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车间生产中可以减少的能源消耗

(2011-01-12 09:50:47)
标签:

冷却水

能源消耗

车间生产

锅炉房

杂谈

分类: 设备管理

 

只要有生产就必然会产生消耗,有设备损耗、备件消耗,有机物料的消耗,还有能源上的消耗。在这里主要指出的是能源上的消耗。

     能源消耗主要包括水、电、气三个方面。

    水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消耗量较大的一种能源,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和提高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率是解决水消耗问题的关键所在。

     水的跑、冒、滴、漏点多面广,只有在日常生产中做经常性的巡查才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水消耗容易忽视的不是大的管道、阀门,而是车间里较为细小的管道阀门或洗手池上的管阀。以经常损坏的洗手间水阀为例,一个损坏的冲厕阀一天可以轻松的流掉20吨左右的水。如果无人问津,一个月下来就是600吨。

     我们生产中流失水资源的地方很多。锅炉房;燃煤锅炉的煤挡板用的是水冷却,走的是4分的管路,一台锅炉一天下来排掉的冷却水我说3-5吨肯定不会多,一个4台锅炉组成的锅炉房一个月下来用于煤挡板冷却排掉的水不会少于50吨,再加上4台锅炉多级水泵冷却排水,一个月下来锅炉房用于冷却排的水将达到100吨左右。

     车间的卫生离心水泵和真空水泵用于机械密封冷却所排掉的水也不是个小数目,把一个公司几条线水冷却的水泵和在一起不会少于100台,如果两台水泵串联循环使用,还将会有50个机械密封冷却水的排水口。尽管是68毫米的孔径,但一个月下来这50个口子排掉的水不会少于100吨。

     均质机的冷却水走的是12毫米的管道,一家公司以10台均质机计算,一个月下来排掉的水又是多少吨?!

  电能的消耗是能源消耗的重要一块地方,消耗的集中区域在机房大功率的机组。这些机组的容量较大,如果使用不当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以白力士高压空气压缩机为例,该机组正常运行电流在600 -800A,空载200A。就是说在没有向外输出任何高压气的情况下机组耗电:P=UI200Ax400V=80000W,每小时消耗电能80度。根据车间生产计划及时关停长时间空载运行机器,杜绝不必要的空载消耗能给我们节省很可观的资金。

     生产任务下达后,会出现整条生产线一同启动的现象。一旦整条启动,整条线的电机所消耗的电能也是很大的。应当根据产品在生产线上的不同位置和需求适时开启。杜绝前道生产线刚刚开启,后道生产线就一起启动。等了半个多小时产品还没到后道线上,几十台电机稀里哗啦白忙活。

     车间照明相对于动能设备来讲就算是消耗很少的一块地方了,但及时的开关灯却是培养良好节能习惯的一个窗口。厂区路灯采取时间继电器控制,车间照明对光线要求较高,可以选用光控控制电路。照明灯具根据车间光线的明暗及时关灯和开灯。

     各车间都会出现浪费气的现象:玉环奶线制瓶机吹瓶气管开小口;理瓶机出口和风道卡瓶处使用压缩空气做吹瓶助力;套标机下标空压气下标;气缸漏气;车间的管道、接头破损;气动阀芯泄漏等。一个车间有了一点漏气问题还可以勉强,但如果有两个车间都存在这样的漏气问题就相当于一台ZR75空压机白忙活了。

     消耗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避免的消耗就要想尽办法去避免。机房的制冷、空压机组的空载电流都非常大,开一台能源机组就可以保障车间生产的就决不要开2台。降低机组负荷还可以保障车间生产的就没有必要让机组满负荷运转。例如将高压气压力下调后仍然还可以保障制瓶机正常工作,但电流已下降了100A。也就是节电P=UI100Ax400V=40000w,每小时节电40度。

     锅炉房排的冷却水,车间泵用冷却水,均质机冷却水可以用管道引入容器再次循环使用;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出的中水加一台压力泵可以用管道提供给厂区绿化,车间卫生间冲厕使用。

     考核是提高车间主动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尽可能的给每个车间安装独立的电度表,水表,气体流量计。车间之间共用一块计量表记既不方便能源分摊,也易让车间产生扯皮心里有,远离了安装计量表记的初衷。

     控制能源消耗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目标。只有认真梳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作周密细致的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才能把能源的使用效率上升到一个高度。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

                                   chuan

                                                                2011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