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2013-11-19 10:40:18)
标签:

教学设计

基本

理念

教育

分类: 教育理论

王巍

    课堂是教师的人生舞台,教师人生的成败可谓成亦课堂、败亦课堂;课堂能够铸就教师成功人生的精彩和辉煌,也会给失败者留下不可弥补的终生遗憾。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把课上好,是每一位为人师者心灵深处与生俱存的生生不息的深切企盼和毕生不懈的最高追求。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如果事前不周密谋划,等到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恐怕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克服教学行为的盲目性、随意性,规避错误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的效率、效益、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术,更是教师每当走进教室时心中就充满自信,走出教室时心中都荡漾一种非常自豪的成就感,获得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点点成功的积累,汇聚成人生的精彩,铸就人生的辉煌。搞好教学设计,正是教师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感受并享有快乐人生的必要条件,可见,教学设计是决定教师人生命运的重要内容。

搞好教学设计,树立正确的教学设计理念,系统地掌握它的理论、方法与技巧是关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站在现代教育理论的高度,纵观全局,居高临下地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设计的问题。这一章就围绕这几方面分六个专题来谈一下相关的内容。

一 教学设计基本涵义

    教育的每一次突破,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所以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依据科学规律搞好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教学设计是一门探索教学效果最优化途径的科学,正确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是人类长期以来对教学设计认识的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只有对它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含义有一个系统、全面地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应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实践中的教学设计问题。下面两个话题就来了解一下教学设计的产生、发展和其基本含义演变的历程。

话题1 探寻历程——教学设计的由来

    教学设计作为一个专业的学科研究领域,同其他专业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的诞生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历史发展、人类进步的必然产物。其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萌芽、理论初创、纵深发展几个时期。

1.萌芽时期

    事实上,从古至今在人与人之间就一直存在着“教与学”这样一种关系。人类对学与教活动的筹划与安排在经验性层面上的努力古已有之。与教学设计的理论相关的思想源头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人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论述了有关学习与记忆的认知基础,并在13世纪得到圣•托马斯•阿奎那的拓展。四百年后,约翰•洛克提出几乎所有的理性推理和知识都必须经由经验而获得,并由此提升了亚里士多德有关人的初始的智力空白状态的主张。20世纪初,杜威提出了教育哲学的若干宗旨,强调学习与行动的联姻,而不是事实的机械背诵才是学习发生的最佳时机。接近20世纪20年代,行为主义观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的影响日益突出。桑代克提出了设计教学过程的主张与程序学习的设想。桑代克认为,通过动物实验所建立起来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直接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他根据其学习理论建立起一整套的教学设计体系之雏形。这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为其后的教学系统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20年代以后,霍尔提出了行为主义的新的“刺激――有机体――反应”模型,强调学习者的原始动力、激励动机、抑制因素以及原有的训练等作为介入性变量对行为的重要影响。正是前人的这些思考构成了教学设计研究的思想源头。

2.理论初创时期

    教学设计作为一种理论与一门新兴的教学分支,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以及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被综合应用于教育与教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产生的。

理论初创分为构想阶段、理论形成阶段

     ⑴构想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最早提出教学设计构想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Dewey)和美国心理学家、测量学家桑代克(E•Thorndike)。桑代克在1912年就已经设想过相当于现代的程序学习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方法。在20世纪初期到30年代,教学设计学处于萌芽状态,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⑵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在二战后各种学术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和新兴的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纵深发展时期

   可分为学科建立阶段与转型发展阶段。

    ⑴学科建立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教学设计理论的真正建立于此阶段,它以独特的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耸立于教育科学之林。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20世纪70年代,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设计模式的重要补充。人们不仅关心“是什么”、“如何做”,还关心“为什么”,这使得教学设计更加有的放矢。20世纪70年代期间,出现了一系列教学设计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教学设计研究者开始关注认知心理学、微机和绩效技术对教学设计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建构主义和交互媒体的发展,使教学设计更趋整体化、更具弹性

    ⑵转型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进入了充满挑战和发展机遇的转型发展时期。究其原因有:一是教育领域的教学设计发展现状低迷,人们在反思传统教学设计局限的同时,谋求新的发展路径;二是计算机、数字技术的产生,尤其是90年代以来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学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前景;三是传统教学设计基本假设的客观主义受到建构主义的挑战,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渐兴起;四是教学设计受到了绩效技术、原型开发技术、知识管理、混沌理论、阐释学、模糊逻辑等的影响。随着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视野越来越广阔,教学设计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技术领域的专业研究方向和各级各类师资培训的重要课程。

    我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有学者开始涉足教学设计,相继翻译了一些有关的著作和论文。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出版有关的研究专著。虽然研究的时间较短,但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已有了一定成就。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已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课程计划的制订、教学软件的开发以及课堂教学的改革等诸多方面。

    纵观教学设计发展的历程,在其每个发展阶段中,是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密切结合,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铸就了教学系统设计的成长与辉煌。

    目前,国内数学教学领域虽然对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应用的有限,但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自觉或不自觉进行相应的应用和探究,诸如系列教学计划的制订、教案的编写及教学反思的运用等都可以视为数学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

话题2 领会精髓——教学设计的概念

【问题与情境】

     教学设计应该落实到纸面上,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但究竟在纸面上应该写些什么,长期以来真是众说纷纭,至今也是莫衷一是,尤其是纸面上的文本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究竟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在实践之前更是无法判断。请看下面事例。

【案例描述】

   在一所学校,一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数学教师,对教学设计始终没能摸出门道,曾因教学设计只是教材(教参)内容的搬家,在全校教学工作会上受到领导的不点名批评而感到非常难堪。为了能够顺利通过领导检查,没办法,便从外校借来教学设计进行抄袭,结果得到校领导检查的评语是:备课态度认真,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细,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得到了领导肯定的评价,心里很是得意,后来不经意中又看到了一些同事得到的评语,发现与自己得到的无太大差异,都是对备齐课态度、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固定的几方面进行一番评价而已,只是相近或相同的内容评价的表述方式、肯定程度有所不同,领导对教师备课的评语真是堡贬难分伯仲。是不是所有的人得到的评语都大致如此呢?她不禁地陷入了沉思……

【解析与对策】

    这是个非常具有普遍性的事例,领导从教师们的教学设计中看出了什么?他从中只能看到教师们对待教学设计的态度:字迹工整与否,文本内容的多少,以及未必实用的方法和过程描述,至于其他,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进行不十分准确的推断了,他无法对所有教师的教学设计作出准确、合理公正的判断。教师们的教学设计中设计出了什么?照直说,就是领导检查什么就设计什么,教学设计只是就会领导检查的内容,百分九十以上的人不是从它的实用价值去考虑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主要一条是教师对教学设计内涵和外延缺少清楚的认识,对教学设计的概念不清楚。自从教学设计的概念产生以来,人们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就千差万别,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学设计的概念进行澄清,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

    首先,要先弄清教学及设计这两个概念。

一、教学

    加涅和布里格斯等人曾为教学下过定义:“教学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通过此定义不难看出,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学习更有效而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形成新学习态度,从而使智力得到开发。而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二、设计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设计的解释是“设计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而所谓设计就是指为解决某问题,在开发某事物或实施某方案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为达到预期目标、获得理想效果,在进行任何一项有目的的活动前,必须对其进行设计。设计注重的是规划和组织。

    从上述关于教学和设计的界定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一点是教学是一个有目标的活动;另一点是设计就是为实现某一目标所进行的决策活动。

三、教学设计

    从教学和设计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就是为了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决策活动,但是根据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不同学者对教学设计有不同的界定。

    1.强调教学设计系统化的思想,比较典型的是加湼和乌美娜的定义,加湼在他1992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是这样描述教学设计的:“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可以把教学系统定义为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安排”,教学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乌美娜在她1994年出版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将教学设计定义为:“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2.强调教学设计的设计内容,比较典型的是美国教学设计研究者梅瑞尔,在他1996年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是这样描述教学设计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他所说的“目的”实际上就是教学设计的设计内容和范围。

     3.强调教学设计的特征,比较典型的是帕顿给出的定义。他在1989年发表的《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认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族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其应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绩效)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4.根据教学系统的特性,国外学者布里格斯(Lesliej。Briggs)认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瑞达•瑞奇(RitaRichey)提出了他的观点,认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这两个定义,描述了教学设计的根本特性。但教学设计的其他特性也不应被忽视,那就是教学设计是设计的一种类型,它是把教与学的原理用于策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设计思想和技术应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

   5.国内有的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也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

我国学者何克抗教授则在上述多种教学设计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对综合了的教学设计定义:“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和‘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上述教学设计的定义都反映了教学设计某些方面的本质特征,包括:教学的系统观和系统方法的运用、以心理学和教学论作为理论基础、强调问题的解决等。可见其定义不宜过于微观,不应偏向于某种特定的理论,应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包容性。

    笔者倾向于将教学设计定义为:为了解决某种教学问题而进行的教学问题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对教学方案的评价和修改等操作的总和,而这一系列操作的最后结果就是建造一个能满足要求的教学系统。至于什么是教学问题、教学问题的外延有多大、方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对方案进行评价,这些具体问题会因教学设计理论的不同而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