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汽车新政深层解读
(2009-07-24 12:50:22)
标签:
《投资家》第4期报告会财经 |
分类: 报告会 |
汽车新政深层解读
一石击破水中天。汽车振兴规划出台的初始动机,也许不是为了拯救汽车企业本身,但振兴规划的实施,却可能从根本上搅动僵持多年的产业格局。汽车产业规划的目标是稳定需求、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规划的出台,不仅直接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的回暖,推动了行业内部的资产重组,加快了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更重整上下游产业的链条,改变中外品牌之间的力量对比,促进了自主品牌的成长。这种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有风险,更有机遇。中国未来的世界级汽车企业,也许就在这一轮产业变革中脱颖而出。
汽车新政的背景与目标
汽车振兴规划出台的初始动机,不是为了拯救汽车企业本身,而是为了抬起经济增长的一只重要“抓手”。
文/本刊记者胡冰
3月20日,业界期盼已久的汽车振兴规划细则正式出炉。与2009年1月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草案相比,细则中包括详细具体的财政、金融、税费等方面对汽车业的支持和优惠措施。据权威人士透露,具体产业振兴措施将由国家各部委协调贯彻实施,不会仅仅停留在政策指导层面。
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目标是稳定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稳定汽车市场需求方面,细则明确提出,力求2009年汽车产销量超过1000万辆,未来三年平均增长率达10%。
汽车产业规划的实施,无疑将带来产业格局的重大改变。根据细则规定,自主品牌将有望成为最大的赢家。细则要求,促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加快汽车产业整合。
从宏观意义上说,汽车新政的大背景,就是启动内需。
虽然国家已经推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大力支持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物流等重点产业发展。但我们认为,在启动内需的过程中,汽车作为先导产业,产业链长,牵动的上下游产业很多,拉动经济增长明显,对于“防止经济硬着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如果汽车行业不振兴,其他行业难振兴。
从行业发展本身而言,出台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也因为产业本身的海内外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国产汽车产量为934.51万辆,增长5.21%,汽车产销量增幅创近10年最低。
与此同时,因为世界经济低迷和贸易保护,造成中国汽车业出口骤降。从乘用车出口的趋势来看,目前乘用车出口份额占总销量的5%左右,其出口形势也体现了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前高后低,前正增长后负增长。因此在2009年世界经济预测普遍下调增速的情况下,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几大经济体的负增长预测,让中国汽车业出口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商用车出口形势来看,其出口份额占总销量的10%以上,但不少订单因经济形势的不利,而造成出口订单无法履约。在俄罗斯、沙特等以原油等能源收入为主的国家随着能源价格的下跌,经济变坏趋势不改,因此对进口汽车的需求减弱,特别是在俄罗斯市场将面临着种种政策上的限制,导致出口形势的恶化。在印度和越南等新兴市场由于出口形势的不利,对国内经济影响较大,因此对商用车的需求将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