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之灯(外一章)

(2015-04-03 15:49:13)
标签:

情感

亲情

生命

永恒

分类: 一世情缘

生命之灯(外一章)

这是父亲在世时我所写的两篇小文,发表在当时的市报上。如今已有20多年了……

 

生命之灯

 

父亲恹恹地躺在炕上,双目紧闭,半寸长的胡须布满脸庞。父亲的两颊凹陷,如两只深深的酒盏。

 

父亲的生命之灯就要燃尽了,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出。父亲就像似一盏灯,在熬着最后的那点儿灯芯和油。父亲在走着他人生最艰涩最凄惨的那一段旅程。我不止一次地在偷偷抹泪。

 

父亲他曾高擎生命之灯,为我们兄妹9人昭示着人生的里程。那时,我们就像9只闪烁的小灯盏,环绕在父亲这盏主灯的周围,从中汲取着燃烧自己的能量,一如我家天花板上的那簇吊灯。父亲无私地把能量和油一滴滴一束束地输入我们的血管,直至最后的那一束那一滴。父亲如今已经油尽能绝。


 怎能坐视那曾照亮我们生命的灯光飘忽熄灭?该是我们馈报的时候了,我们已经羽丰翼满!


 于是,一滴滴油一束束光,又从9盏小油灯中缓缓流出,滴进那曾经光艳四射的主灯,滴进父亲的血管。奇迹终于出现了——那盏飘忽欲息的灯重新明亮起来,和四周的小灯交相辉映,父亲又一次挣脱了死神的亲吻。我又哭了,是欢喜的泪。

 

能延续父亲的生命之灯,是怎样令儿女欢欣的事情。尽管生命之灯不会永恒,可哪怕多燃烧一分钟,也是生者的福分。


 生命之灯的故事,古老而又永恒……(理光杯散文征文获奖作品)

 

 

 父亲的字

 

我的父亲原是读书人出身,却阴差阳错做了一辈子的农民。几十年垄沟垄帮滚过来,父亲读书人嗜书如命之本色丝毫未改已属不易,而那一手毛笔字竟也日臻成熟,很令人叹服。每每看到父亲那饱满、雄浑、苍劲的字体,我这个做女儿的都难掩心中之钦敬。


 提起父亲的字,不说是远近闻名,五里三村却是鲜有不知的。其传播媒介就是春节写对联。每进腊月底,村里那些叔叔大爷们就会挟着红纸卷来找父亲求字。而父亲虽也念叨腰酸臂痛,却从未拒绝过任何一个,总是满腔热情地将祝福的话语泼洒纸端。

 

活计自然都落到母亲的身上了。那埋怨的话儿父亲也不知听了几箩筐,可他却丝毫不在意。最惨的是我10岁那年。父亲从进小年就开始陆续的忙,队里的工还不能误。直到年三十上午10时才收场。放下笔揣上刚借到的钱就往5里外镇上的商店去办年货。


 才跨进门就有人往外轰,人家要关门回家过年了。匆忙中父亲错将煤油瓶当做了酱油瓶,酱油瓶灌进了煤油。后者还可以对付着用,可带煤油味的酱油却是任谁也咽不下的。父亲痛悔交加,发誓再也不写那劳什子了。可不出两分钟,他就又接过迟送的那卷红纸写了起来,搭上多少墨汁也不心疼。

 

父亲近70岁时,哮喘病折磨得他只剩下了皮包骨,常常卧病不起。可他还是乐此不疲,大有一股“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劲头。想父亲一生平凡,只这一手字能给乡邻送去些许温馨,点缀和渲染小村节日的气氛,可说是他人生的一抹亮色,难怪他要难舍难弃了。

 

直到最后两年,他实在握不牢笔了,才由三姊夫接替下来。只是不知是由于农民生活好了的缘故,还是嫌三姊夫手笔太嫩,求他的人远没有从前找父亲的人多。村里人大多从镇上买来现成的贴上了事。父亲每每看到此都不禁黯然神伤,做了亏心事般躲进屋里再不肯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