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的习惯和深层的理念
(2013-08-21 12:04:32)
我在工作中有时该发表这样的意见时却发表了那样的意见,本该这样做时结果却那样做了。有时本应该坐班办公,但是却坐在湖边钓鱼。有时本该去洽谈一件很重要的业务,可是自己却去做一件没什么意义的小事。
而最主要的是,我本该继续在市司法局副局长的位置上经营仕途,但在此正值壮年发展之时,却挂冠而去,游走江湖,下海自谋,步入清苦。这用传统正确的思维来看是相当不正确的,应该受到严肃批评和指正的。
我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坚持正确,而正确的确实也都是有利的。
因为真理尤其是得失成败确实是有客观标准的。
但人就应该永远选择既定的是非标准吗?
习惯具有潜在和直接的,虽然看不见但却巨大的力量,因为一定的习惯是由一定的理念所决定的。由长期理念所决定的长期习惯,基本上注定了一个人的成亡兴衰。
由习惯所导致的或成或败的人生结局,人们看似或由长期努力进取,攻关夺险所获得,或系主观上信马由缰,随波逐流所导致,实际上都是由理念和习惯所导致的顺理成章的,必然的和合乎逻辑的结果。
有的人特别喜爱打麻将,不顾身体状况由四圈打到八圈,又由一天打到几天,最后和牌时一激动,心脏竟然停止了跳动。有的人特别爱喝酒,开杯畅饮,大喝特喝,最后竟然捐躯在酒桌上。还有的人酷爱跳舞,带病上场,最后像武士在战场上倒在战友的怀抱里一样——“舞士”在舞场上倒在舞伴的怀抱里——在轻歌曼舞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大家在嘲笑他们太傻的同时,也都惋惜他们不值得,我却不这样看。
很多烈士或志士仁人是为国家民族捐躯的,人们公认死得重于泰山,确实没有这样当国家民族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英雄,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没有今天,我想不仅是我们今天受益的后人们,就是他们自己,当然也认为自己死得其所,义无反顾。
可是对于视自己特别喜好的活动如生命的人来说,要是让他们选择是被疾病长期折磨瘫痪痛苦再离开这个世界,还是在最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甚至在兴高彩烈中结束人生,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后者。起码我自己就是这样认为的。
我觉得现在的临终关怀就与此相似:即一个人在大家的共同关怀下放松、坦然甚至愉快的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路。
一般来说应该是政策代替感情,但特殊情况下也需要感情代替政策。
只有反经行权,才能彰显不同一般。
男女之间为情而献身的不在少数,当然也有受到嘲笑的,更多的是不仅受到当时人们的真心崇敬,而且被后人传为千古佳话,为什么呢?他们明显既不是为了报答对方的救命之恩,也不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是为了一个科学成果的获取,不是为了一单效益巨大业务的完成,也不是为了任何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学习和进步,甚至——仅仅因为生理上的一见钟情。
但是他们却为异性奉出了青春,献上了生命。可是要问世间情为何物?能叫人倾情奉献,生死相随,实际上无人能说清楚,讲明白。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友情,为了知己,不惜两肋插刀,肝脑涂地。
可见除了功利和进取之外,人间还有其他同样宝贵的和有价值的东西。
有些情况下,不选择公认的进步也是一种进步,不选择公认的功利和进取也是一种功利和进取。
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必然注重“功”和“利”,而普通人之所以普通,是因为其更注重“情”和“义”。
我认为这很可能是大人物和小人物,佼佼者和普通者在人生价值、人生哲理上的重要区别。
就因为上述原因,导致我一生没有任何现代人所认为的收获或成功。
不过我也绝不认为自己是虚度了一生,白活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