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农村中小学校园买单
(2011-10-02 11:47:43)
标签:
母校寻梦农村校园为了孩子杂谈 |
分类: 碎语闲言 |
前些天到乡下参加一个中学同学的乔迁宴。她们家新居恰好在镇中学的斜对过,那是我的中学母校。望着那睡梦中常出现的地方,我不由得迈开了脚步,走到了校门前。
母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一个圣洁的字眼。那是我们人生理想初始放飞的地方,是我们的青春神采飞扬的地方,是我们曾辛勤耕耘的园地。我们在那里曾播种下了友谊的种子并且成长收获,我们曾在那里洒满无忧的欢声和笑语,我们曾在那里留下了最初的疼或痛,我们也曾在那里不知天高地厚的侃侃而谈说出那些如今回想起来还令我们脸红的牛皮大话。
母校,也是我们对异性最初心动的地方,是我们懵懂恋情萌芽的地方。
多少次,我们曾在梦中踏上了那条熟悉的街路,循着记忆的脚印回到了那魂牵梦萦的地方,依稀看到了昨日的种种,高兴的,忧伤的;成功的,挫败的。希望永远记住的,渴望早日忘怀的。
如今当我真的站在母校的大门外,岁月却已多出了30余圈年轮,昔日风华正好的同学也已两鬓发白,脸上被生活刻上了细细的纹路。由不得你不发出诸多的感慨,叹人生的河流是多么的湍急。
当我站在校门前时,正赶上有家长前来为孩子送东西,出来接待的看门的姐妹顺便问我有什么事。我告诉她自己曾在这里读书,因为所做客的同学家正好在对面所以忍不住过来看看自己的母校。于是她热情地邀我进里面看看,并不厌其烦地为我开门关门,令我感到很窝心。
踏进校园,映进眼帘的仍是我就读时的几排平房,所不同的只是墙面被刷上了浅粉色,多了那么一点儿梦幻浪漫的色彩。操场似乎大了一些,其余的并没有多少变化。偌大的操场上还是只有那么一对篮球架,几个单双杠。
三十余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高楼林立,连从来不敢想象有一天会住上楼房的城市棚户区也已变成了一个个迷人的小区。就是乡镇,镇政府也早已盖起了小楼,街道两边也进行了小城镇改造,两层楼的商铺对面排列。如今更有一座座住宅楼拔地而起,可我的母校却还是最初的模样,看了虽感亲切,却免不了令人心酸。
想到孩子们如今仍是如我们就读时一样冬天每天早上要生火炉子取暖,每隔一段时间还有倒掉炉筒子里的灰,否则就会乌烟瘴气,冷冻难熬;不知还有没有孩子如我当年一样早晨走很长的路脚下汗湿,坐在教室的后面离火炉子太远烤不到火而脚底冰凉,进而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一生受其折磨;不知还要不要按规定带引火柴或者是都由家长掏那可怜的腰包用钱解决··· ···
如今都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可为什么没有人为农村的中小学校园买单,让孩子们也住上宽敞温暖的楼房?实际上那用不了多少钱的,因为如今孩子已经少了很多。只要每个地方的有关人员少进那么几次豪华酒店,少买那么几辆豪华轿车,少往自己腰包里搂一些贪一些,估计也就够盖起许多座中小学校园了,真的不是需要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