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高歌猛进的沪深股市,在本周二、三走势出现逆转,于是,人们不得不去考虑本轮反弹是否已经结束的问题。
第一,在这波行情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对其的预期是不高的,一般也就看到2000点上方。后来大盘强势站上了2000点,于是再看2245点。突破2245点以后,再看2300点、2500点。事实上,在大盘过了2300点以后,市场分歧是比较大的,尽管舆论几乎是一致认为能够冲破2500点,但这无法抑制部分投资者逢高了结的愿望,因此在大盘摸高到2400点以后,很多人选择了在相对高位进行减持。所以说,对于行情高度在认识上分歧的过大,成为如今股市调整的一个内在触发性因素;
第二,必须看到的是,今年以来股指连续大幅上涨,很大程度上是超出人们预期的。由于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了较多的获利盘,从操作层面而言,盘子已经有点"松"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如果还是能够保持上涨的态势,那么这些获利盘未必会马上套现,而一旦情况有变,市场表达出了明确的调整要求,这些获利盘就会蜂拥而出,从而对大盘构成很大的冲击,导致股市下跌幅度变得很大;
第三,就这次股市行情而言,呈现出了明显的"双主线"运行的特征,且总体上是中小市值股票领涨大盘,而大市值股票则是尾随着上涨。
第四,应该承认这次行情主要是由流动性支撑的,缺乏来自基本面方面的足够支持。尤其是股市出现调整后,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怀疑起流动性到底是否充分,这样调整自然不会轻易地结束。
根据对以上引发大盘调整的四大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来自操作层面的居多,而属于基本面的则有限。而流动性问题,应该说现在还是相当充裕的,并没有出现银根紧缩的现象,股市的成交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如此看来,市场目前所出现的调整,并不构成运行上的方向性改变,而只是一种上涨过程中的中继整理,无疑,这样的整理是有一定杀伤力的,对投资者的心理震撼也很大。只是,它并不具备让向上行情就此结束的能耐,因此在大盘进行充分整理之后,股市还是会重拾升势的,收复2300点,并且继续向2500点推进,乃至再看高一线,都是非常有希望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