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问题
(2009-07-04 19:42:18)
标签:
杂谈 |
| |
|
那天晚饭后散步,走到一酒店门前时,看到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正要上酒店门口那有点坡度的石台,小腿战战兢兢的,迟迟不敢举步。孩子的爸爸,一个年龄不是很大的男人,有点玩笑意味地鼓励道:“儿子,不要怕。你就想:我可以,我能行。。。”。可没想到小家伙很不给面子,竟哭唧唧地说:“我不能,我不行”。——孩子的爸爸踢了个不大不小的铁板,惹得周围乘凉的人们一片笑声,其中自然也有我。
笑归笑,也知道孩子爸爸有玩笑的意思,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这个年轻人有做功课,有看一些家教方面的书籍和权威人士的讲座,从心里将教育孩子的问题重视了起来。这是很令人欣慰的事情。
纵观我们今天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真的是无话可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有二、三胎的)”,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些学校、幼儿园的理念和口号,也已经渗入到了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这从我们的网络也可以看出,孩子已经成了我们许多父母文章的主题,生活的脉络。
我的一个住在矿区的外甥女,每天都要坐很长时间的车送孩子到市内学两小时的英语,就因为别人都说那个老师教得好,她就不管寒暑,风天雨雪天都照送不误。我的一个同事,为了孩子曾经“孟母三迁”(她夫家恰好也姓孟);还有一个同事,听说多吃鱼能补脑,就每天中午给儿子带一饭盒鱼,为了给孩子节省时间,连鱼刺都给挑好了,而她自己则躲到一边吃剩饭菜和咸菜。
如今的父母难为,难就难在当今的大环境。我们父母辈的伟大,在于他们的含辛茹苦、苦拔苦拽,在于生活的艰辛。他们“养”的成分居多。而如今为人父母者,除那些贫困家庭贫困地区外,大多都是已脱贫并且富裕起来的家庭,对孩子的着重点则是“教”。在于如何令他们出类拔萃。
于是,就看城市里的那些孩子,每天穿梭于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大多孩子都不少于5、6个课外班。孩子、家长都像个陀螺似的每天转个不停,身心累不说,口袋也跟着变瘪了。由此反倒喂肥了别人的腰包。我们不排除有开发孩子各方面才智的必要,参加各种培训班的确也有很大益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其中有很多跟风攀比现象,也有花冤枉钱白白浪费大好时光的,孩子的童年也由此变得苍白许多。
究竟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我发觉已经没有人可以提出些什么,或改变些什么了,因为国人已经习惯了跟风,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已经形成了时尚。那就是越早起步越好,发展越是“全面”越好;别人干啥咱也干啥,绝不能落后;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能被困难吓倒。结果苦的是孩子,累的是孩子,家长也消停不到哪里去。
如此看来,生于这个时代的家长和孩子,到底是有幸还是不幸,恐怕谁也说不明白了,而且谁也改变不了什么了。惟希望我们大家都能看开一些,放下一些,还自己和孩子一份久违的轻松和快乐。还要在孩子的身心健康上多下一番功夫。强调,是“身”与“心”的健康,忽视不得。 |
| |
|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