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http://blog.people.com.cn/jsp/type/economic.jsp
此时爆出五粮液白酒不合格意义何在
作者:荷叶
行业大潮正澎湃,各路大军蜂拥来;
舀瓢凉水降降温,于己于人皆和谐。
据新华网广州1月15日报道,广东省工商局2011年第四季度酒类质量监测中,结果显示,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吴川市大山江兴梅酒厂、湛江飞鹿保健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被检出酒精度不合格。五粮液被检出酒精度、总酯不合格。这条消息今日被各大媒体广为转载。
针对这一事件,我谈几点看法。
一
产品不合格的普遍性。五粮液这次查出不合格的指标,酒精度不够,总酯不够,说简单点,就是较低档次酒,标出较高档酒价卖,以次充好,骗取高售价。
五粮液目前是中国白酒行业,产销量老大,也是销售额老大,2011年销售额达202亿元。其产品系列档次繁多,从价值数万元一瓶,到一二十元一瓶的一应俱全。从路边小卖店,到高档酒行,可以这么说,哪里可卖烟酒,哪里就有五粮液。给人的印象就是,过多过滥,似乎就是大路货。
这次查出的不合格现象,可能容易存在三类酒厂,一是中低档酒厂,在进军中高档酒的过程中,技术和管理跟不上,问题就出来了;二是一味追求大而全的企业,五粮液就是一例;三是一味拼命追求销售量的企业,有专家批评郎酒“病毒式”销售法,往往利益驱使,忽视了诚信和质量。
二
五粮液面临风波不小。将五粮液和无名小企业同台曝光,意义值得深思。同时曝光的另外两家酒厂,都是广东县市没有名气的小酒厂,这对于白酒老大五粮液来说,面子扫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五粮液和小酒厂差不多。
中国白酒企业3000多家,能进入高端白酒榜的寥寥无几,而要造就一个高端白酒名牌,不但要付出巨额的广告费,还要方方面面长期努力,成功者也屈指可数。而要毁了这个名牌,确在顷刻之间,孔府家酒、双汇事件就是前车之鉴。可见,五粮液面临风波不小。
三
新华社发文意义何在?五粮液质量不合格消息,是新华社首发。记得去年3.15双汇瘦肉精事件,是央视首发。后来影响巨大,引出了国家多项治理瘦肉精规范出台,导致了全国猪肉价格大涨,也导致了双汇公司的危机。
权威媒体揭露重大事件,应该说不是偶然的。最近一年来,白酒市场一味追求高端,白酒奉节必涨价,成了社会热门话题,也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约谈重点企业抑制涨价,也失去效果,现在拿老大开刀,是不是来个杀鸡给猴看呢?
四
销售旺季影响巨大。白酒每年的销售旺季就是一季度,此时公布这类消息,无疑对当事公司是一个巨大打击,更大的意义在于,遏制高端高价白酒。细心一点可以看出,不合格的批次为陈年高端老酒,而且理由也就是以次充好罢了,并无对人体伤害危机。从时机上看,起到遏制高价作用;从力度上看,也不会对市场起到恐慌作用,可谓正逢其时恰到好处。
另据央视2套今晨报道,记者在广东多家超市现场采访显示,白酒销售今年两极分化,超过千元的白酒销量稍有下降,但超过两千元的飞天茅台酒普遍断货;千元之下的中档白酒销量,普遍比去年增长约2-3成。两大中央媒体,或许有异曲同工之效。
五
行业各家应引起重视。近两年,白酒市场发展迅猛,利润率甚至超过了生物制药,各路资金纷纷进军白酒行业,一轮白酒行业投资大潮正在兴起。社会各界对老酒疯狂涨价反映强烈,中央对此也意见不小,甚至有人喊出对高端白酒开征暴利税,高端市场名企处于风口浪尖。贵州茅台都压力倍增,本该去年底提价的,无奈一推再推,只能吞吞吐吐地说,等到两会之后再说吧。
正遇行业景气大潮来临之际,行业厂家特别是高端名牌厂家,首先要特别重视自己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不要被巨大的利益冲昏头脑,造一座大厦很难,但要毁了它却很容易,往往在一夜之间。其次要重视社会各界的呼声,毕竟市场是你们的上帝,价格过快上涨,消费者很难承受,对品牌发展也不利,和谐发展对各方都有好处。三是做精做大才能更强,一味求大求快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
截稿时,五粮液股价跌幅逾4%,成交放大,贵州茅台也跌3%。
百年老店时髦再,年份酒价冲云台;
各位老总请醒醒,酒晕高速必遭灾。
祝愿中国名牌老酒早日走向世界,明天更加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