位上,彩绘、贴金的传统装饰、耐人寻味的纪晓岚联语书法,意在让你做一回文化的贵族。
不留心观察的话,你很难看出会所大厅吊顶的与众不同之处,它可是用去了大约4公斤的黄金。大厅吊顶采用的是中国最传统的工艺沥粉贴金,过去一般只有在清朝贵族家里或者皇宫才能看到。纪咧钧介绍说,只有用真正的纯金贴完后,才不会有一点接缝,为了达到完美的工艺效果,他们贴了两层金箔。
几处幽蓝色的水柱,让人产生时空交错的幻觉,其实水柱里面包裹的是几百根钢梁。这一设计并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它体现的是整个会所建筑的灵魂——五行。钢梁外面包着水,就是金生水;地面铺的是木地板,就是水生木。灯就是火,颜色上又有金、黄、棕、蓝、黑五种颜色,五行的颜色充分融合。门厅砌上小黑石渣,是火生土;房间地面用那种金碧辉煌的大理石,等于土生金。
按照古代建筑讲究的风水,会所的设计、家具都用鲁班尺丈量了吉利数,比如,进门的尺寸是一米一九,叫招财进宝门,上面书写了如意两字,门口两个石墩叫文官石,武官都是石鼓,你不论在哪儿,都有吉利寓意。
复古而不泥古,会所的家具既以中式古典为主,又将东南亚的风格融为一体,甚至会出现西式沙发式的软包。地板采用的是弹性地板,两端可以四十五度角颤动,据说奥运场馆水立方里面也是用的这种地板。每间茶室一进门的对面都是一面镜子,前面插了一些竹子,再放一排木质隔扇。透过镂雕的窗棂看过去,感觉有一个竹影婆娑的园林藏在后面,庭院深深。
品茶食竹画中人
文人离不开书卷,也少不了茶香,获麒的三间茶室也是赏心悦目。典藏间的茶几、落地灯等家具摆设都是山核桃做的,虽然核桃上面没有刷任何漆料,但看上去光亮、润泽,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这恰好应了主人的心思。“中国的古典家具看的是包浆,就是破损了也不要去修复,山核桃被摸过之后,通过人体摩擦和年代推移,不但会有包浆,而且人和物能灵气相通。”
另外一间茶室品茗轩里最有特色的是龙榻。不仅按照故宫的龙榻成比例缩小复制,也是按精确的鲁班尺的尺寸丈量的。
获麒的茶也很特别,因为茶叶都是纪咧钧的收藏,其中,百年茶庄“宋聘号”老茶是镇店之宝,市价百万元一块饼也是有价无货,还有65年的大红袍以及曾作为国礼馈赠的外销普洱等都在市面难得一见。但想要喝这些茶要受限制,一是主人舍不得,二是怕茶叶被不怀好意之人买回去造假。
“茶山真正的好茶有可能就一两斤,不可能铺天盖地。如果真想品尝我收藏的茶,就只能在我这里喝,如果想买走的话,斤两不能多,而且我要对去向进行跟踪。”为了防止造假者害人,纪咧钧只好立了这个看似不近人情的规矩。
纪家的食谱也不落俗套,上选天然无污染的竹燕窝、竹荪、竹笋、竹花、竹荪蛋、竹胎儿,运用纪府祖传食谱秘制“紫竹宴”。竹子是粗纤维的健康养生食品,并且有药用价值,曾被帝王列为御膳菜品。
天然美珍配上贵族器皿——英国大师定做刀叉、德国定做纯水晶杯等高档餐具,而且水晶杯没有雕花,瓷器也没有金边或花纹描绘,因为要避免纹饰可能带有的一点铅污染,从每一个细节中注重养生、保健,并非一日之功,也是会所主人的生活积累。
相对僻静的雅酌轩是一个不能错过的茶室,四周墙壁上布满了玻璃画,玻璃外侧画的山水、花鸟,里面画的是金陵十二钗、古代四大美人。玻璃画是中国传统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主要使用在园林的庭院、花墙上,作为一种艺术点缀。据纪咧钧介绍,画花鸟相对容易一点,但是画人物很难,会所里的玻璃画整整画了一个月,全都是画工一点一点手绘的。
俏也不争春,她在丛中笑,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这些绝世佳人的年代。
一片冰心爱紫砂
会所主人酷爱收藏,大厅里有一整面墙全部陈列着紫砂壶,聚集了当代大家何挺初、吴培林、张森荣、陈云岭等的经典作品和清代的老壶,这也只是他收藏的几百件紫砂壶的冰山一角。
除了紫砂壶,木头是会所里一道独特的风景。黄花梨整木雕刻的大条案尽显书香门第的贵族风范,黄杨木雕成的蜘蛛网,纤毫必现,还有整块小叶紫檀做的56只蚂蚁,面对比它们体积大多少倍的昆虫也毫不畏惧。纪咧钧觉得这件木雕代表了56个民族齐心协力,另外,也表达了他们的企业精神,勉励员工团结一致。
文房四宝是文人情趣的缩影,纪家的生活中当然也少不了这些物件。清代的端砚、民国的砚台,还有朋友捐赠的两晋时期的水盂、水注,就连茶盘也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易水砚。
在纪咧钧的眼中,纪晓岚是一个头脑灵活、会周旋和抗压力的人,而在会所创办之初他也承受了很大压力,那时鲜有客人登门,有人建议换门面,有人说要换地点、换菜谱,但纪咧钧还是决定坚持。
最让纪咧钧感动的是一对法国夫妇。夫妇俩在使馆工作,都喜欢搞收藏,每个周末都要出去“淘宝”。一次偶然来到了获麒会所,惊奇地发现这里不仅有那么多藏品,而且还能吃到地道的中国竹宴。欣喜的法国夫妇回家后,立即给报社写了一封信,热情洋溢地讲述了他们这次不同寻常的“淘宝”经历。文章发表后,慕名而来的外国朋友令会所都有些应接不暇了。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的CBD与往日一样,繁华得毫无保留。偏于一隅的获麒依然是那么沉静,只是门前高挂的一对粉白色荷花灯给它增添了几许柔美,一道朱门半合半开,此时谁是纪家座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