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写教学目标的标准与实例分析

(2010-11-01 22:47:11)
标签:

编写

教学目标

标准

实例

分析

教育

分类: 教育理论

 

一、编写教学目标的标准

为了做到教学目标编写的明确性,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教学内容的专门性、教学情境的复杂性,编写得好的教学目标应符合以下标准:

l.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打算做什么。但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大量教学参考书往往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例如,“继续对学生进行朗读、不读破句的训练”,“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对旧社会无比憎恨和愤怒的感情”。这些都是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学要求”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行为变化。即使教师按要求做了,他的目标达到了,但学生的能力是否发生真正的变化,能否经得起测量的检验,则不是这类目标所需要回答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议: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而不应陈述教师的行为。

2.教学目标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

克服目标的含糊性是心理学对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公开发表的带有“范例性”的教案仍然基本上用不可观测的含糊词语陈述目标。由于目标陈述技术是一门不易掌握的技术,因此需要在广大教师中加强有关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加快该技术的掌握与推广。

3.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如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言语信息、概念、规则、问题解决、态度和动作技能等。

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还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及广义知识分类系统三者各自的特点,我们建议: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应根据指导测量和指导教学设计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分类。

4.在具体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还需要进一步考虑以下九点:

①目标适应学生的年龄、先前经验和能力发展的需要;

②目标制订应该是有依据的,如学业成绩、能力倾向、个性和行为测试等;

③目标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与权威性;

④目标制订符合学与教的原理;

⑤以学生的兴趣和要求,而非教师或成人的要求来制订目标;

⑥目标内容应涉及多个学习领域,而不仅是学习的一个方面或认知领域;

⑦目标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较高思维水平的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或简单任务;

⑧目标应与本学科目标、本年级的培养目标一致;

⑨目标具有适应性,可随不同的教育和社会情境而变化。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无论你如何仔细地设计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发生一些未曾预料的情况,因此,在必要时可能需要更正或修改既定的目标。另外,在国内,由于各教材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课堂上的教学目标相对比较确定,由此大多数任课教师会认为教学目标的制订是一件较为轻松的事。其实不然,任何教学目标的制订都必须结合学生先前的学习状况,需要对学习任务的性质、教学情景等因素进行分析。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制订是与教学内容分析相联系的。关于教学设计中内容分析理论及技术,我们在第三章已详细叙述。

二、教学目标编制的实例分析

在具体情境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目标订得越具体、详细越好。其实,一个目标的制订是为了确定性地表达某种意图。只要教师能够将意思表述清楚,则应尽量剔除那些繁琐的语言陈述。例如,“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名称”,这个教学目标就是非常明确的目标陈述,因为它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类型和学习行为。但是,应该注意到,即使在这个目标中,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是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下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是按一定顺序还是自由回忆?等等。但是在这个教学目标中上述因素并不重要,该目标符合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标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标明确性胜于目标陈述的全面性。如果在不需要陈述学习行为的各种条件。方式、能力类型。标准的条件下,目标的意义就已明白无误,那么,教师应该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制订这个目标。

下面,我们通过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这些例子就是运用了本章第二节介绍的教学目标制订的方法。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例子

1.单项能力教学——朗读中的“重音”

这是一个以训练单项语文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师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在这个目标中,我可以看到学生获得何种能力?表现出何种行为?”是否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重音”的含义。显然,目标的意图并不仅仅是这样。“说出重音的含义”仅是表明学生获得的是他能够用自己的话来重述的言语信息。教学的真正意图在于学生掌握特定的朗读技能,如果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则目标可以陈述如下:

目标(1):提供带有重音符号和其他符号的句子,学生能够指出重者符号。

目标(2):能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给课文的一些句子标上重音符号对已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标上重音符号,并根据重音定义陈述理由。

目标(3):能用加大音量,延长音节”的方法,正确读出已加上重音符号的句子。

从上面陈述的目标可以看出,该教学目标的知识类型属于概念和规则的学习。目标(l)和目标(2)反映了学生能理解和运用“重音”的概念,目标(3)反映了学生能运用“重音”朗读的规则。此外,三个目标有一定的层次性,反映了从记忆、理解到运用的过程,特别是第(2)个目标,又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教学目标陈述中所用的词语可观察、可测量,如指出、标上、陈述、读出等,符合目标陈述明确性的要求。

2.单项能力教学——神态与动作描写训练

这个教学目标暗示着要学习一些言语信息,即什么是神态和动作描写。但却并非如此简单,教师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运用神态与动作描写的写作规则指导自己的写作过程。在这个例子中,通过分析可将教学目标描述如下:

目标(l):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词语。

目标(2):能说出所提供的材料中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作用。

目标(3):能对学生习作中一些对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上的不妥处进行修改。

目标(4):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较形象地续写一段描述神态、动作的文字。

上述教学目标中的第(l)个目标体现了学生对“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属于智慧技能中的概念学习,该目标的学习是为了后面写作规则的教学作铺垫。目标(2)、(3)、(4)反映了规则学习的层次性,从理解、复述规则到运用规则分析自己的习作,再到运用规则指导写作,体现了程序性知识学习由陈述性编码到程序性编码的形成过程。此外,上述4个目标可观察、可测量,能实现导学、导教、导测量的功能。

3.单篇课文的教学——《小壁虎借尾巴》

这是小学语文课本h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读写技能,而读写技能形成的先决条件是字、词、句的掌握。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句。本篇课文的教学就是围绕字、词、句的听、说、读、写展开的。其教学目标描述如下:

目标(1):拼音——利用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能看着课后练习中的拼音读出并写出句子(内容略)。

目标(2):字词——能读、写、默课文中的12个生字(略)和16个词(略),并能说出这些字词在课文中所指的意思。能口头解释三个带点动词的不同含义。

目标(3):句式——能按下面的句式口头造句或仿写句子(略)。

目标(4):课文理解——能独立找出课文中分别描写鱼、牛、燕子尾巴作用的句子;找到并说出课文3、4、5段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点;能流利朗读全文并能背诵课文的3、4、5段。

在上述目标中,目标(1)属于拼音技能练习,是学习字词与朗读的支持性条件;目标(2)属于词汇学习,是陈述性知识的一种;目标(3)是句型概念和造句规则的学习,属于智慧技能学习;目标(4)属于阅读技能学习,阅读技能的获得必须以字、词、句的掌握为基础。该目标采用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两个维度来描述教学目标,克服了机械套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描述教学目标的缺点。

(二)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例子

1.单项能力的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若要学生获得能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能力,首先,学生必须能理解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记住它的表达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能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这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规则的学习和运用,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该教学目标可以描述如下:

目标(1):能借助透明方格胶片或带有方格的面积图,说明长方形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的理由。

目标(2):对给予的长方形图形和实物,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上述目标中第(1)个目标的实现确保了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规则的理解;第(2)个目标的实现则确保了智慧技能由陈述性编码向程序性编码的转化,体现了技能学习的两个阶段。目标陈述中所用的“说明”、“计算”等行为动词既可测量又反应了学习的类型。

2.单元教学——整式加减法

根据本教学单元的教材知识结构图(图1),整式加减法包含了多个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因此,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根据各概念和规则间的层次关系,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图1  单元教材知识结构

 http://s7/middle/5e45f585g75331812d506&690

 

目标(1):能从给出的各种表达式中识别出代数式,并会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目标(2):会求代数式的值。

目标(3):能辨别什么是整式,能说出什么是单项式和多项式,并能根据指定字母按升、降幂排列多项式。

目标(4):能说出什么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会合并同类项。

目标(5):会去括号、添括号。

 

目标(6):能正确计算整式加减法。

在上述单元目标中,最终的加减法规则的获得有赖于前面的概念和规则的掌握,体现了智慧技能学习的层次性。此外,在目标(l)、(2)、(3)、(4)中,概念和规则的学习由理解到运用,也体现了技能学习的阶段性。目标陈述中所用的动词可观察、可测量,符合目标陈述明确性的要求。

(三)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例子——力的图示

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力的图示”是一节以智慧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这里的智慧技能是能利用力的三个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概念为给定的受力现象做出图示。因此,本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l):能说出力的三个要素。

目标(2):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目标(3):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图示法做出正确的图示。

其中,目标(l)是对力的三个要素(性质)认识的陈述性阶段;目标(2)是力的三要素(概念)的综合应用;目标(3)是力的三要素加上图示规则的综合应用。三个目标体现了智慧技能学习的层次性、阶段性,并且有助于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

(四)化学学科教学中的例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本堂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规则,因此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根据本书目标陈述的要求,其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l):能陈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它所依据的化学原理。

目标(2):能正确解答已知反应物求生成物和已知生成物求反应物的简单计算题。

目标(3):能解答生成物或反应物的单位需要换算成纯度非百分之百的计算题。

上述目标陈述明确,可以测量,而且有知识与应用两个层次,在应用中又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种水平,促进了技能的迁移。

(五)外语学科教学中的例子——which book is more interesting

外语教学与语文教学有相似之处,即通过字、词、句、篇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除了字、词的拼、读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的学习外,基本上是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本课的教学目标可陈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1):语音——①给予lit-let、pickpeak等词的读音,学生能正确区分[i]与[e]、[i]与[i׃]读音;

③给予diffierent、kinds of books、have you、it is等词或词组,学生能用失去爆破和连续方法正确朗读;

③给予10个词的音标(略),学生能根据音标写出单词。

目标(2):生词和词组——能正确读、听、默写生词表中13个生词和词组。

目标(3):词法——对教师或课本中所提供的多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它们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目标(4):句型——会用英文说类似如下含有多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子。(略)

目标(5):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将它们译成汉语。

上述目标同样是按“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两维分类陈述的,与前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目标陈述方式相同。

(六)社会学科教学中的例子

1.政治——知道每一届地方政府的任期

在这个情况下,教师期待的学习结果是言语信息,当然,这是相当简单的知识,因为在上中学之前,学生就能知道这一知识。作为一个目标,其陈述方式可以是:

目标:学生以口头的方式陈述出每一届地方政府人员的任期。

2.地理——中国地形特点

相常,在社会性研究中的主要目标是陈述性知识,同时也包含了智慧技能的学习。《中国地形特点》一课除了要求学生能了解中国的几大地形特点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在有关图上写出相应的地形类型,因此,读图的技能是本课学习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其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l):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中国地形的三大特点及其影响。

目标(2):对给予的某一纬度地形剖面图,能填写出不同剖面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目标(3):能说明“山地”和“山区”两个术语的含义异同。

这里的三个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是“说出”、“填写”、“说明”,从这些行为动词可知,这节课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

3.《公民》——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这节课的内容看似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但实际上也包含了概念的应用,因此,应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其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l):学生能用自己的话陈述犯罪及其三个基本特征。

目标(2):对给予的违法和犯罪案例,学生能识别违法和犯罪行为并能陈述理由。

上述目标(l)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陈述”;目标(2)是犯罪概念的初步运用,行为动词是“识别”和“陈述”,可以观察和测量。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教学目标的制订都是为了使含糊性目标陈述得更加明确。

三、编制教学目标的意义与局限

(一)编制教学目标的意义

编制教学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编写一系列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把这些教学目标组织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这项工作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有利于课程规范化,二是有利于教与学。

1.有利于课程规范化

首先,编制教学目标能制约教学设计的方向,保持课程的稳定性,这是课程规范化的先决条件。教学目标不仅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而且对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上有规定约制的功能。教学活动要取得怎样的结果,先达到什么结果,后达到什么结果,它们之间应具有怎样的逻辑联系等,这些都取决于学习目标的陈述。学习目标预先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大致过程。

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目标—一落实的过程。因此,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有助于保持课程方向的明确性,保持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稳定性,防止个别人员对教学大纲另作随意解释。

其次,编制教学目标有利于交流和沟通,这是保证课程规范化的手段。学习目标有利于在教学中使用统一的术语。在学习目标的具体规定上,过去缺乏共同统一的规范术语,同样提出的要求,由于各人在理解上的悬殊,使学习目标失去了客观的衡量标准。面对各项学习要求,学生也不十分明确应学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合格。在教学目标上没有统一。的术语,不仅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研讨的基础,而且,师生之间也不能科学地利用反馈一矫正的环节来有效地改进教学。学习目标提出了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遵循的客观标准,为保证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还有,编制学习目标能提供教学评价的依据,这是课程规范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有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无论哪一种评价在拟订测验题时都要以学习目标为评价依据。因此要开展科学的评价首先要提供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目标如果仅仅是教师的假设和期望,而不能确切表达学习者应获得的学习结果,假如只是用“了解”、“深刻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语,缺乏质和量的科学的、客观的、具体的规定性,则无论是测验的效度、信度还是试题的难度、区分度都将失去合理的保障,用这种测验来衡量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水平就容易失误。因此,学习目标是进行科学的测试、作出客观评价的基础。

2.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切把握,有利于教师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选编合适的教学材料,以及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种反对使用学习目标的意见认为:编写学习目标不但困难而且资时,因此课堂教师可能不愿意拟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其实,这不是学习目标本身的缺点。阐明学习目标的确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但它有利于师资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编写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对学科教材内容有深刻的掌握,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清晰的概念,这无疑有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妥善地组织教学过程,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再则,阐明学习目标,意味着教师不仅明确某一特定教学活动所提出的学习目标,而且又能对它前后各个相关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所了解,这就为教师提供了一幅学习者在某一。学科领域中认识和发展过程的蓝图。如果学习者的学习在某一方面存在缺陷,这幅蓝图将有助于教师切实了解学习者在学习上的失误所在,以便及时补差。

3.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目标清楚地说明了学生所要学习的东西以及证明其已经学会的方法,这样学生就明确知道了教师的期望,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学习方向。对于学习者来说,如果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会有更强烈的参与感,能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确定学习重点;由于了解了确切的学习要求,在他们达到目标时,成就动机被激发,对参加以后的学习活动会更加主动积极,对通过考试更具有自信心。

(二)编制学习目标的局限

1.在教学以前先明确提出具体的目标有悖于发现法的学习。

2.任何知识的学习中都存在多种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行为目标的作用有限。

3.适宜用规范格式编写的学习目标通常是较简单、低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些学习内容,有许多心理过程是不能完全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的,特别是一些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

4.学习目标的罗列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科的知识结构。

在学习目标的陈述中,如何对现有的编写方法做到扬长避短,如何使一些高层次的认知和情感的学习结果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等,还有待于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研究人员深入探讨。

http://media.openonline.com.cn/media_file/200708/huashi/0709/jiaoxuesjyxkjxl/main.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