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也可适当放慢脚步

(2010-01-07 14:29:02)
标签:

育儿

早教

学习

快乐

认知

吉诺诺

分类: 妈咪宝贝

http://s15/middle/5e41e18dg7c8d82221dfe&690

故事一:以快乐为本。

一岁多开始,妈妈有意无意的在吉诺诺面前唱数字歌,随着孩子模仿能力的增强,她总是喜欢跟着我说“1.2.3.4.5.6.7.8.9.10”但每次都是我说一个她跟一个,如果我连读“1.2.3”她就会沉默不语。每当这时我就很想填鸭似的让她记牢,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因为我不想破坏她在学习中的自我构建过程,让她觉得学习是种负担。

 

于是我耐下心来,看她到底何时才能突破自我。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每次还是照常的和她说数字歌,每次跟读一遍之后我依然会自顾自的说上几个连续数字“1.2.3、4.5.6”有一天,我发现她在自己玩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小声的发出连续数字“1.2.3”之后便开始时不时的爆发出来,于是我开始引导她说词语,让她发现单词的乐趣所在。

 

之前的吉诺诺只会发单音字,慢慢的开始单音重叠,在成功的掌握到连续数字的奥妙之后,可以简单的从“吃”过渡到“好吃”“没、没有”甚至于“妈妈吃、爸爸吃、诺诺吃”等一连串的话语。

 

随着我的不断鼓励,她的进步是很快的,会说的单词也越来越多,并会自己创造出很多未知名的发音,尽管并不为我所理解,却是很多个不同音节的连续迸发,在我来看,是件很有成果的事情。关键在于,她在这种自我学习的过程之中,没有被我的意识指挥,而是自我不断探索着其中的乐趣所在,这种进步,是思维上并蓄的发展。

 

故事二:需求导向。

父亲经常跟老公说我小时候的故事,给我一个苹果和两个小板凳,让我同时搬到一个目的地,在没有任何人的指引下,我巧妙的把苹果塞进嘴巴里,一手一个小板凳顺利完成了任务,曾一度引起爸爸的惊叹,每每提起都津津乐道。

 

我也尝试着给吉诺诺一个相同的场景,很好奇她的表现。

 

一个橘子两个小板凳,吉诺诺看到之后很快的把橘子拿回到目的地妈妈手里,然后再去搬小板凳,父亲见状想给她提示,被我阻止了,因为我更想看到她自己的表现。飞快的她把其中一个小板凳搬到了目的地,又转身去完成最后一个任务,这时发现了旁边的玩具,一心想拿玩具的她又不肯放下小凳子,就这样一手一个踉踉跄跄的搬了过来。

 

就是这样一来一回两个过程,却让她忽然明白自己可以拿多个物体,甚至于开始学会利用物体搬运物体,把橘子放在奶粉桶上推着走,把娃娃放在小车里面拉着走,内容越来越精彩,形式越来越多变,我不禁感叹到:孩子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甚至于超越了自我。

 

故事三:认知能力。

为了锻炼她的手持能力,我给她买了个带吸管的奶瓶,尽管吉诺诺已经可以用水杯喝水,却无法准确的把握平衡,有了吸管奶瓶之后,可以自己控制手持力度,解决独自喝水的问题。

 

用奶嘴喝奶,用吸管喝酸奶,是吉诺诺习惯了不能再习惯的生活动作,自从有了吸管奶瓶,她开始有所迷惑,总是用喝奶的方式把瓶子举的很高,试图让水从奶嘴里流出来,却不成想吸管的作用在她这里反而成为了小小阻力。

 

一天我看到她把吸管奶瓶倒过来,不停的往腿上蹭,我刚想阻止,却好奇的想知道她的目的,于是静静的观察她,却突然发现她蹭了一会之后会放到嘴里大口允吸,这时我才发现,原来通过奶嘴和腿部的挤压,产生的压力可以把水从奶瓶底部挤压到奶嘴与瓶口的空隙储藏处,这样她就可以喝到水了。

 

这样一个简单的物理常识却被一个不到一岁半的孩子利用到了生活当中,我不仅感叹:还好我并没有加以阻止,让她和我都得到了一个学习的认知过程,否则那将是多么大的损失。

 

经常听老人说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原来就是个这么简单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