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真是座古城-甘泉县衙、永宁宫

(2013-11-03 10:47:16)
以往也曾几次去过扬州,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四处走走。这次正好忙里偷闲,找了半天时间随处转转,这一转才发现原来扬州真的是个好地方。它不仅仅是那个适合烟花三月去的扬州;也是那个当年烽烟四起的扬州;更是四处古迹散落着的扬州。
先说说县衙,古代的中国各县都有县衙,但是中国事个多战乱的国家,尤其江浙一带在近代就经历了洪杨匪乱,日寇侵华等战火,众多古迹悉数被毁;加之江浙多雨水,对木结构居多的中国古建筑更是侵害甚多。同样为木建筑的县衙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是所剩不多,可幸的是扬州就有一处古县衙;可悲的是县衙除了大门,里面的内堂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了。
http://s10/mw690/001J13gHty6DVwdVsoN39&690

http://s14/mw690/001J13gHty6DVweMxnT6d&690
扬州历史上,曾同时存在着扬州府衙、江都县衙和甘泉县衙。其中,甘泉县衙位于甘泉路西首。人们都说甘泉路因县衙而得名。甘泉县衙署门厅保存基本完好。瓦当、木门、门梁、石鼓、石板路都在。雍正十年(1732年),地方申请行政区划分调整,因扬州境内有甘泉山(为西汉古墓群),状如北斗七星,故用甘泉作县名,得到朝廷批准。府城由甘泉和江都二县分治。旧城东半壁,新城北半壁属甘泉县管辖。知县龚鑑监,中为正堂,堂后有知县宅,两翼为司房吏舍。此大门为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现已经破败不堪。
下面看一个更破败的,就是在永宁小巷内的永宁宫戏台。在由市文物局、建设局2007年1月联合落款的解读牌上则写着:“永宁宫古戏台,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宁宫系南门外福缘寺下院,现存戏台、大殿及寺房数间。戏台北向,单檐歇山顶,高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七檩,为老城区现存不多的古戏台。”,这种门房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也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站在古戏台门口仔细观看,白石拱门颇为精致,门额西端有断裂,可辨认出隶书“永宁”二字。围绕戏台一圈,原来敞开式的戏台破败不堪,四壁被各色砖墙砌得严严实实。墙上有破损的窗户,被居民用黑色的塑料布贴得严严实实。
http://s3/mw690/001J13gHty6DVyEPYbM32&690
破败的门房,在门口遇到一位老太,我想打听一下这个永宁宫的故事,无奈她不会讲普通话,我也听不懂扬州话,大概意思是:现在古戏台已经没了,里面住了三户人家,把里面的古建筑全占了;还有就是一个什么皇帝怎么怎么了,应该是跟这座永宁宫有关,唉~~~
http://s12/mw690/001J13gHty6DVyLoOFl7b&690

隶书“永宁”二字。
http://s10/mw690/001J13gHty6DVz2ZUpza9&690

http://s13/mw690/001J13gHty6DVz4bBUw8c&690
所谓的古戏台也住起了人家并且残破不堪。所谓的文物保护就该如此???
下面是在扬州小巷里漫步时遇到的几口古井:
这马监井原来已经废弃了20多年了,到了07年的时候,市政府才决定把它从新唤醒,光是周围的垃圾和井里的垃圾就拿出了4吨多,老祖宗的东西咱们得保护啊
http://s5/mw690/001J13gHty6DVBwp9gE84&690
看这马监井的水又重新清澈了起来。
下面看看这滚龙井:
http://s15/mw690/001J13gHty6DVBXI3QG3e&690
虽然这井上的滚龙没有了,但是周围的人们还是叫它滚龙井,据说这曾经是一口私井,是清朝道光年间打的,原来谁家用水可是要花钱买的,现在这口井主人的后人手里还握着三份清朝时的井契想要收回这口井。我说朋友,这个就给大家用吧,其实现在周围的年轻人已经不用井水了,都是些老人们处于对这口井的爱还是依然用着它,方便大家不是挺好嘛。
下面这口井显然没有马监井的好运,它依然被尘封着:
http://s4/mw690/001J13gHty6DVChJ92X83&690
最后一个是市区中心的宋井,说它是松井,当然是有根据的:
http://s5/mw690/001J13gHty6DVCuvKO8c4&690
现在上面的井圈是复制品,原来的古老井圈已经被博物馆拿走了你,原井圈上刻着:皇宋嘉熙四年(1240年)庚子等字,看来这口井这是老爷爷了。
下面是位于南河下的江西临川籍大盐商廖可亭的私宅,廖可亭,生活于晚清时期,江西临川人。原为曾国藩幕僚,由于洞察时势,抓住机遇,辞官经商,成为扬州八大盐商之一。廖可亭早年曾经为湘军筹办粮草,受到曾国藩的赏识。后来到扬州经营盐业。青年时期是一名地道的商人。后因太平天国起事,并在江淮一带连年作战,他便投身到粮草用度等军需商业中来,并因与太平天国作战有功而受到清廷嘉奖,以此一举发家。后来,他又成为曾国藩的幕僚,因善于洞察时势,在政商之间游刃有余。其后辞官从商,投身盐业。经商顺利,成为扬州首屈一指的大盐商。被列为晚清扬州八大盐商之中。绪31年(1905年),廖可亭用白银六千五百两买下了余庆堂侯氏和慎德堂常氏的住宅一共86间,并加以修缮扩建。光绪34年(1908年),又再次扩建,形成了东西两轴格局。东轴有门楼、大厅和住宅楼,西轴有船厅、花厅和住宅楼。占地大约有3000平方米,也是规模相当大的一处盐商住宅。现在我们考察他的故宅,可以洞察廖可亭曾经的富足。
http://s13/mw690/001J13gHty6DVDojy2wec&690

http://s8/mw690/001J13gHty6DVDpldOL47&690

http://s4/mw690/001J13gHty6DVDr4XcL73&690
当然,现在这座晚清的大宅也被若20多居民所占据,当然,当年廖可亭的后裔也居住在这里,已经是廖家在扬州的第五代了。在这老宅中,历史价值很高的三块匾额:厅堂正间匾额是麻灰底、墨漆面、贴金字,书魏体“世綵堂”三个大字。字体方峻遒劲,朴拙奇肆。是李瑞清书。李又名清道人,字仲麟,号梅庵,江西临川人,与廖同乡。1905 年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今南京大学前身)。李善书法,又长魏体,当年“两江师范学堂 ”教名为其亲书,今存南京大学史博物馆。

  厅堂次间两块匾额:一为贴金面、墨漆字,楷书“同规往哲”。一为麻灰底、墨漆面、贴金字,楷书“乡国垂型”字体方正圆润。系黎元洪、徐世昌所书。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天津人,清光绪进士。民国初年,黎、徐先后任过民国大总统。黎、徐与廖有旧而题字。

http://s6/mw690/001J13gHty6DVDOjr9z25&690
在廖宅的后面另有一处别院,上面刻着“味腴”二字,味嘛,大家都懂,“腴”,是丰厚,丰腴的意思。可能是由于是盐商,亦或是由于这里是储盐之用,不得而知了。

http://s15/mw690/001J13gHty6DVE9YVYyfe&690
高墙大院
http://s15/mw690/001J13gHty6DVEaXGICfe&690
在高墙之内,已经被认为改造的不成样子http://s14/mw690/001J13gHty6DVEc8Sxn2d&690

http://s3/mw690/001J13gHty6DVEcYmRQ02&690
古老的房屋,已经七零八落http://s2/mw690/001J13gHty6DVEeXLNf71&690
当年的柱础还能告诉人们,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当地烜赫一时的大商人。

下面的三个会馆,由于这三个会馆现在有的变成了会所,有的变成了单位,所以背影也进不去一看究竟了,姑且拍几张正面给大家看看吧:

http://s11/mw690/001J13gHty6DVF2yOz8fa&690

http://s16/mw690/001J13gHty6DVETysvJ3f&690

http://s3/mw690/001J13gHty6DVEUrnsCb2&690

http://s12/mw690/001J13gHty6DVEVXZazfb&690
泰山石敢当,真是意外发现,在上海地区的老宅中也多有发现,实属辟邪镇宅之用,石敢当当然是个人名了,传说中与钟馗一样能捉鬼。http://s8/mw690/001J13gHty6DVEYwus7c7&690
下面是另两个会馆:

http://s3/mw690/001J13gHty6DVFdQsT092&690

http://s5/mw690/001J13gHty6DVFg8mri54&690
湖南会馆

http://s14/mw690/001J13gHty6DVFoATbDad&690

http://s12/mw690/001J13gHty6DVFpxpCrdb&690

http://s9/mw690/001J13gHty6DVFqvd68f8&690
此次扬州之行,时间有限,加之由于扬州古迹众多,背影此次只能挑选几个放在这里,但愿有机会下次再到扬州,能尽可能的多走基础历史遗迹,顺便好好体验一下扬州的风土人情才好。

注:有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网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