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浅谈中国早餐文化

(2009-03-06 16:53:47)
标签:

浅谈早餐文化

论文

文化与生活

饮食

文化

分类: 论文

浅谈中国早餐文化

[法律声明:本人原作,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

 摘要:早餐已经不再是一份光能顶肚子的简单食物了,早餐的质量可以代表生活的质量。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仅需要享受早餐,还希望能够吃出“早餐文化”。以中国十大传统早餐为代表,我们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早餐文化;以岭南早茶文化为代表,我们来了解广东的早餐文化。

 

关键词早餐文化 传统早餐 岭南早茶文化 广州早茶

 

  一日之计在于晨,在 “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中国,早餐也是从古到今的一种文化载体了。要看中国的饮食文化,“早餐文化”就是它的缩影。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早餐同晚餐比起来,不会让人感觉特别愉悦。因为早餐之后是工作,晚餐之后是休闲。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会在坐地铁上班时总是坐过站。他们分析后说,这是因为人们对下车的地点感到恐惧和回避,不想积极投入工作,所以也不能为积极工作做准备。
   所以,你想过没有?我们有时忽略早餐,名义上是为了赶时间,潜意识里可能隐藏的是对工作和学习的不认真。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早餐对一个人一天的生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漫漫长夜后的第一餐,早餐对我们是十分重要的,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是你一天动力的来源。

人体里一天的能量有三分之一是由早餐提供的,但现在很多人却都把它忽略了。中国营养学会进行了一项早餐行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35%的白领上班族每天是饿着肚子进办公室的。没有时间、不饿、懒得做,都是最常见的理由。
    早餐已经不再是生活的一个小细节,早餐的质量可以代表生活的质量。早餐,这件极其平凡的家常小事又被拿上了台面,别总以为自己的身体很棒、认为专家们的告诫都是危言耸听,如果你现在还这么认为,对不起,你好像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仅需要享受早餐,还希望能够吃出“早餐文化”。因为早餐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填饱肚子,保证必须的营养,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开始一天学习和工作的好心情。

要谈“中国早餐文化”那就先要了解一下中国早餐的基本概况,汉族人的早餐品种简单,或豆浆油条,或稀饭馒头与包子,或一碗面条,谷物类食品占有绝对优势。大部分区分早中晚餐的少数民族的早餐形式也与汉族人的早餐形式大同小异,可普遍理解为“简约而不简单”。各地也根据各地的物产和风味习惯创造出了花样繁多、多“滋”多彩的特色早餐小吃。

 

下面列举一下中国十大传统早餐:(不分先后)

 

1.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
  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2.兰州牛肉拉面

著称天下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兰州的风味小吃。就像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一样,兰州牛肉拉面也有悠久的历史,兰州牛肉拉面传说起源于唐代,但已因历史久远已无法考证。真正的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博爱县)清化小车牛肉老汤面演变而成的,煮牛肉时放凉已经成了肉冻的胶体状物,也就是老汤,是小车牛肉里最入味儿的,鲜美无比,此汤乃是做牛肉面的上品。兰州的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9年),系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后经后人陈和声、马宝仔等人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成为餐饮业的一束奇葩。这其间凝聚着陈马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今天,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兰州不愧为是世界牛肉面之乡。
  烫热,加上调料,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

 

3、西安糊辣汤

 糊辣汤,陕西人民最经典的小吃之一,可以说凝聚了陕西小吃的精华。几乎在西安,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糊辣汤。早上穿行在背街小巷,随处可以闻到一口口大锅散发出肉汤的香味,听到卖糊辣汤的师傅用很有特色的坊上陕西话喊着:糊辣汤、热馍等等,看着木勺拉起的汤的线条。熬糊辣汤是西安回民的绝活,似乎没有外传,几乎卖糊辣汤的店都会有清真的牌子,而往往一些回民的泡馍馆早上也会客串卖糊辣汤。因为糊辣汤的精华在于汤,必定要用好的肉汤,而泡馍馆的那些纯正的羊肉或者牛肉汤正好能满足那些饕餮者挑剔的口味。糊辣汤里面的菜很杂,几乎每一家卖糊辣汤的菜都各不相同,

 可能100家糊辣汤里就会有100种菜的搭配。这就让很多喝糊辣汤的人忽略了糊辣汤里的菜,但是我觉得糊辣汤里面的菜的选材和质量绝对直接影响到糊辣汤的品质。喝着糊辣汤,菜确实都没有了自己的味道,所有的味道都融入在那浓浓的汤里,以及牛肉丸子中.但是菜的口感却往往能给食客愉悦的感觉。而在糊辣汤里,白菜帮子,土豆,豆角必不可少。

 糊辣汤的另一个主角便是馍了,正宗的糊辣汤应该用半发面烙的大饼,吃时切开,按角卖。这种馍不会似发面馍那般泡一会便虚浮肿大,没有了馍味;也不会似死面馍这样不吃汤,让人仍感觉汤是汤,馍是馍。好的馍应该在掰完扔入碗中捞起时吃感觉馍就如菜一样,已经是汤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上海的糯米团
  在老上海人的眼里,所谓的什么沙拉,比萨都不是什么好的早餐,他们心目中的早餐就是几十年的一种糍饭团子;我第一次吃这种早餐的时候,感觉就是怪怪的,先把一团糯米擀成薄薄的一张面饼,在上面放点榨菜,夹一根油条,卷成一个团子,就这样,这就是老上海人的传统早餐,在宁波和上海的一些地摊上,均可以见到这些特色的传统早餐。

 

 5、北京的油条豆汁
  豆汁:豆汁是北京独具特色的民间小吃,已流传了上千年。它是以绿豆为原料制成的,颜色暗淡,味道甜酸,第一次品尝往往会觉得难以下咽,但一旦你多尝几次,它淳厚的香味就让你欲罢不能了,难怪许多远在他乡的老北京,都对它念念不忘。人们在喝豆汁的时候,常常佐以焦圈、油条、薄脆、排叉一类油炸的食品或辣咸菜。位于崇文门外磁器口十字路口东南角的锦馨豆汁店味道最佳。


6、宁波的汤圆
  汤圆是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与北方人不同,宁波人在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宁波汤团始于宋元时期,已有700多年历史。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


7、山东的煎饼
  大饼卷大葱是众人皆知的典型山东土吃,这里的大饼实指的是煎饼,而不是正的大饼。大饼和煎饼的区别除了做法上不同,主要还在于其用料有异,前者为面烙成,后者为粗粮所作。在大饼卷大葱成名之时,白面还是稀有之物,粗粮煎为主食。
  山东人称“摊煎饼”。工具也是特有的,几乎家家必备。首先是一个鏊子,实际上为铸铁制成的圆形铁板,上面平整光滑,下面有三支角可以作为支撑,也可以在鏊子和地面间留下空间以便加柴烧火。再就是一个耙子,为一个木板,上面垂直按上一个把手,可以用手拖曳,也就是“摊”。当鏊子烧热以后,可以用勺子舀上一勺煎饼糊放到鏊子上,用耙子沿着鏊子摊一圈。由于鏊子是热的,&煎饼糊所到之处就迅速的被凝固一层,就是所谓的煎饼。没有凝固的就被耙子带着向前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整个鏊子摊满。耙子的长短正好等于鏊子的半径,所以耙子绕场一周,煎饼就成。为了煎饼质量更好,在上层的煎饼糊还没有完全凝固煎熟之前,用一块木板(称为刮子)在上面刮一下,可以使上面平整和厚度均匀。因为煎饼很薄,很容易熟,这一过要非常的快,否则就会焦了。待成熟以后,就可以揭起来了。

  

8、长沙的米粉
  长沙人最爱吃的早餐就是米粉。长沙的米粉店,可多着呢!走遍大街小巷,只要有人家的地方,就会有米粉店。名牌的,有桂林人米粉店、常德牛肉米粉店,以及甘长顺、杨欲兴的米粉。不知名的,那可就不计其数了。每一家米粉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味,给人的感觉大不相同。端上来时,只见一根根雪白透亮的米粉互相缠绕在一起,上面放着特制的酱汁,黄的豆角、绿的葱、深红的辣椒粉、褐色的牛肉片、淡红的脆花生,卤香扑鼻,让人不禁想流口水。迫不及待地把米粉搅拌好了,也不管冷热就开始吃。你知道卤菜粉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厨师先把米粉用漏勺装好,再放进浓烈的童子骨汤里去,大约煮个3分钟就好了。然后放进大碗里,加上特制的卤汁、黄的豆角、绿的葱、深红的辣椒粉、褐色的牛肉片、淡红的脆花生。一碗热气腾腾的卤菜粉,就做好了。

 

9、重庆酸辣粉

酸辣粉很早以前流传于四川民间,它取材当地手工制作的红薯粉,味以突出酸辣为主而得名,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和调制而正式走上街头,成为大街小巷的一种特色小吃。正宗八哥重庆酸辣粉,是八哥在酸辣粉的原有基础上,经过精心改进秘制,主原料仍采用四川民间手工制作的红薯粉在辅以辣椒、醋等二十多种上等调味料,在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的情况下,把酸辣粉的味道演绎的淋漓尽致,吃了叫人流连忘返。

    10
、汉中的热面皮

汉中的面皮店,没有华丽的门脸和醒目的招牌,很多有名的面皮店,甚至连招牌都没有。有的只是很小的店面和标志性的一摞蒸笼,一向惯例,炉子上的蒸笼磊得越高就说明这个店子的生意越好,这个没有名字的小店,蒸笼磊了快有一人高,生意好得不得了!调料也是有学问的,主要成分是新鲜炸好的辣椒油,另外还有少量的醋、一些盐、少量洋白菜、还有配菜(通常是豆芽和土豆丝,这些可以任选)。汉中人都具有“面皮情结”。

汉中面皮可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定位是热面皮,特点为切的要宽,辣椒要大,辣椒籽完整,各类调料齐全,调料水要多,吃起来酣畅淋漓,微微冒汗,有点象八戒吃人参果。其代表有夜市张明富、宗营坝巷周家、兴汉路教育学院又一村、体育场老一家蒋家、前进东路口姜家红娃。婉约派的面皮要放凉,根根细如丝,晶莹剔透,辣椒、调料精工细作,具有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等特点,食之爽口,气味芳香,余香四溢。其代表有东门桥老九盘盘面皮、钟楼黄家、前进路小吃街城固风味王家、中山街邓家。无论何种流派,面皮所拌配菜颜色必须讲究,豆芽、菠菜、红箩卜丝、黄瓜等,要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讲究的是赏心悦目。

 

十大传统早餐固然好吃,但在文化曾面上来讲,一定要知道有一种很特别的早餐文化:岭南的早茶文化。

 

 

  

 说到岭南的早茶文化,我就有切身的体会了,生在广东,长在深圳,广东的早茶文化伴随着我的成长,小时候最喜欢周末一家人去喝早茶,有说有笑,很温馨,浓浓的茶香里蕴涵着一种说不出的幸福。

 但是,要探究岭南的早茶文化,就随着时光的隧道,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直到今天,广东早茶中茶水已经成为配角,茶点却愈发精致多样,这种传统文化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但没有消失的迹象,反而越来越成为广东人休闲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要研究岭南的早茶文化,就不得不提起广州这个地方,广州的早茶历史,是岭南早茶文化的源泉。生活在广州的人,都有一个很特别的习惯,早上一见面,往往以“饮佐茶未”(意为“你喝了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叙家常、洽谈生意。     

  广州的茶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间;固定的茶楼,通常是“一盅”(排骨饭)“两件”(点心),这类人以离退休老人居多;另一类是饮“礼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饮茶,不限“一盅两件”,而是品尝多款点心,从容“叹茶”。广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为兴旺,从清晨至中午十一时许,往往座无虚席,饮夜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是盛夏。

 那么?喝早茶难道就只吃“一盅” “两件” 吗?显然不是,茶点在广东早茶中的地位就更为重要了。茶点分为干湿两种,干点有饺子、粉果、包子、酥点等,湿点则有粥类、肉类、龟苓膏、豆腐花等。其中又以干点做得最为精致,卖相甚佳。

 

 下面介绍几在种传统的广式早茶点心


【论文】浅谈中国早餐文化


 

 早茶文化发展至今,“饮茶”的实质不在于单纯的果腹、吃点喝点,而是享受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早茶时光的特定感觉。早茶已经成为一种岭南地区特有的文化,不仅是区域特有的文化,还直接跟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相挂钩,早茶并不是整个岭南地区都流行,即使是在发达的广东地区,也只是在其东南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比较流行喝早茶,这并不说明只有有钱的才喝的起,或者是有了钱就一定喝得上。上海、北京、重庆、武汉、天津都是经济相当发达的大城市,都尝试过很有轰动效应的早茶经营,最终不是门庭冷落难以为继就是纷纷倒闭,不馆处于文化层面还是经济层面,始终都没有办法经营下去。酷暑与严寒的自然环境当然不利于喝早茶的推广,但是,更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文化理念、生活理念、消费理念以及经营理念的差异。

 喝早茶作为一种生活现象、习俗和方式,在岭南地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既已形成牢固可靠的消费群体和基础,又有了一系列为之配套的经营理念和物流配送,所以,普通市民有这个经济实力上得起,茶楼有利可图开得起,始终保持着一个良性循环的双赢局面,这是喝早茶得以长盛不衰的基础。岭南以外的地区就不具备上述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特别是经营者,起点规模不大,投入成本偏高,回收投资心切,形成茶点贵,消费高,普通人去不起,有钱人没时间去,经营者开不起的格局,很快就沦陷了,这说明,喝早茶只能是一种地域性的饮食文化现象,不具备泛化克隆的基因。

 

小结:

 十大传统早餐只是中国千千万万种早餐食品的一个缩影,我们随口就可以说出很多早餐食品如担担面、小笼包、拉面、炸油条、又或是广东的早茶。中国的饮食文化多种多样,各有其特色,而我们研究中国饮食,不仅要注重其历史,更要关注它的未来。扬长避短,中国饮食有其一定的优势,但我们也要看到在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结构有很多的诟病,其最大的不足是它的模糊性及由此而来的随意性。在传统食物结构中,只由质的区别,而没有明确的量的规定,也就是说对于具体营养的摄取量并不明确,而且动物性食物原料自饮食中的搭配的数量、比例过低,出现了优质蛋白质、无机盐、B族维生素缺乏,造成相应的疾病。

所以应该转变饮食观念,由传统的粮食观念向现代食物观念转变,对食物的需求逐步转向多样化,并且要从不合理的食物消费习惯向科学、文明的食物消费习惯转变,借鉴西方饮食的长处,加大动物性食物原料的比例。

早餐也是这样,为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要向营养早餐发展。早餐的选择可以是丰富多样的,你也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做一份简单又营养的早餐。

 一些人享受营养达标的早餐,一些人从容地享受早餐文化。学习中国饮食文化,体会到了“吃”并没有那么简单,生活中的碟碟碗碗也是那样精彩。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吃的更加不只是早餐那么简单了,而是要吃出属于我们当代人“早餐文化”!

 

 

参考文献:《中国传统食俗》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2. 5

           《中国饮食文化》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10

           《SOHO早餐文化》 网络杂志版

           《岭南文化》广东文化网(http://www.gdwh.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