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孩子》春季刊阅读现场记录,来自一盏灯的反馈

(2011-06-26 09:30:55)
标签:

绿孩子

提问

一盏灯

育儿

分类: 《绿孩子》反馈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话说,在成都的会议现场,我遇到来自一盏灯的丽明,她很开心地拉着我,向我讲述前不久她回到母校,在课堂上和孩子们分享了《绿孩子》的种种情形。她说得高兴,我听得有趣,于是,我就央她写下来,还要求配上孩子们的创作图片以及问的问题。嘿嘿,若是大家有兴趣,可以试着回答一下哦。)

 

 

一堂有趣的课

我的小学母校就在我家对面。每次周末回家,前脚踏进家门,后脚就到学校玩。终于逮着高考放假,周三可以回家,于是,向校长要了一节课,拿着《绿孩子》(2011年春季刊)高兴地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上课去了!

见到二十来个可爱的孩子们,向他们问好:“我们又见面了,还认识我吗?”孩子们扯高嗓子答道:“认识。”是的,我们在上学期见过面,一起读过2010年春季刊的《绿孩子》。“那时,我们读了一个小朋友写的《我的梦想》。还记得这个小朋友的梦想是什么吗?”“当医生。”孩子们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不错,大家都还记得。那么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读新的一本《绿孩子》。”孩子们手上都拿着2011年春季刊《绿孩子》,有的两人共读一本。

“好的,我们先翻开第一个故事《蝈蝈和蛐蛐》。”我在脑海中迅速地找蝈蝈蛐蛐,却一点印象也没有,我从来没玩过它们?它们在客家话应该叫什么呢?想着想着,就忘了问问孩子们知不知道蛐蛐和蝈蝈。“每个同学各读一句,请认真看出蛐蛐和蝈蝈的模样和神态哦。”于是,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读下去,读得还挺顺溜。他们还细致发现蛐蛐身上是红色的,蝈蝈身上是绿色的。

“蛐蛐和蝈蝈都喜欢干什么呢?”

“吹牛皮。”孩子们齐声答道。

“他们怎么吹牛皮啊?”

“蝈蝈说天下的动物大小我全管,蛐蛐说天下的动物生杀我来定。”孩子们七嘴八舌道。

“他们真有那么厉害吗?”

“没有。”“他们被公鸡吃掉了。”

“好,接下来我们读下一篇故事:《原来如此的故事》。这个故事比较长,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读完后,回答一个问题:象孩儿的鼻子是怎么变长的。”一开始我担心孩子们读这么长的故事会没有耐心,但觉得应该培养他们安静持续的阅读能力,留出课堂上的时间让他们静静地阅读。看着孩子们认真阅读的劲头,我突发奇想,他们脑瓜子里是不是也像象孩儿一样藏着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呢?那他们脑瓜子里到底藏着什么问题呢?

有几个孩子读得特别快,我悄悄问这几个孩子:“读完了吗?”他们点点头。“接着读《端午节的由来》。”十多分钟过去,大部分孩子都读完,还有一两个阅读得较慢。为了等没读完的孩子,其他孩子就阅读《端午节的由来》。

“前天我们刚过完了端午节,同学们吃粽子了吗?”

“我吃了。”“我没有。”一说端午节,教室里炸开锅。

“我们这里端午节都吃什么呢?”

“酿豆腐。”“酿苦瓜。”孩子们争着抢答。

这两样是我们每家每户在过年过节都会做的菜。而五月,正是苦瓜长大的时候。

“好的。回到《原来如此的故事》,你们知道象孩儿的鼻子是怎么变长的吗?”我问道。

http://s9/middle/5e4a2247g770ec1575058&690

http://s15/middle/5e4a2247g770ec13ed85e&690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争抢,我叫一个高个子女孩来回答。

“象孩儿的鼻子是被鳄鱼拉长的。”她表达得非常清晰。

“那他的鼻子为什么会被鳄鱼拉长呢?”我继续问道。

“他去见鳄鱼。”孩子们继续抢答。

“他为什么要去见鳄鱼啊?”

“他想知道鳄鱼午餐吃什么。”

“有没有谁告诉他答案呢?”

“没有。别人都踢他屁股。”

“最后,他知道鳄鱼午餐吃什么了吗?”

这个问题难倒了一些同学,但还是有人答道:“就是吃象孩儿。”

“对,鳄鱼是吃肉的动物。别的动物都害怕鳄鱼,所以都踢象孩儿的屁股。”

每个问题,孩子们都对答如流。可见他们是真的读懂了这个故事,真不可小觑孩子们的阅读力。

“象孩儿有这么奇怪的一个问题,他执着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些奇怪的问题呢,你们可以跟老师说出来吗?”我试着引导他们想些有意思的问题。

“老师,人为什么会放屁?”佳豪这个淘气的男孩大声说。

“哈哈哈。”全班哄笑,我也忍俊不禁。

“这个问题有意思。等下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问题,好吗?”我想到韩寒主编《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读《风筝》。依然是每个同学轮流读,请认真观察注意故事里的主人公。”

“发现小女孩在哪吗?”读完第一段,我问道。

“在风筝底下。”孩子们观察得挺细致的。

每读完一段,问一个细小的问题,孩子们都能从图画中找到答案。

“老爷爷送风筝给小女孩,小女孩却挑了一个没有图案的风筝。为什么呢?原来她在这风筝上画上老爷爷。看老爷爷和小女孩一起出去放风筝的样子,再对比故事刚开始老爷爷呆在屋子做风筝的样子,有什么不同呢?注意观察老爷爷的神情。”

还有几分钟就下课了。给每人一张白纸,让同学们在纸上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风筝的样子,什么形状都行,然后在风筝里面画画。“不能照书上的风筝画哦,想想你喜欢什么的风筝,要画自己脑海中的风筝。还有,把你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下午我再回来收,好吗?”

“铃铃铃。”孩子们鱼贯而出,回家吃饭啦,肚子饿扁了!

 

http://s5/middle/5e4a2247ga693a62b5264&690

http://s14/middle/5e4a2247ge81c484d7ecd&690

http://s11/middle/5e4a2247ga693a7c54d7a&690

(若是有兴趣,可以问问你家的或者周围的小盆友,看看他们怎么回答这些问题)\(^o^)/~

还可以继续请小盆友们提问,看看,我们这个问题接龙能转到哪个星球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