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养生主·你是“幸福盲人”吗?
(2009-03-05 09:59:40)
标签:
《投资家》第3期生活养生主休闲 |
分类: 生活 |
你是“幸福盲人”吗?
文/曾子
你被遮住眼睛,看不见幸福吗?
你是寂静于无声,感受不到幸福吗?
人们常常在不停地寻找幸福,却不知道幸福也许就在身边。
不要做幸福盲人,要做那个时刻感觉温暖与幸福的人。
一封“幸福盲人”的来信
亲爱的:
我现在是冷血动物吗?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最近我感觉不到幸福了。我工作在北京的国贸。这份工作对于我,就像一种挣钱谋生的手段,我从中感受不到丝毫乐趣。
早上,我睡眼惺忪,看见路上车流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常常这样自问。
结论当然不是,可是我找不到改变的力量。上班,下班,回家睡觉,日子过得干枯无力。地铁里有乞讨的老头,大家像我一样表情木然。我记得以前上学时,还会常常为帮助过某一个人而沾沾自喜,现在,我连帮助人的热情也没有,觉得这个世界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我以前喜欢听歌,小时候还会为一首好听的歌而泪流满面。我还迷恋过金庸,喜欢他笔下每个有胆识的性情中人。但现在,我嘲笑自己的那些感动。我对再好听的歌也无动于衷,更不要说肥皂剧里的虚幻景象。
生活有幸福吗?我不知道幸福在哪里?更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一个钢铁怪物,小时候读过卡夫卡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我感觉自己就像他们作品中描写的缺乏感情的城市机械动物。活着,就是日复一日,就是重复,单调,就是没有生机。
前天是我的生日,有些朋友发短信来祝贺生日,我居然连过生日的心情也没有。我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失去了情感?为什么我感受不到幸福?
幸福盲人的N种类型
你是经济动物吗?
每天忙碌于商场,长久下来,在面具的扮演下,慢慢失去自我——这是《菊花刀》中对于日本商人的描写。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家发现,当日本高速工业化时,许多人感受不到幸福了,特别是那些劳碌的商场人士。
心理学家分析后认为,这是因为日本人喜欢带着职业化的面具示人。过于压抑感情的结果是越来越将面具当成真实的自己,最后造成人格分裂。心灵缺乏真诚的滋润,慢慢干枯了。
你是愤青吗?
你是否什么都不相信?金庸太假,许巍太做作,至于爱国,你的口头禅是:我爱我国,谁来爱我?
愤青的典型表现是什么都不相信。王朔的消解崇高让愤青们欢喜不已,他们打着消解人性的大旗,喜欢深入人性的黑暗和丑陋。他们嘲笑爱感动的人,他们只看到月亮的背面,怎么能看见太阳的光明?
慢慢地,幸福就像光明一样远离了他们。
你是否喜欢压抑感情?
成熟的标志是什么?许多人的回答是不轻易流露感情,能够懂得克制和压抑自己。所以,他们喜欢老成,喜欢不露声色。所以,得意时不能忘形,失意时不能悲伤;所以,悲伤时不能哭泣,感动时不能流泪。
但感情是不能被压抑的。它就像肥皂泡,一天天压抑,最后它就远离你,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你就变成行尸走肉了。
你是过劳模吗?
生活除了工作,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但工作不是乐趣,只是躲避空虚的借口。
心理学家发现,有一类人喜欢过度的压力来充塞身心。但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理想主义献身者,他们只是需要工作来缓解内心的虚空。久而久之;他们就像一个被压力充斥的气球,直到身心不堪压力爆炸。
你是干物男吗?
每天过着办公室——家的生活,不谈恋爱,不爱交际,工作中不求发展等——这是干物男生活的写照。日子愈发单调,愈发封闭,最后,自己都会问:难道,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独乐不如众乐,最独乐会让自己渐渐变得自闭起来。失去对于宏阔和丰富性的关注,很难感受到幸福。
你是没有方向的鸟儿吗?
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是这个时代的通病。卡夫卡在《城堡》中写过这种现代人的困境。在哲学家萨特看来,没有意义,人们便没有自由感。智联招聘网站发布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觉得是在被迫工作,甚至更多人觉得郁闷。因此,哪能有幸福可言?
7个方法,让幸福重见天明
不要让无趣的生活或者无知慢慢磨钝你感受幸福的心灵。许多平庸的心灵鸡汤告诉你如何发现幸福,但是有不幸福感的人却越来越多,这到底是怎么了?
一个最典型的故事是渔夫和国王的故事,国王在海边愁眉苦脸,渔夫却很快乐,因为他要求简单,懂得放弃。
谁是最有幸福感的人?全球调查显示,不是最富有的美国人、北欧人、也不是日本人、中国人,而是相对贫穷而封闭的不丹人。他们感受幸福的能力最强。也许你会说,那样的幸福感是一种低层次的幸福感,但在哲学家们看来,穷人和富人的幸福感没有高下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上帝才是公平的。
7个方法,让幸福重见天明:
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从街头的微风、变幻的四季颜色,还有阳光下跑过的孩子的脸上,感受马斯洛提到的“高峰体验”。在马斯洛看来,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有一天坐在阳光下的客厅里,看着丈夫和孩子吃早餐,突然涌起的一种幸福感就是心灵的高峰体验。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这种高峰体验,抓住它,并且感受它。
保持对于自然的亲近
工业文明和枯燥的职场生活,会越来越扼杀人的天性。所以,你不会在办公室看到一个成天开怀大笑的人。只有在自然中,人们才会找到失去的童年的天真和快乐。所以,隔一段时间,离开城市,去亲近自然,找回被压抑的灵性。
有了幸福你就喊
为什么一定要压抑感情?为什么必须淑女?为什么不能大笑,不能嚎啕大哭?试着放纵自己的感情一回,你会发现全身是如此轻松。
感恩你得到的一切
印度贫富差距很大,但是印度人的幸福感却很高。这是因为他们的宗教里,经常强调感恩:感谢神让我拥有早餐——虽然它并不丰富;感谢神让我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虽然偶尔会有争吵;感谢他让我们全家健康——虽然过得并不富有。
学会感恩,才会慢慢找到幸福的力量。
放弃一些
如果没有放弃,怎么能够得到?40岁的张先生说,当他创业10年后,过着月入7位数以上的生活时,却发现“私人空间”于他是一种奢侈的称谓,在忙碌的愁眉苦脸的生活后,他最终选择了休假一年。“生活不止是工作。如果拥有更多的金钱,依然让我不幸福,我为什么不可以过另一种生活?”于是,他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在一家动物保护基金会做志愿者。“偶尔的物质清贫,让我的精神愈发富庶。”
给心灵以自由
如果你不能放弃,那么你就试着给心灵以自由——这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所提出的“发现生活的意义”。他在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军关进了集中营。许多同伴从此都觉得没有幸福可言。但弗里德曼发现,即使在如此不自由的环境里,但人心里依然可以给自己找一种自由的感觉。他自己就是靠着这种幸福感,活了下来。
这也是佛教里的禅意表达:立坐当下,热爱当下,即使环境很残酷,但如果你能自己让心灵感受愉悦,你就活得更加轻盈。
所以,从现在开始,即使不喜欢工作,尝试着给他一些意义感。“我是地产开发商,我可以为城市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我是企业CEO,我可以带领一个团队走进新的峥嵘世界;……”拿起笔来,记下自己对社会的贡献,你就会热爱自己的工作。
帮助那些比你不幸的人
这不是一种权宜之计,所以巴菲特有一段时间感受不到幸福,心理医生建议他去做慈善,帮助他人。富豪们在心灵出现危机时,纷纷捐献金钱,不仅是道德高尚,更是拯救自己消失的幸福感的体现。
看看山区孩子艰苦的读书条件,看看养老院里老人的艰辛,回过头来,你会珍惜自己的一切。
将“帮助”视为一种投资,你会从中受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