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事件”或掀股市“财务风暴”
作者:荷叶
《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 》一文, 看上去,举报内容很详细,可信度一目了然了。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内部矛盾激化,导致积累已久的火山爆发,看来,企业一场浩劫难逃。
至于二级市场股价,已经持续30个月的大牛市,涨幅最高超过600%,机构云集。而与此同时,大盘是连续弱势,不难看出,这是公司和机构共同合唱的一台好戏。话已经说到此,10送10的分配结果,当然是大家共同的“最后晚餐”。
弱势里利空因素会成倍放大,跌停是自然。乳制品行业竞争激烈,对于行业名企,自然树大招风,前面三鹿尸骨未寒,后面双汇重伤未愈,伊利此时东窗事发,自然凶多吉少。设法脱身,是机构们下一步的主题词,股价大江东去也是主旋律。
这里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上市公司做假账触目惊心。下面我们引用举报材料一段:伊利股份“在2009年前3季度的财务报告中仅是液体奶的销售收入就多虚报了20多个亿。为此,他们每年大量转移未销售产品为当期收入,产品还没有出库就编制虚假销售报表,子公司之间和母公司重复计算销售;每年巨额营销费用不入帐,不摊销,编制虚假利润,编造虚假财务现金状况;应付供应商巨额材料款不入帐,隐瞒巨额银行贷款等等。目前据我们了解伊利在各家银行的贷款(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已超过80多亿元”
由此,我想起了昔日“蓝田股份”造假退市,远在千里之外的举报人收到了威胁。虽然公司最终退市,但是,当事人并没有收到严厉惩罚。
如今,大洋彼岸的美国证券市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假账危机,导致全球“做空中国”之风,正在席卷蔓延。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公司超过130家,其中包括新浪、当当网、搜狐等知名企业。
昨日,九鼎德盛副总裁,首席经济师肖玉航先生,撰文《加大财务造假违法成本是当务之急 》。更有某著名经济学家放言,担心财务造假事件连发会摧毁市场。再联想起创业板部分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很快变脸,甚至少数企业上市包装,造假账已经到了瞒天过海,毫无顾忌的程度。真是风雨欲来风满楼哦。该到整治这块"毒瘤"的时候啦!
旱涝同袭江汉苗,百年不遇实心焦;
但愿苦行难中兴,千载雨顺堤坝牢。
股海无师,共勉发财!祝朋友们好运!
已刊:中国证券报网、新华网金融论坛、证券时报网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