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在此我们提前预祝您:新年快乐!合家幸福!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此刻您应该比较关心2013年的市场机会。在内外交困下,2012年A股市场继续“熊冠全球”,那么2013年宏观经济又将如何演绎?市场又将何去何从?
回顾2012年A股市场,上半年
“冲高回落”,下半年“震荡下跌”成为市场走势的关键词。1-4月,沪深两市维持震荡式上涨行情,两市整体涨幅均超过10%,深成指涨幅一度接近20%;5月份之后,市场开始出现震荡式下跌,沪深两市纷纷跌破年初低点,9-10月短暂企稳之后,11月市场重回跌势;12月份市场出现了久违的上涨行情。
整体来看,2012年A股运行受到经济基本面下滑、政策预期落空、限售股解禁压力较大、IPO发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跌的主因是经济下滑超预期和政策预期落空。
回顾2012年的政策,总体还是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相比美国QE3和欧盟大规模刺激政策,管理层比较谨慎,央行2012年全年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降息。下半年政策基本上处于观察期,即使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并未动用降准、降息政策,而是选择了更为温和的逆回购操作。可以说,管理层对GDP的敏感度已经有所降低,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使用上更加谨慎。
蛇年箱体震荡的大格局决定了2013年难有整体性机会,因此寻找结构性机会是重点。十八大中国政府重点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美丽中国等多项战略计划,这些注定了2013年的中国将经历不平凡的一年,与此呼应的是,资本市场也将迎来重大主题投资机会。在本报告中,我们重点探讨四个很可能贯穿2013年的主题投资机会:新型城镇化、美丽中国、智慧城市和特高压。
新型城镇化——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
作为新一届领导层的重要执政思路和工作方向,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具有全局意义和长期价值,势必对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涉及到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小城镇化的第一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受到更大的关注,尤其是在政策趋于明朗的时点会对基建板块造成利好;而在小城镇化的第二阶段,区域性的产业集群逐渐产生效益,但是这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的观察,才能找到合理的投资标的。
美丽中国——地绿,天蓝,水净
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将成为未来五到十年的重要主题。
美丽中国总体思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受益主线——地绿、天蓝、水净。地绿:园林绿化将率先受益,主要由于园林绿化投入小,政绩工程效果好、见效快,土地成交回暖趋势有助于市政园林资金缺口的悲观预期的修复。固废、土壤等各方面污染的控制都将全面加强;天蓝:中国碳排放水平依然高,节能减排压力大,非化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水电核准创近年新高,投资有望加快,此外,降低大气污染,污染气体净化将是重点。水净:工业废水、污水处理需求大,再生水市场空间广阔。
智慧城市——试点展开,值得期待
智慧城市已成全球各城市发展重任。欧盟的Living
Lab组织与IBM最早分别于2006及2008已开始提出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的概念,立刻风行全球,成为许多国家政府施政的愿景和目标。全球范围内有700
多座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且其增长速度迅于中心城市人口增长的平均速率。预计未来20年投资于这些“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资金将累积达到30-40万亿美元。
智慧城市于居民角度就是要解决最为关心的是“医食住行学”问题,于政府角度就是要解决如何以人为本加强城市管理的问题。传统模式下寻求城市规模的扩张,同时加大资源开采力度以增加供给,但这种发展不可持续。现阶段我们面临的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不断深化城市功能以提高利用效率。“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佳模式,涉及“医食住行学”的五个方面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最为确定,最为看好以下5个方面:1)民生信息化;2)食品安全溯源;3)绿色建筑;4)智能交通;5)教育信息化。
特高压——进入建设高峰期
根据国网和南网此前的规划,“十二五”期间特高压交直流投资约为5400亿元,其中国网特高压交流2800亿元,直流2200亿元。国网特高压交流将建设成为“三横三纵一环网”的格局,而通过特高压交直流共同完成北部、西北部、东北部煤电、风电和太阳能电力向环渤海和东南部地区输送以及西南水电向东南地区输送的建设目标。从目前的时点上来看,在《特高压电网“十二五”规划》审批得到通过的情况下,交流由于受限于此前进展缓慢、争议及阻力较多等因素,按时完成“三横三纵一环网”可能性不大,预计将以每年1-2条线路的进度稳步推进,整体投资规模应低于2800亿元;而直流争议较小、各省规划中建设积极性高且目前进展较快,如果按照国网最新规划的16条直流线路规模来看,整体投资应达3000亿元,但其瓶颈在于设备制造与工程建设,每年2条左右应是比较合理的进展速度,因此估算今后四年特高压交直流的投资规模应在3000亿元左右。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特高压的规划,考虑已建(已招标)线路的历史中标情况,根据主设备占总投资比例和设备单价假设两个方法对特高压设备的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
对于特高压交流线路,按照国家电网的线路规划,共约40座变电站/开关站,其占线路总投资约42%左右,即1176亿元。通过两种方法测算的变压器(包含电抗器)市场容量约为230亿元,GIS市场容量约为340亿元,串补和绝缘子各约为70亿元和35亿元。
对于特高压直流线路,国家电网“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16条线路,换流站投资占线路总投资约55%,即约1650亿元。通过两种方法测算后,估计特高压换流变、换流阀市场容量分别约为450亿元和250亿元。
总体来说,对于特高压的规划通过审批持乐观态度,而在大范围缺电频发、国家支持自主技术的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电网整体投资确定性较高等前提下,特高压在未来三年有望真正进入建设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