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益渐变的网络用语

(2009-11-07 13:50:41)
标签:

网络用语

东北话

台湾人

普通话

分类: 原创文学

              日益渐变的网络用语

                          文/上官依若

有个朋友告诉我说QQ上加不上国外的好友,就连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网友也加不上。我诧异,不可能吧,搜索的时候不是可以标明要加哪里的好友吗?出于好奇,我加了一个地址为台湾的网友,于是便有了这么一段对话。

我:台湾人?

网友:啥?

我:完了,一听就知道不是,正宗的东北人,都开始说“啥”了。

网友:你说什么呢?我是台湾人,那个“啥”字也是向你们学的。

我:不信,没听说过台湾人也说那个字的。

网友:不信算了,你看看我空间的照片就知道了。

打开空间一看,照片还真是不少。国小的,国中的,连幼稚园时期的都有。没错,加上的是个台湾人,于是当然是把朋友的说法给打破了。

只是我有些奇怪,原来东北的方言都“远居”海外了。朋友说我小题大做,他说现在东北话基本上就代替普通话了。

又是诧异,不过转念一想也就不觉得什么了。央视的电视剧场播了无数部乡村体裁的电视剧,记得有一年春节晚会儿,冯巩和朱军还用东北话演的小品,于是这股“东北风”刮的也就再平常不过了。

什么变成了啥,好的、是的变成了嗯呢,甚至于干什么说成了嘎哈呢!

听起来似乎很有意思,听得多了就忍不住皱眉了,几千年的文字怎么就说成了这个效果呢!那么再过几年,几十年,几百年以后,恐怕又会是另一翻景象了吧!彻底的变了,好事吗?不见得。赞同的人当然也不会太多。

前些日子又闹出了文字改革,怪了,原来不止是说法改变,连写法也要跟着折腾了。

朋友又说了,那算什么,看你就OUT了吧,你看看现在90后孩子是怎么上网聊天的,就知道什么叫新新人类的普通话了。

巧得很,有个妹妹是90后,于是我有幸向她学习了一下。当她在那偶素这样偶素那样的时候,我彻底崩溃了,完全听不懂。

妹妹白了一眼,说,偶素就是我是的意思,现在偶们都稀饭这么说。

我点头,接着又摇头。

妹妹懂,叹气道,稀饭就是喜欢的意思。

我再点头。

社会的发展,说话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是无可厚非的。连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都能说出一口东北话,不能不让人称奇。只是演变成了这种效果,恐怕是古人们没有想到的。虽然现在改变的仅是网络用语,但在我们身边相信很多人能听见孩子们的新语言。普通话是一门学问,通俗易懂,固然改变却也不能变得太离谱,也会像我一样无法“稀饭”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