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矿水晶

大陆板块移动,导致山崩地裂,亿万年地质变迁,因而沧海桑田。火成岩和变质岩被太阳、风、雨、冰侵蚀剥离,原生态水晶生长的母岩,化作了粉尘,水晶晶体成了流离失所的孤儿。河流和雨水是勤快的搬运工,把尊贵的水晶与卑微的泥土一起流放。
我常去的一个云贵山区,在泥土地表上,就有散落的水晶晶体。简单的浅层挖掘,能找到更多的。农民在玉米地耕作时,偶尔也能发现美丽的水晶。



因水晶具有坚硬的物理特性和稳定的化学型态,它能承受大自然惊心动魄的洗礼,其晶莹透亮的本质,和棱角分明的外表,丝毫不受影响。这种产出状态,我们叫次生矿,也叫砂矿。
还有出现沙漠和干涸河床的水晶单晶,外表像卵石一样,被千万年的风沙水流打磨得没有一丝光泽和棱角。细看里面,却依然晶莹透亮。就好象历经磨砺的人,饱经沧桑的面容下,是一颗年轻的心。

观赏水晶
观赏水晶分为两大类,一是天然形成未经人工加工(或简单抛光)的水晶观赏石,二是经过人工雕刻和打磨加工的观赏品。
第一类以四川白(无)色透明水晶晶簇、产自巴西的紫水晶晶洞以及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景石最为著名。

上图为美国图桑矿物展会上的大型巴西紫晶洞。

上图为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内含绿色碧玺晶簇的水晶极品。(正面经过人工抛光。)

上图为产自巴西的内含针状金红石的水晶单晶体。(各个棱面经过抛光打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