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绍兴人游绍兴(十八):徒步古纤道(上)

(2011-05-05 18:10:06)
标签:

原创

古纤道

纤道桥

太平桥

柯桥

分类: 古越绍兴

    很早就知道绍兴古纤道历史悠久,一则坐火车经过柯桥后就能见到北面卧于萧绍运河(浙东运河绍兴城西段)上的古纤道,二则也在上虞东关那边见到过破败了的古纤道。其中绍兴柯桥到钱清段古纤道保护比较完整,1988年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一直想着五一劳动节假期亲自去走一下这古纤道。本来论坛想召集些人马,不过最后还是独行。

   古纤道之行前做了工作,查了许多关于古纤道和浙东运河的资料,真是受益匪浅。 http://s12/middle/5e48e2e1g76ab5cbd92ab&690&690

     柯桥阮社到钱清的那段最经典的古纤道——纤道桥。

   浙东古运河是我国有记载的先秦时期三条古运河之一,是中国大运河的南起始段,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虽然运河中的船只由原来木制大瓦船变成了现在大吨位的机轮但古运河还在发挥作用。

    绍兴城外水系连通樊江、曹娥江梁湖堰的运河,七十多里。这段运河的西段约五十里原为春秋越国的山阴故水道,全段则沿汉代马臻所筑镜湖东半部分堤岸而凿。《越绝书》记载的“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说的是出绍兴东廓门至曹娥江段浙东古运河,是于越时期就已形成的“山阴古水道”。“山阴故水道”等河流沟通了东西及对外航运,阻隔部分潮汐河流,促进了沼泽平原开发。

    东汉会稽太守马臻修鉴湖,“山阴故水道”被纳入鉴湖之内,航道横贯山(阴)会(稽)平原。

    西晋会稽内史贺循创沿汉代鉴湖的西半部分于晋怀帝时(307—312年)堤岸开掘,利用钱清江(又名西小江)、浦阳江水向西延伸至钱塘江口萧山西兴。这条西兴运河(即现萧绍运河)初称漕渠,西起钱塘江边的西兴,东至会稽郡(绍兴),全长50余千米。首先是为溉田,而航运功能随之扩大。

    唐元和十年(815年),观察使孟简主持修建西兴运河沿岸的运道塘(即古纤道)。主要功能已转向航运。运河经浙江南岸穿越越州(绍兴)城后进入鉴湖,再向东连通曹娥江(北段又名东小江)、姚江和甬江,从镇海以南入海,全长近200km。此运河把富庶的越州、明州(宁波)与杭州以北的大运河连接,沟通了中国内陆航运以及海运的黄金水道。可见浙东运河的确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陆游等编《嘉泰会稽志》卷十三引徐次铎《复湖议》云:“自东汉永和五年(140)太守马公臻始作大堤,瀦三十六源之水,名曰镜湖,堤之在会稽(县)者,自五云门东至于曹娥江,凡七十二里。在山阴者,自常喜门西至于西小江,凡四十五里。……自永和迄我宋几千年,民蒙其利,祥符(大中祥符,北宋真宗年号,1008—1016)以来并湖之民,始或侵耕以为田。”

    《嘉泰会稽志》卷十二载:“萧山县……运河路,东来自山阴县界,经县界六十二里西入临安府钱塘县界。胜舟二百石。”“山阴县……运河水路,东来自会稽县界,经县界五十三里一百六十步入萧山县界。胜舟五百石。”该志卷十又载:“(府城)运河,在府西一里,属山阴县。自会稽西流(山阴)县界五十余里,入萧山县。旧经云,晋司徒贺循临郡,凿此以溉田。”参考诸史,贺循以会稽内史的身份开浚此运河的时间为晋怀帝永嘉元年到三年(307—309)。宝庆元年(1225)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卷四“山阴萧山运河”专条又载:“运河自萧山县西兴,六十里至钱清堰,渡堰,迤俪至府城,凡一百五里。自西兴至钱清一带,为潮泥淤塞,深仅二三尺,舟楫往来,不胜牵挽般剥之劳。嘉定十四年,郡守汪纲申闻朝廷,乞行开浚。除本府自备工役钱米外,蒙朝廷支拨米三千石、度牒七道、计钱五千六百贯添助支遣,通计一万三千贯。于是河流通济,舟楫无阻,人皆便之。”《宋史·汪纲传》亦载:“萧山有古运河,西通钱塘,东达台、明(州),沙涨三十余里,舟行则胶。乃开浚八千余丈,复创牐江口,使泥淤弗得入,河水不得泄,于途则尽甃以達城闉。十里创一庐,名曰‘施水’,主以导流。于是舟车水陆,不问昼夜暑寒,竟行利涉,欢欣忘勩。

    明代《万历绍兴府志》记载:“运河自西兴抵曹娥二百余里,历三县,自萧山至钱清长五十里,东入山阴经府城至小江桥长五十五里,又东入会稽县长一百里。” 明代,浙东运河的主要段落,即由浙江南岸经过绍兴到曹娥江的200里航道,可以一直通航不再有牵挽盘驳之劳。运河的水利、生态功能也日益扩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朝廷绘制的《九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绍兴府为图中大运河的南起始段。浙东运河水道格局至今基本未变。(以上内容部分引用网络、文献)

 http://s3/middle/5e48e2e1ga2b19ee8ba32&690&690 

    阮社附近那段经典的古纤道,纤道桥两面临河,由2米长石板铺成平桥,好似白玉卧长堤。

http://s11/middle/5e48e2e1ga2b19eac3aba&690&690

    阮社附近那段经典的古纤道,另一面。

     古纤道位于浙东运河绍兴段的河面上,旧时西起钱清江,从萧山西兴出发,经山阴、会稽县的湖塘、阮社、柯桥、东湖、皋埠、陶堰、东关等集镇,东至曹娥江,跨萧山、山阴、会稽三县,全长75公里。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浙东观察使孟筒又大规模疏浚浙东运河,修建运塘道。由于河面宽,舟行方便,河堤早已成为人们行舟背纤的通道。因土堤纤道并不坚固,“聚雨辄颓”。到了明弘治年间,山阴知县李良改用坚硬平实的大青石铺砌纤道,“自虹桥达钱清,亘五十余里,塘以永固,田不为患”。清康熙年间,山阴痒生余国瑞也捐资倡修,数年竣工。此后又多有修缮。“白玉长堤路,乌篷小划船”前半句说的就是这古纤道。到上世纪还起到供纤夫拉纤和行人行走以及避风的古纤道如今基本算已经退出看历史的舞台,很多地方古纤道已经被占用、破坏严重。但其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不容磨灭的。只有柯桥至钱清这一段保存最完整,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带的纤道,顺着运河,时而一面临水,一面依岸,时而两面临水,平铺水中,宛如一条飘带。其中最经典的那两段纤道桥在绍兴阮社,与浙东运河西段(萧绍运河)平行,俗称百孔官塘,又称铁链桥。古纤道的路基,是用石条砌成的一个个石墩,高出水面0.5米左右。石墩一个接着一个,石板一块连着一块,架起了水上平桥。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修。《纤道桥碑记》云:“自太平桥至板桥止,所有塘路以及玉、宝带桥计贰百八十一洞。光绪九月八日,乡绅士章文镇、章彩彰重修,匠人毛文珍、周大宝修。”全长386.2米,115跨,每跨净2米,桥面用三块条石拼成,宽1.5米,桥墩用条石干砌,桥低接近水面,只有东端第45跨较高,可通小舟。桥两面端原有茶亭各一座,现废。破水而建的纤道桥,用石墩托起石板平桥,既省工省料,又便利泄洪。由于古纤道贴水而过,上面可以行人背纤,故遇到风狂浪急时,它又仿佛是中流砥柱,抵消风浪对船只的撞击。古纤道在向前延伸中,不时地会出现一座座横跨运河的石梁桥或石拱桥,但见桥上行人,桥下背纤,舟行画里,人在景中,的确美不胜收。

http://s7/middle/5e48e2e1ga2b19ee97d36&690&690

    古纤道有时一面临水,一面依岸,一时两面临水。从柯西阮社一直往西走,远处就是上图那段两面临水的纤道桥。
http://s11/middle/5e48e2e1ga2b1cf7c647a&690&690
    再向西走,看到了第一段纤道桥,非常长,很壮观。

http://s2/middle/5e48e2e1ga2b1ced47ba1&690&690

   这一段古纤道是用石条砌成的一个个石墩,高出水面0.5米左右。石墩一个接着一个,石板三块一片,连绵向前。这就是纤道桥。
http://s1/middle/5e48e2e1ga2b1cf7a4780&690&690

   好一条白玉长堤路。这段古纤道就像一座的绵长的古桥,作用却十分明显,古人真是伟大。
http://s7/middle/5e48e2e1ga2b19f43d1f6&690&690
    这古纤道所在的鉴湖(又称镜湖),不知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谓之动容。他们留下些什么,又带走了什么。李太白游历古越的时候“一夜飞渡镜湖月”,贺知章告老还乡归隐镜湖湖是否就是这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其二)。陆放翁又不赞许镜湖之美,写了不少关于镜湖的美。诗歌《思故山》中写道:“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http://s11/middle/5e48e2e1ga2b19f71450a&690&690
    据说旧时这一段运河水域宽阔,水面会引起大风,影响船只通行。筑成纤道桥的形式一者省工料,方便纤夫行走;二者解决了船只避风、通航的问题,同时又有助于泄洪。http://s1/middle/5e48e2e1ga2b1cf694140&690&690

    纤道桥上有突起的一座小桥,方面船只从中穿越进入另一面。

http://s9/middle/5e48e2e1ga2b1d1c93b28&690&690
     走到纤道桥、堤岸相接处,看到了古纤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

http://s8/middle/5e48e2e1ga2b1ceb401d7&690&690


http://s12/middle/5e48e2e1ga2b19f77b2bb&690&690
    继续往西走,不远处会有另一段纤道桥。这是路上的一座桥。桥洞这边是河,那一边就是运河。纤夫可走古桥,船只可以通过桥洞进出浙东古运河。
http://s10/middle/5e48e2e1ga2b1a0100479&690&690
      沿路的一个小公园,纤夫魂。

http://s1/middle/5e48e2e1ga2b1cd7dfaa0&690&690

   纤影壁
http://s14/middle/5e48e2e1ga2b1a018a4bd&690&690
    往西钱清方向走,不久就见到另一端纤道桥,美丽壮观。虽然事过时迁,鉴湖也慢慢缩小,运河上纤夫已经不再有,运河周边也有了萧甬铁路、104国道等交通,工厂也渐渐多了。唯一不变的只有这纤道桥静静地躺在古运河上。
http://s14/middle/5e48e2e1ga2b1a01969ad&690&690
     白玉长堤路,纤道桥静静卧在运河之上。

http://s11/middle/5e48e2e1g76ab5cd7831a&690&690    往西走在纤道桥上。http://s11/middle/5e48e2e1ga2b1cd55889a&690&690  石板长约2米,架在这一个个的桥墩之上,一共有二百八十一个桥洞。http://s16/middle/5e48e2e1ga2b1cd66a40f&690&690   中间有一突起的石桥,方便船只自由穿越。风浪大时,船只可从水面较宽处的湖面进入较窄的湖面。这跟绍兴北面犭央犭茶(ang sang )湖上的古避塘上建有五座古桥,方便船只进入另一面避风浪有十分类似。http://s4/middle/5e48e2e1ga2b1cd50ca63&690&690

    走在古纤道上,心生感慨:一是心痛,既是是怎么伟大的人物或宏伟的建筑,终究逃不出岁月的长河;二又感动,因为在历史的进程中,总算还有些人愿意保留下祖宗留下来的那些物质或非物质上的宝贵财富。让他们供后人或怀念或追忆或从中学习一些东西,即使他们对于当下来讲已毫无用处,与周围环境也已不协调。但这已经足够了。

http://s15/middle/5e48e2e1ga2b1a094a10e&690&690

    一直走完这第二段纤道桥,走到靠岸的古纤道。

http://s2/middle/5e48e2e1ga2b1cd738201&690&690
      往回走(东边柯桥方向走),见到路人、小划船

http://s8/middle/5e48e2e1ga2b1a09d3907&690&690
     原来“小划船”是在柯鱼(抓鱼),可是他是用电瓶电鱼来抓的。
http://s1/middle/5e48e2e1ga2b1d0b8ee70&690&690
     往东(往柯桥方向)走,走过刚才两段纤道桥,走上一面临岸、一面临水的古纤道。石块做堤岸,石板铺地。右边的花草很美。
http://s4/middle/5e48e2e1ga2b1d0223a23&690&690
    运河上很多见到船只,偶尔看到一小划船,没装乌篷。绍兴的乌蓬小船,人靠着船尾竖着的木板,用脚来划船,手拿短桨来把舵(把方向)。这样不仅速度快、而且省力、灵活,又快又准。
http://s7/middle/5e48e2e1ga2b1d136c846&690&690
    往东回去的路上又见到很小一段纤道桥。
http://s11/middle/5e48e2e1ga2b1d1ad208a&690&690
     沧桑的古纤道,依着堤岸,延绵向前。远处已经见到太平桥了。
http://s12/middle/5e48e2e1ga2b1d1edf2bb&690&690
     古纤道旁的小花,虽渺小卑微,但生机勃勃。
http://s5/middle/5e48e2e1ga2b1d245aed4&690&690
     见到了太平桥了。
http://s16/middle/5e48e2e1ga2b1d2bd5bef&690&690
     太平桥在柯桥阮社,跨浙东古运河。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古纤道从太平桥拱桥下穿过。http://s1/middle/5e48e2e1ga2b1f6b7c780&690&690

    太平桥为南北向,是座一孔净跨10米的半圆形石拱桥与八孔净跨3~4米高低不等引桥相连接的多跨桥梁。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我介绍的绍兴人游绍兴:太平桥
http://s6/middle/5e48e2e1g76ab653c24f5&690&690
     从太平桥上看古纤道,远处那桥就是古纤道上的阮社桥。    

   下接徒步古纤道(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