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秋泾桥、落帆亭和青杉闸---留在诗中的古迹

标签:
杂谈 |
http://s14/mw690/001J13gHty6QHpAk37v1d&690
下图是民国时期的秋泾桥,左端通向闸前街,右端通向乡村。秋泾桥还是那个秋泾桥,几百年间依然在这。
http://s10/mw690/001J13gHty6QHpys4Wd09&690
http://s5/mw690/001J13gHty6QHpzPBYg64&690
http://s4/mw690/001J13gHty6QHpz0DSza3&690
秋泾桥全长60.2米,桥面宽4.8米,桥孔拱失高6米,金刚墙错缝顺砌,目前墙体已经被水泥加固保护。
http://s13/mw690/001J13gHty6QHpAXeZ60c&690
桥顶护栏板上有“秋泾桥”三字,两侧分别刻有“嘉庆十一年”“里人重修”字样。
http://s1/mw690/001J13gHty6QHpBmrCM10&690
长系石下的桥联由于年久风化,早已漫漶不清。桥栏上也已长满绿植。
http://s7/mw690/001J13gHty6QHpBW83c06&690
秋泾桥桥板有两块拼合铺就,东侧这面有石板39级,西侧为35级。秋泾桥的引桥长度很长,由于秋泾河河面较宽,导致桥身也长,引桥也较陡。
http://s3/mw690/001J13gHty6QHpD8lV0f2&690
桥端石抱鼓呈旋涡纹。
http://s3/mw690/001J13gHty6QHpCAtHAe2&690
桥北侧望柱上憨态可掬的小狮子。抗日战争初期,日军进入浙江境内,秋泾桥附近就曾发生过中日军队的激战,据说秋泾桥上还能找到当年战时的遗迹,不过我没有看到。
http://s6/mw690/001J13gHty6QHpDH9yZ55&690
http://s9/mw690/001J13gHty6QHpEgwyc68&690
http://s9/mw690/001J13gHty6QHpEFfssf8&690
在秋泾桥的西侧大约2公里处就是朱彝尊诗中提到的落帆亭。
http://s9/mw690/001J13gHty6QHpUTYnu08&690
http://s14/mw690/001J13gHty6QHpVwqGFed&690
http://s5/mw690/001J13gHty6QHpUhnpi14&690
后来嘉兴一段运河淤塞,杉青闸废,但落帆亭作为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景观存留下来,人们以亭为中心建成了一处小园林,就以落帆亭命名。清光绪年再修亭时,增筑了一座四角攒尖的太白亭,祀祭李白,另有花神和闸神像。1921年,嘉兴酒业公所募资整修,使园林面积达2500平方米,园林树木葱郁,塘荷流香,成为当时嘉兴一处供游人休息的风景点。
抗战时期,“文革”期间,落帆亭公园又遭到严重破坏。1981年,嘉兴市公布落帆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对园林进行修葺,太白亭、假山和池塘经过修整,焕然一新,落帆亭也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历观光的人们。
http://s11/mw690/001J13gHty6QHpRHcBcca&690
下图为清朝末年的落帆亭。
http://s15/mw690/001J13gHty6R5gynB1k0e&690
http://s5/mw690/001J13gHty6QHpSjzyk44&690
http://s5/mw690/001J13gHty6QHpSYt2Q44&690
杉青闸是古代大运河上的著名水闸,亦称“杉青第一闸”,随运河的开掘于隋唐时设置,由朝廷直接派官员管理,因此建有官署。杉青闸是宋孝宗赵昚的诞生地,《宋史·孝宗纪》:“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杉青闸之官舍。
http://s4/mw690/001J13gHty6QHpTK3t1b3&690
下图为清朝末年的杉青闸。
http://s5/mw690/001J13gHty6R5gG7Vwoe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