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言行里
——读吴禾旺作品集《搔痒》
朱树成
那天,接到当年学生吴禾旺赠阅的《搔痒——吴禾旺作品集》一书时,忽然想起了我任巢湖卫校公卫204班班主任时的许多往事。
当时班上有吴姓两同学,他们的名字起得很有意思。一个叫吴某玉(化名),另一个叫吴禾旺。城里的父母希望儿子这块玉经过雕琢成器为宝,农村的父母靠田吃饭,希望儿子如禾苗一样旺盛成长,人见人喜,他们都做到了。名字带来吉祥,吉祥早就赋于名中……人们常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洒田园。
我看禾旺的《搔痒》一书已脱上俗,禾旺是老实人,爱说老实话,更爱做老实事,做后总有一番语句不长却耐人寻味地感悟,他的小说,也真如班上一位才女慧理同学的简短点评:“要去悟”;在此,我有个不恰当的比喻,尤如有的女士看上去并不显眼、也就谈不上吸引眼球,但她五官端正,穿着得体,而给人一种崭新的耐看美意;禾旺的小小说正具有了这样一种耐读耐品,而欲回头再看的特征。禾旺的作品虽无跌宕起伏、离奇曲折的情节,虽无华丽的词藻、诱人的字眼,但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实诚可佳,更无故弄玄糊的忽悠,整个作品不张扬低调行事,充满平实的生活气息,讲得是个“道”字,即做人之道,我特别喜欢,作品里还带有几分泥土的芬香,可谓一部上接天宇下接地气的好作品。
禾旺的《搔痒》亲情篇内有20个故事,20个故事都是独立形成的,但也是相互关联的,20个故事之间始终为一个“亲情”二字所牵引、所贯穿、所动容呐喊,动之情,晓之理在这里尤为显见,温馨宜人,给我一种血溶于水、乳容于水的和谐感受。书的首篇写的是《我的伯父》,其后写的是《父亲》,可见禾旺是深谙中囯传统礼(理)数的。在如今这样的人已不多见。20个故事我也不一一细说,只归纳如下:禾旺对父母的孝敬和对长辈的尊敬可称楷模,《协约》里又可见这位老大的榜样,不亏为长兄如父,对妻子的忠爱在与妻书中可见,对儿子的严爱在《买轿车》中可见,对孙子的逗爱,含饴弄孙在多篇文中可见,对兄弟的手足爱在《六弟》中可见。
禾旺的家庭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走到今天实属不易,我深知农民的生活艰辛,他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曾经插队在一个穷队,队里的人们往往是衣食无着,但善良的人们也只能无语问苍天。禾旺在书中常提到的“儿的生日娘的难”为我所感动,这是禾旺教育子孙做人的标准所在。
禾旺的《搔痒》情感篇中的《保姆》,彰显了保姆身为佣人但不输人格,人品至上,这正是我所佩求的品德;《带手表的误会》告诉了我们夫妻间的宽容理解比什么都重要;《妻子》写得好,为了维护家庭,妻子顾大局弃怨恨,明知丈夫有情妇却不显山不露水,一面维护丈夫的体面,一面还用自己的智慧去找“情敌”勾通,话语没有羞辱对方而是赞美对方人品好,人漂亮……使得对方自感羞亏难忍、主动退出第三者,并认为玲是个难得的好女人。而当丈夫想要对玲说出对不起的话,妻子急忙捂住老公的嘴“别这样,一切都过去……”多好的女人,多贤慧的妻子,妻贤夫安,海不扬波而纳百川,雨果说过这样的话:世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心怀……
期待禾旺有更好的作品问世!
(文有删减)
(上篇文章是吴禾旺卫校班主任朱树成老师写于2015年9月,致敬恩师)
《搔痒——吴禾旺作品集》
(现代出版社
2013年12月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