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证券报网----------------
币政转向在即 股票牛势将起
作者:荷叶
冬去春来轮回再,祸福相依古训牌;
危机宽松成对手,搏出梅山红花开。
一 宽松大战拉开
8月31日,巴西央行突然决定降息,将银行基准利率从12.5%下降至12%。
9月6日,瑞士央行又突然宣布,设定欧元/瑞郎最低汇率水平至1.2000,准备好无限量买入外币,将以最大决心实施汇率下限目标。并发出近代史以来全球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最强音。欧元跳涨1000多点,美元/瑞郎也瞬间暴涨700点。政策公布后,瑞士股市受支撑开盘大幅跳涨。瑞士央行的干预行动,还可能会引发其他央行的报复性行动。
预计日本会更大力度地采取措施,干预日元升值。在本周末的七国集团峰会上,日本很可能会寻求其他国家的理解,单方面干预日元。该国此前已多次发出干预警告。
本周末,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瑞典、欧洲、英国、新西兰、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十国在内的央行,都将相继进行利率决策。由于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各国经济增长下滑,市场对降息和宽松的呼声日盛。
众多经济学家认为,9月初,美国进一步宽松计划在即。
本周五,七国集团财长、央行行长将在法国聚会,会议虽然还未召开,会议组织者已经透露会议主题:宽松货币,进一步刺激经济。
多种迹象表明,各国央行货币宽松大战已经爆发!
二 币政转向在即
中国去年GDP增长率是10.4%,今年上半年降为9.6%,欧美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国下半年增速将进一步下降。
几天前,巴西已经对来自中国商品,采取了进一步的严厉措施。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在世贸组织胜诉,进一步限制进口措施陆续进行中。
人民币汇率升值持续,沿海主要出口加工地区,近20%的出口型小企业关门。中国主要出口市场欧美国家,经济处于下滑的边缘,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速只有1.2%,欧盟为1%,日本多年来都在零增长附近,主要经济体都在下滑的边缘。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进一步加剧,中国外贸形势十分严峻。
中国如果不采取同步的货币宽松政策,将成为全球货币宽松政策的冤大头。外贸增长将直线下滑;再加上房产强力调控,高铁投资放缓,投资已经减速;消费增长本来就是“瘸子”。三驾马车,两辆减速,一辆“瘸子”,GDP下破8%风险很大。相信中国政府会审时度势,果断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和全世界一道宽松而行。
8月份CPI见顶回落,预计在6.2附近。随着控制物价措施的到位,去年下半年基数的提高,下半年CPI将继续回落,但是,将保持一定的高位。总体上看,为币政宽松创造了一些条件。
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号称是历史上最严厉的。中国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是21.5%,历史之最!
巴西、瑞士已经动手,日本即将动手,澳、印、俄等大批跟进,美、欧宽松政策早就计划好了!
预计:中国央行一个半月内币政转向!
三 股票牛势将起
历史和现在均告诉我们,中国股市多年来熊市根源就是,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个道理,不久前有文专门讨论,在此不多赘叙。下面着重谈谈,牛市来临之际的股市投资方略。
其一
板块受益次序。货币宽松政策惠及最大的股市板块,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包括银行、地产等;其次是消费型行业;再到其它行业均可受益。
其二
中线选准好马。历史告诉我们,一轮牛市中,涨幅前列的股票,都是中低价品种。目前是熊市末期,牛市即将开始,好马应该在这些条件下产生:中低价、质地良好、没有过分炒作、市值中小、潜质题材丰富。
其三
站进庄股阵营。理论上讲,一只牛股的形成,必须参与者众多,盘面活跃,俗称庄股。只有大资金的持续炒作,个股才能有超强的发挥,涨幅自然会远远领先大盘。2007年的大牛市中,有涨幅30多倍的仙牛,也有涨幅不到1倍的爬爬虫,就是这个道理。
其四
中线思维持股。老股民的经验和教训,都会告诉你:大牛市中玩短线,往往远远输给中线。只有极少数股票高手,才能让短线胜过中线,并且,短线风险也远远大于中线风险。
其五
牛市操作原则。牛市中逢低买入,熊市里逢高卖出。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这些道理,但实践中就是难做到,原因在于,没有及时准确的判断大势方向,何处是牛?哪里是熊?当你稳固地判定大势方向之后,这个牛熊操作原则,就会自然形成。
其六
牛市上涨特征。牛市到来之际,市场核心稳健,指数稳步上行;股价震荡向上,板块轮番攻击;成交持续放大,技术指标钝化;庄股凶狠彪悍,赚钱效应频传;街头巷尾论股,新军不断加入。
其七
牛市结束信号。股市里的“算命先生”很多,还不乏名嘴专家名流。股海无师,不要偏听偏信,扰乱了你的思维。实事求是的判断结束信号是:货币等经济政策转向;经济形势突变;股政等系统风险降临;盘面一段时期间里巨量不涨;中线破了上升通道下轨,且市场主流资金持续撤离等。
另外,这几天,股市盘面走势看,地量频现,主流板块底部在逐步抬高,等待转势特征明显。
一夜风信暖意到,寒洞睡熊梦将晓;
宽松大战卷全球,股海乐见滔天潮。
股海无师,共勉发财!祝朋友们好运!

-----------------------新浪财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