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米》教学反思

(2017-11-24 10:28:16)

《认识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米和厘米的进率;教学难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我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1.如何引入米才能让学生从“被需要”转变为“需要”?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引发学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激发学生对新的长度单位米的强烈需求呢?

在刚开始的试教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量黑板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用学生尺来量黑板的活动后,感受到测量时费时又费力,这时,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这样的设计,学生虽有学习新知的需求,但不是很强烈。如何让这种“被需要”转变为强烈的“需要”呢?我们几经思量,作了以下尝试: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身体尺”复习有关厘米的知识,学生对用学生尺进行测量信心满满。这时,教师安排了一场师生比赛,全班哗然,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就在此时,教师利用米尺轻而易举赢得比赛。学生在挫败不服中,被强烈激发出一种学习的需求。

2.如何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在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时,我们设计了以下这些活动──

活动一:(1)观察米尺,说说看到了什么;(2)在米尺上指指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是1米;(3)将米尺竖直看看1米有多高。

活动二:拼学生尺。

活动一和活动二通过观察米尺和拼学生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实际有多长的表象。

活动三:(1)找竖着的“身体米尺”;(2)找横着的“身体米尺”。

小组活动:(1)比一比: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2)数一数:几的长大约是1米?(3)摆一摆:几本数学书的长大约是1米?(4)排一排:几个小朋友的肩膀宽大约是1米?

活动三和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米大约有多长的表象。

3.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长度单位知识体系? 

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呢?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做到了时时渗透。如:(1)导入部分,设计了“身体厘米尺”,并将“身体尺”贯穿前后;(2)感受1米大约有多长时,我们设计了先观察一个物体大约有多长,再看看几个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3)探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时,学生通过看、数、算,深刻地认识了1=100厘米;(4)全课总结时拓展质疑,为今后将要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千米做好铺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