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禾旺:修谱记
| 分类: 随笔 |
修谱记
辛丑牛年,我有幸参加了第七次望江县艺桂堂吴氏宗谱的纂修。
此次修谱委员会组成人员共二十人,他们是羡忠(顾问)、亚光(副主任)、发银(成员)、伯望(主任)、禾旺(副主编)、贵旺(总编)、海平(副主任)、的南(常务副主编)、伍旺(副主任)、秉仁(成员)、品旺(成员)、品发(副主编)、学犬(成员)、春节(副主任)、学海(成员)、学兵(成员)、根结(主编)、孟高(副主任)、焰明(成员)、先红(成员)。其中六人做具体事宜,他们是伯望、禾旺、贵旺、的南、品发、根结。
据宗谱记载,我族祖籍在现徽州区潜口镇澄塘村,吴孝廉是延陵吴氏徽歙望艺桂堂吴氏一始祖。七派祖吴良鐄当年前往“徽祠祭猷”时所作的一首诗就可以佐证我族来自古澄塘,即:“遥望新安赶夕阳,春深花送马前香。门迎黄岭千峰秀,派演澄塘一滴长。丁满数千绵甲第,路经五百荐芬芳。三生此日情何极,统礼宗人酒一觞。”还有十三派祖吴德泰就“谱成志喜”的诗作也证明如此,即:”源头远证古澄塘,展卷欣觇祖泽长。字秀香芸皆拱璧,荣分仁粟在缥缃。留题堪识千年墓,能忍惟怀九世张。此后休嘉应毕集,管教兰蕙满庭芳。”
我族自明季起,由六派祖吴贞林、吴双泉、吴聪亮三兄弟携侄儿吴良锐,从徽州府歙县清平里滚秀乡澄塘村贸迁到“不越雷池一步”的望江县,始居距离流传甚广的“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处二华里的吉水镇。吉水镇沿吉水河北岸而建设,河水东入长江,西流泊湖,水陆交通便利,是商品贸易集散地。也有我族七派祖吴良鑰、吴良锦和八派祖吴似滨等先后迁往无为州谋生。
之后的是年是月,吴氏三兄弟及侄儿又迁往靠近县城、靠近长江、靠近武昌湖、靠近泊湖,水陆通行便利、地理环境好的地方定居谋生。吴贞林后裔现集中定居在现雷池乡莲花洲村莲洲组、前进组和三角州组;吴双泉后裔集中定居在现华阳镇的新北社区新民组和新华组、吉水社区七组、蔡屋红卫组和太慈镇白莲洲村腾龙组及凉泉乡壬辰占村,现总人口近千人。吴聪亮及吴良锐的后裔传宗接代到十四代止。
艺桂吴氏宗谱共有八册,分卷首、卷首下、卷首末、卷一和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其中载有谱序十七篇、凡例三篇、家规三十条、家训十二条、重谱格言、古今家诫、四礼说、居家杂仪、原跋四篇、艺文四篇、诗歌四十一首等等。
此次修谱,我负责收集吴氏有代表性历史人物遗像、现今艺桂吴氏人物简介和艺桂吴氏人物传的纂写等事宜。好在贵旺和的南堂弟主动揽下卷四、
此次修谱,我族有三十四位宗亲捐了钱款,二十元到二千元不等,不论钱多钱少,都是敬祖爱族、奉献爱心!所捐二万多元钱款,都花销于演唱黄梅戏、参修人员工资等等。
此次修谱,有欣慰,也有遗憾。欣慰的是,新增了《纂修宗谱的年份》
此次祀谱和接谱活动,搞得很热闹,很喜庆。祀谱仪式于辛丑牛年腊月初六(冬三九)上午在距离望江城区约十公里(因县城周边是严禁燃放鞭炮区)的太慈镇白莲洲村腾龙组艺桂堂吴氏堂轩举行。“泰伯家声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