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的杰出代表,他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对比和伏笔更是运用的精妙绝伦。
《项链》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贴切自然,不留痕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比较才有鉴别”,正因为对比的巧妙运用,才加深了读者对小说的理解。
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玛蒂尔德梦想与现实的对比:她梦想的是幽静的厅堂——有装饰着东方帷幕,高脚的青铜灯,宽敞的客厅……然而现实中的她却面临着寒伧的住宅——黯淡的墙壁,破旧的家俱,简陋的衣料……她梦想着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鲈鱼和松鸡,然而现实中却只要有肉汤,丈夫便会惊喜地说:“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正是这种巨大的强烈的反差使她终日闷闷不乐,也才使她在舞会上忘乎所以。
梦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造成了项链的丢失,而项链的丢失又使她在丢失项链前与丢失项链后判若两人:丢项链前的她曾经不满现实,想入非非,而还债十年中她却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原来的她由于自己的穷困,不愿去见女友,当她还完债务之后,她却勇于主动上前与女友说话,终于敢于面对现实了。丢项链这件事一方面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她改变了生活的态度,可谓福祸双得。
作者在文中还巧妙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这也是莫泊桑写作的一大特点,他平时擅长于运用巧合、意外、奇遇等安排情节,以达到强化艺术效果和深化主题的目的,而他的高明之处正在于这些巧合和意外并非凭空捏造,而有他的必然性。《项链》中的两个情节:“丢项链”和“项链是假的”就绝非纯偶然事件,文中隐含着对其必然性描写的伏笔,使人感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关于项链是赝品,文中就多处有铺垫。借项链时,女友毫不迟疑,慷慨应允,“当然可以”,多么爽快的语气,试想价值三万多法郎的珠宝,女友真会那么漫不经心吗?当夫妇二人去珠宝店寻找那挂项链时,老板看了许多帐薄,说只卖出了盒子,这也是一个疑点,价格昂贵的珠宝怎会没有自己配套的手饰盒呢?当玛蒂尔德还项链时,女友立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直到在公园里再次遇到玛蒂尔德,整整十年盒子都未曾打开过,可以想象,那挂项链在女友心目中并不十分重要,这又恰恰说明它的价格不会非常昂贵。然而这多处伏待笔笔,不仅没有提醒当事人玛蒂尔德,连我们这些旁观者,如不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也很难领会,可见作家手法的高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