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策划·温州小额贷款生态调查

(2009-07-30 12:23:27)
标签:

《投资家》

第6期

特别策划

财经

分类: 封面

  温州小额贷款生态调查
  绝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不敢再往外放贷或者无钱可贷的情况目前确实存在,个中原因包括只贷不存、成本偏高、供给受限、回报偏低、信用缺失等5个方面的问题。
  文/《华夏时报》记者 应辽产 浙江温州报道


  小额贷款公司在浙江省试水近半年,面对苛刻的门槛限制和海量的融资需求,温州的小额贷款公司能否还像开办之初一样充满热情,能否承担起收编民资的重任,能否在夹缝中获得生存,在成长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风险呢?《华夏时报》记者日前到达温州进行实地采访。
  “浙江是全国率先铺开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登记工作随后在浙江展开,温州紧跟着就出台《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操作规程》,目前温州第九家小额贷款公司由合兴集团牵头正在筹备。”乐清市市金融办庄志兵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额贷款公司填补了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之间的空白,有力地促进了“三农”建设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为民间资金的正常借贷提供了合法渠道,使民间借贷趋于规范;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并且这种影响还将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不断发展和规模扩大而愈加显著,从而促进金融秩序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不过,相比去年大家争牌、各家开业时营业部的繁荣现象,记者在温州各地采访调研时也注意到,大多数小额贷款的营业厅冷冷清清,到底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了什么问题?
  
  放贷遇冷
  
  截至目前,已在浙江省各地工商部门登记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有57家,从地域分布看,资本活跃的温州等四地分别设立8家,并列第一。
  来自温州市金融办公室的消息说,截至目前,8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1.06亿元,共向三农、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累计发放贷款18.90亿元。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包括温州在内的绝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不敢再往外放贷或者无钱可贷的情况确实存在,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只贷不存的弊端初显。
  “小额贷款公司办理贷款手续简便,审查灵活,资金到位效率高,客户申请门槛较低,一般2-3天即可完成从申请到发放贷款的全过程,最快当天完成。而如今,只贷不存,小额贷款的资本金就那么点钱,怎么够社会对资金的需求。”永嘉县瑞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献勇告诉记者。
  针对这种情况,永嘉县瑞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形象地做了比方,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像杯子里的水倒出来后没有了。
  浙江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上限为2亿元人民币,按照规定,可以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不超过资本净额50%的融资。由于融资措施尚未落实,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基本都未向银行融资,仅靠资本金运作。由于市场需求巨大,浙江各家小额贷款公司基本上已经将所有资金贷出,出现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比如温州某小额贷款公司试营业不到一个月,已发放贷款余额超过1.9793亿,达到资本金的98.9%。
  据潘献勇了解,小额贷款公司的尴尬局面在浮躁后慢慢显现,有的钱贷光,有的开始观望,有的在打退堂鼓。以往在温州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市(县)区,屡屡传出本地大企业为了争取开办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不惜动用各种资源明争暗斗挤掉对手的消息,浙江开办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情正在骤然下降。
  王振滔跟记者坦言自己已经很久没去小额贷款公司了,如果不是记者来访,他本人差不多已忘了自己还有个小额贷款公司在运营。
  问题二:机构性质定位不明确,经营成本偏高。
  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定性为一般工商企业,而非金融机构,因此,享受不到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融资和运营中的优惠待遇。作为一般工商企业,小额贷款公司在银行的存款只能按照一般工商企业的活期存款利率计算,远低于金融企业的同业存款利率;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时,只能按照一般工商企业的利率档次计算,而不能享受更低的“上海银行同业拆放利率”;作为一般工商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的营业税按照5.6%征收,而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目前按照3%的税率征收。由于上述原因,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成本远高于一般金融机构,无形中加大了经营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指出,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问题,也是目前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此,南存辉建议银监会出台补充意见,将小额贷款公司定义为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享受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同等待遇,包括:允许小额贷款公司进入上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允许其从银行间拆借市场、储蓄银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营业税参照农村信用社目前执行的税率;尽快落实加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相关措施,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查询等。
  问题三:规模偏小,资金供给受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浙江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上限为2亿元人民币,按照规定,可以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不超过资本净额50%的融资。由于融资措施尚未落实,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基本都未向银行融资,仅靠资本金运作。由于市场需求巨大,浙江各家小额贷款公司基本上已经将所有资金贷出,出现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比如温州某小额贷款公司试营业不到一个月,已发放贷款余额超过1.9793亿,达到资本金的98.9%。
  瑞丰小额贷款公司自去年底开业以来,已经运营近半年多,与当初客户求见都得排队相比,如今总经理潘献勇轻松多了,注册只有1亿元的资本金早就全部贷出,在政策从紧的时候,他专门做了一张表格,将仍来求贷的客户列表排队,整天闲着就想如何盘活资金存量,优化资产质量结构,如今面对货币政策从宽,潘献勇倒计划把银行授信的1000万还给农业银行,之前不愿贷钱的银行现在急着找他们想把钱贷出去。
  目前,浙江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的上限为2亿元人民币,融入资金的比例不能超过资本净额的50%,远不能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潘献勇建议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修订《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一是增加对注册资本上限的规定,调高至4亿-5亿;二是对运营状况良好,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小额贷款公司,放宽融资比例,近期可放宽到净资本额的100%,2至3年后提高到注册资本的3到5倍。
  问题四:业务模式单一,投资回报率偏低。
  虽然小额贷款公司执行的利率比银行高(加权平均月利率一般为14‰-15‰),但是由于不可以吸收存款,也不能开展贷款以外的其他业务;加之税收负担重、管理费用较高等原因,股东资本回报率偏低,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税项包括2.5%企业所得税和5.56%的营业税及附加,这对于仅靠贷款利息收入盈利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说,税负相对较重。按照当前的基准利率估算,年净收益率一般在8%左右。加上转制成村镇银行的前景不明朗,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开办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性。有些公司尚未设立登记,但发起人或股东已要求调整。
  在乐清市正泰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刘阳的办公室,他向记者推算起公司的可见盈利,2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按照全年100%的使用率计算,放款利率16‰,全年的利息收入为3200万元,资金利用率按85%打个折扣为2720万元,5.56%营业税及附加折算6%(利率比银行高,印花税只能公司承担,与银行客户要收印花税相反),合计约6%,为196万元,减去工资400万元,租金50万元,以及其他办公、水电费等,按照有关规定,坏账准备金要达到年终金额的1%,即180万元(进入成本,扣除所得税,实际为135万元),合计781万元。税后利润为1939万元。扣去25%的所得税,只剩1454.25万元,股东如果要分红,还得扣掉个人所得税20%(取平均值),最后投资者一年总共只能赚到1163.4万元,年回报只有5.817%,这种情况下公司基本无利可图。
  倘若增加银行的50%融资,则可以增加点微利,这个计算结果,我们了解到那些投资的企业很清楚。一般在温州的投资者每项投资估计都在3年收回,按收息率16%计算,需要6年才能收回成本。
  刘阳也跟记者算起另一笔账,如果2个亿是民间借贷,那么按目前温州民间市场的利息算是1分2至1分5,那么年回报率达12%至14.4%。
  “目前经营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润,甚至还比不上传统的制造业。”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者表示,如果不能过渡到村镇银行,还有谁愿意干呢?
  问题五:尚未纳入央行征信系统,难以了解客户信用状况。
  记者采访温州几位小额贷款公司的负责人时,他们一直表示现在的困惑是,银监会要求银行这边做好接入工作,现实是他们经常利用个人过去在银行工作过的人脉关系,进入商业银行的征信系统查找,或者直接找熟人打探借款人的诚信度。
  潘献勇说:“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还未能加入到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中,无法及时了解借款人的信用信息。目前防范风险的唯一办法是让自己到商业银行去打印客户基本信用信息,永嘉是个小县城,大部分人都认识,不认识的打探一下就知道了。”
  
  路在何方
  
  从香饽饽变成了尴尬货色,小额贷款将走向何方呢?
  新中国第一个私人钱庄——“方兴钱庄”的开办者、现为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表示,中央的要求就是由自然人和企业的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发起,目的是要把民间这种隐蔽性的资金公开化,而“省里和市里搞起了一个发起人制度,由民营骨干企业发起,那么不是民营骨干企业,就不能作为主发起人,收编地下钱庄的美好愿望也就化为了泡影。”
  温州银监分局最近调查数据表明,2008年,温州市民间融资总额近3000亿元。按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最高额每家2亿元人民币来算,温州全市即将成立的16家小额贷款试点公司可以利用的资金最多也就32亿,这个数字还不及温州民间融资的一个零头,收编民资一说似乎无从谈起。
  “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让地下钱庄合法化,只是媒体的炒作。”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盛益军表示。他也证实,浙江省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有导向性政策,所选择的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都是当地实力型民营企业,不会吸收地下担保、钱庄等资金。
  而至于小额信贷公司转型村镇银行的美好愿景,现实依然不甚明朗。村镇银行是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是我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根据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在农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温州几位小额贷款公司的负责人以及几位知名企业家也毫不隐讳地表示,温州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当初开办的实质目的就是要过渡到村镇银行。伴随着更多的村镇银行降临温州,小额贷款公司的希望又将受到严重打击。
  “小额贷款公司是解决目前特殊时期需求的一种形式,最终会逐渐转向小商人银行、村镇银行或者社区银行,成为正规的金融机构,这需要国家加快金融对内开放的步伐。”周德文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