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舞弊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009-06-12 11:56:15)
标签:
教育高考舞弊监考老师必要性升学率 |
分类: 碎语闲言 |
听了11日早间《朝闻天下》栏目播报的贵州六盘水和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心里不由一阵唏嘘,很是同情他们。有道是丑事人人有,不露是好手。这两个地方怎么那么赶巧就撞到了枪口上,被抓了个正着呢?
纵观当今天下高考,舞弊已成寻常事,不舞弊反倒快成为不寻常了。因为舞弊已成为方方面面的需要。
首先,地区或学校需要它来拉动升学率。如今一切都靠数字说话。都一样的地区和学校,都一样的办学设施,没道理人家的升学率上去了而自己当排尾吧?何况你监考再严,成绩没上去,也没人会表扬你,反倒会挨批评。自己脸上无光不说,对扑奔你来的学生和家长也不好交代,而且还会影响下一学年度的招生。没办法,只好在监考上下功夫了。上面抓了就紧一紧,没人强调就松一松,或今年紧,明年松。那么谁打了有“准备”之仗,谁就捡着了便宜。
据说今年有花1.7万元购买舞弊工具的,以及做了其他准备的,都值回了票价。。。
其次,有些教师需要用升学率来巩固和提高知名度,不然都一样的老师谁会脑袋削个尖往你的班级钻啊?何况那些也寒窗苦读成绩却上不去的学生也很值得可怜,那些为子女付出一切的家长更值得同情。而且学生都考上了,还有那桃李满天下的荣耀感跟着呢。所以对舞弊现象老师也大多采取宽容和支持的态度。更有善良热心负责的老师,还会在方便的时候,利用现代化高科技设施为场内学子群发标准答案,此等精神也算可歌可泣。
再次,家长需要利用舞弊这个杠杆把孩子送入高等学府,以圆自己和孩子的大学梦,为孩子的前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试问有哪个家长不想孩子一考就中呢?所以,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就托人,各种各样的舞弊方法也一齐出笼。更有肯砸大钱的,甚至采取了“买考场”的招式,从监考老师到好学生一一用钱打理好,给孩子创造一个完全无后顾之忧的考试环境。还有给配备舞弊设施的,花多少钱也不心疼。
最后,考生。决定命运的时候,没道理不全力以赴。若有十八般武艺,这时候不使用还待何时?有家长给准备齐全铺好路子的,问题简单一些,省事又省力。没有这些条件的,就发挥自己不要脸滚刀肉的精神,爬个墙头,传个纸条,或左顾右盼,对好学生极尽干扰之能事。
儿子高考时,场内就有一活跃女生,对周围的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干扰。考前两科时,儿子就不断在心里祈祷:千万不要碰到那女孩。可倒霉的事还是来了,考英语时她还真排到了儿子的前座。于是儿子的噩梦就此开始。
老师管不了她,又不忍心真的就把她清除考场,影响她的人生和前程,所以只能提醒儿子不要让人家抄出了雷同卷。没办法,儿子只好先写出错误的答案,然后趁她不注意再改成正确的。可这招也不尽好使,她看到了还会埋怨说:你不好一次就答对啊,干什么改来改去的?真是一个晕。结果本来是儿子强项的英语,答得十分不理想。舞弊真的害人不浅,它剥夺了许多人公平竞争的权利和机会。
而儿子任课老师的侄子也同在一个考场。老师考前曾多次拜托儿子予以关照。儿子不想忤逆老师,就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把卷子放到他就近的桌角。可人家那个孩子就很讲诚信,硬是凭自己的能力答,一点也没抄,反倒让邻桌不讲究的学生捡了个便宜,抄了个老满。
有的学校为了保证个别尖子生,只能在他的周围加强保护,排坐时尽量排无论怎么串都会靠边的座号,额外再多安排监考老师在他们的周围。而那些学习中上的学生,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当然也有一部分好学生,还靠着高考赚进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正因为高考舞弊有着如此的“重要性”、 “必要性”和现实性,所以人们才对这种现象感到见怪不怪,甚而抱着宽容的态度。据说在一个考场,一名女生领先别人很多时间答完了卷,然后把卷子背过来放在那儿,悠闲地卖起呆来。于是引起了现在已为数很少的,监考态度极其认真的监考老师的注意,以为她舞弊了,才答得这么快。于是就对她进行了搜查。结果没发现她有舞弊行为,反倒把她周围的舞弊人员给查了出来。事发后竟没有多少人谴责那舞弊者,反倒纷纷埋怨那个女生把别人给连累了,多有趣。
如今在舞弊现象的影响下,高考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而且如果舞弊是作为一种被各个层次都认可的现象存在,那么想要杜绝也是难上加难。除非中国的教育制度能有一个大的改革,否则,舞弊不仅将继续存在,而且还会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