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游“天府之国”成都

(2010-11-10 13:16:35)
标签:

成都

金沙遗址

杜甫草堂

安史之乱

太阳神鸟

宽窄巷子

胡同

春节

想家

旅游

    2010年1月,从海螺沟回天津途径有“蓉城”之称的成都,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是去看了金沙遗址;杜甫草堂;还去了宽窄巷子,成都的悠闲令我印象深刻。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2001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


http://s14/middle/5e454fd7h75446dfe924d&690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苏坡乡金沙村的“金沙遗址”,在沉睡了3000年之后的今天被发掘出来,“一醒惊天下”。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通过对金沙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金沙遗址出土的3000年前的“金面具”。 金面具为罕见的国家级珍贵文物,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从金面具背面的痕迹观察,推测金面具可能是附着在某种物体之上,应是古蜀时期的神祇面具。金面具的时代也当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之时,距今约3000年。


http://s13/middle/5e454fd7h94ace60577ac&690
   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最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是“四鸟绕日金饰”,即“太阳神鸟”。它是一件圆环形金箔,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仅 0.02厘米,重量却有20克。它的外观看起来像一张工艺精美的剪纸艺术品,它的外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采用镂空的表现形式,内层为12条弧形齿状 芒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好似一个顺时针旋转的漩涡;外层由4只等距分布相同的首尾相接的逆向飞行的飞鸟构成,鸟均作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的状态,飞行方向 与内层图案的旋转方向相反。金饰中心图案很像一个喷射出12道光芒的太阳,因此被学术界命名为“太阳神鸟”。“太阳神鸟”图案已经被中国国家文物局用作中 国文化遗产标志。并被“神舟6号”载入太空。


http://s1/middle/5e454fd7h94acebc236a0&690
   “太阳神鸟”金饰,即“四鸟绕日金饰”,它极具动感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外层的4只飞鸟,还是内层旋转的太阳。特别是在红色背景衬托下,里面 的旋涡就如同一轮旋转的火球,周围飞鸟图案分明就是红色的火鸟。外层飞行的神鸟和内层旋转着的太阳,表现的正是古蜀人对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


http://s16/middle/5e454fd7h94acffe2010f&690
   在金沙遗址的建筑物中,以“太阳神鸟”为主题的设计思想随处可见,这是中央大厅屋顶的造型。

http://s2/middle/5e454fd7h94ad0c0cf8e1&690
   此时离2010年春节越来越近了,博物馆门口也刮起了大红的灯笼,喜庆!


http://s11/middle/5e454fd7h94ad1c7199aa&690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http://s7/middle/5e454fd7h94ad3147dd76&690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 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 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http://s8/middle/5e454fd7h94ad3ab78a07&690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


http://s4/middle/5e454fd7h94ad464bead3&690
   杜甫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http://s7/middle/5e454fd7h94ad4c507b96&690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


http://s16/middle/5e454fd7h94ad517eb3df&690
   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


http://s13/middle/5e454fd7h94ad5823579c&690
   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


http://s15/middle/5e454fd7h94ad61dfae1e&690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http://s3/middle/5e454fd7h94ad66016772&690
    这是杜甫居住的茅屋,杜甫草堂博物馆完整保留着清嘉庆重建时的格局,面积300余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http://s6/middle/5e454fd7h94ad80ae2285&690
   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春梅,夏荷,秋菊,冬兰四季芬芳。


http://s3/middle/5e454fd7h94ad95380dd2&690
    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



http://s8/middle/5e454fd7h94ad83fd55f7&690
  


http://s15/middle/5e454fd7h7544905add5e&690
   杜甫草堂还有一处位于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 


http://s11/middle/5e454fd7h754490d2433a&690
   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 脱下沾满脓血的架柒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 溪了。


http://s3/middle/5e454fd7h94adb01591e2&690
   庭院中傲然的梅花!

http://s9/middle/5e454fd7h94adb79655a8&690
   宽窄巷子是的一张有着悠久历史成都名片,在这里我能触摸到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痕迹,也能体味到成都最原滋原味的休闲生活方式,走进宽窄巷子,就走进了最成都、最世界、最古老、最时尚的老成都名片——宽窄巷子。


http://s7/middle/5e454fd7h94adca9f5b96&690
   宽窄巷子位于成都中心城区,分为自北向南的三条清朝古街道: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宽窄巷子的历史要追溯至大约300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朝廷派官 兵平定西南边疆地区叛乱,叛乱平定之后留下了1000多官兵镇守成都,并且修筑城池作为驻地。今天城池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城里的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 条街巷,以及大批兼具北方四合院与南方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却保留了下来。


http://s9/middle/5e454fd7h94add0b64208&690
   沿着巷子走过,两旁的建筑风格呈现出细微的变化:一面是现代化的宽敞大道,一面却是曲径通幽的小巷。在步入东西纵向的三条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的时候,游人会感觉这里街道的风格、院落的布局与老北京的胡同有几分相似。


http://s10/middle/5e454fd7h94add559e6e9&690
   整个宽窄巷子就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南方川西民居相结合的一个孤本。我也可以感受到这个地方有很多以前的东西,就是老的气息存在,也可以感到新的时尚,相当于结合了古老与时尚,也就是它也被称为北方的胡同文化在南方的最后遗存。


http://s7/middle/5e454fd7h94addc22d156&690



http://s2/middle/5e454fd7h94ade21e4291&690
   在巷子里的小茶馆,店家介绍了一种当地的绿茶,色泽艳绿,口感清香,四川方言不绝于耳。



http://s10/middle/5e454fd7h94adecf49c79&690
   小店门口招揽客人的幌子都是那么的标新立异。


http://s13/middle/5e454fd7h94adf27f71cc&690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据说这里所驻的是镶红旗的清军,宽巷子中一位懂蒙语的满族人介绍,胡同是蒙语的音译,关于胡同的起源,有一种说法 是指蒙古人在草原上扎起的蒙古包之间的通道。而到了民国年间,在中国一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气下,清朝的叫法“兴仁胡同”改名为“宽巷子”。


http://s3/middle/5e454fd7h754498d0acb2&690
   穿过南北向的通道,我们就到了窄巷子,窄巷子在清朝的地图上的名字叫太平胡同。清兵的进驻给了战乱中的成都人希望,胡同的命名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 望,窄巷子又叫太平胡同,名字”太平”自然是希望没有战争,成都的老百姓能够平安祥和的过日子。如今的窄巷子的业态以西餐、咖啡、会所、主题文化商业等为主。


http://s13/middle/5e454fd7h94adfcdb806c&690



http://s10/middle/5e454fd7h94adff58d569&690
   饭馆门口的年饭招牌,提醒着我春节就要来了,突然想回家想亲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