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市场是股市,所以股民总是错误地认为股市中只能操作股票,却忽略了股票之外还有更多更好的投资品种,比如说指数。虽然很多股民每天看盘,盯着指数,却未必有多少股民真正理解指数中的奥秘与神奇之处。笔者介绍三大类指数及其对应的机会,帮助股民来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带来更大的投资空间,同时这些是笔者后面介绍的高级解套模式中重要的条件。
传统指数是股民最熟悉的,比如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这是股民看盘时的“常客”,但熟悉却未必真正知道指数的意义与内涵。仔细观察发现,这两个指数大部分时间内指数走向是差不多的,但在幅度和行情运行速度上有差异。2001~2005年时市场都是在熊市状态,幅度和成交量方面都很低迷,而2006~2007年这波大牛市中,上证指数的上涨幅度超过了600%,而深证成指则不足400%,这是两大指数间差异较大的一个时间段。而在2008~2011年这段时间里,虽然两市都是在调整,很明显深证成指走得比沪指更强一些,下跌幅度小,反弹速度快且幅度大。
近10年来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的日K线走势对比图

造成沪深两市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市场中上市公司结构上的差异,在沪市交易所上市的都是中大盘股,并且在最近5年来上市的新股数量较少,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所以沪市的“惯性”大,即趋势启动难停止。而深市交易所上市的都是中小盘股,且不断有新股上市,这使得深市的股性更为活跃,哪怕在缩量、弱势的环境下,深市也能够有相当数量个股处于活跃的状态,成为市场热点。由此可知,如果从个股角度来说,上证指数更容易失真,因为沪市权重股多,大盘股多,这些个股能够控制指数,造成股民赚了指数不赚钱或者是赔了指数不赔钱,所以沪指适合用来判断大资金的动向;而深证成指则更真实地体现出个股的走势,适合博弈中小盘股和题材股。
近5年来上证50指数与中小板指数日K线对比走势图

而说到大盘股与中小盘个股的差异,有两个指数必须是股民要时常观察和比较的,那就是中小板指数和上证50指数,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指数走势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差异的根源就是其代表了不同类型个股的走势,中小板是专门为中小型企业上市而设立的市场,所以其聚集着大量同样性格的中小盘个股,中小板指数自然就是此类个股走势的浓缩;而上证50则是汇集了沪市最具影响力的50大权重股,那么上证50指数自然就是大盘股走势的集中体现。而对比两大指数,我们可以发现2006~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上证50指数无论是交投活跃度,还是涨幅都超过了中小板指数,而2008年的熊市中,两者同样低迷,而在2009年~2011年的时间里,中小板指数明显在成交量上有一个大幅的提升,并且持续保持活跃,这个因素使得中小板指数能够在沪深主板指数持续弱势的格局下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对比中小板指数和上证50指数,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市场的趋势。因为主导大盘股行情的都是大资金,而上证50指数活跃期是在牛市中或者是熊市反弹的初期,通过权重股来修复和拉抬指数制造行情;而主导中小盘个股的是游资和中小资金,其影响力不足以拉动整个市场,但却带来局部的市场热点,并且通过不断地切换热点来完成获利,所以中小板指数往往会在市场总体缩量,而局部热点不断的振荡市行情中会有非常好的表现;而当两类指数都处于明显的下跌周期中,那么市场则是熊市周期中。对比指数一个目的就是帮助股民更好地赚“指数”的钱,指数与股票不同,指数是许多只股票的集合,单一的股票走势上会有难易把握的情况,但当其形成群体时就好把握了,所以几乎所有的指数都有对应的指数基金。比如说中小板指数就有中小板ETF,上证50指数就有50ETF等,这些都是在二级市场可以像股票一样进行买卖的。
那么这对股民来说操作就简单了,只需要两步:第一步是判断当下市场的大趋势,是牛市、熊市、振荡市,然后第二步是对比上证50指数和中小板指数,从中二选一,然后选择对应的指数基金进行购买。这样简单有效的方法非常适合新股民及选股能力不强的股民,其直接规避了选股难题,并且将市场因素减小到了最低,因素越少越容易把握,往往会有好的效果。通过上面两大指数,大家也看到了,或许从单天走势上看指数没有个股那么大的空间,但积累下来的收益却相当客观,股民可自己总结一下,如果你全年操作过后没有跑赢指数,那么就要冷静反思一下自己的操作,不妨换种方式,只赚指数的钱。那么这也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当股民能力提高了,进入到个股研究状态下,那么指数还能够有作用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