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目标的定位与ABCD模式

(2010-10-30 12:02:39)
标签:

教学目标

定位

abcd模式

教育

分类: 教育理论

       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备课的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而目标的确定要注意用联系的眼光、系统的观念,站到哲学的高度去定位,否则就是片面地、狭隘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关于目标的定位,我还想谈一点感受。目标的陈述方式有两种:一类是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如“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等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另一类是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方式,比如“经历、感受、体会、探索、形成”等体验性、过程性行为动词。美国心理学家马杰提出,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行为、条件和标准。后来,在教学实践中又感到还需要补充教学对象,这样教学目标就更加明确,形成了ABCD模式。ABCD模式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指学生)、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简称ABCD型。有了这些理论,我才知道平时常用的一些目标叙述根本就是不符合要求的,比如“培养学生......”、“使学生......”、“提高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等等,因为这些叙述中的行为主体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