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珠山八友及其师承传人关系简阅

(2013-05-05 22:20:29)
标签:

珠山八友

艺术系

邓爱英

余小襄

心胸

文化

珠山八友:王大凡、王琦、刘雨岑、汪野亭、田鹤仙、徐仲南、邓碧珊、程意亭、毕伯涛何许人

王大凡(1888-1961年),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长工笔人物,创落地粉彩,斋名希平草庐,是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
 
 
王锡瑞(1919-1963年),又名王晓帆,为王大凡之子
 
 
王筱兰(1926-1987年),为王大凡之女,擅长人物,专攻山水、花鸟,以古代仕女人物享誉瓷坛。
 
 
王锡良,为王大凡之侄。1922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他的作品讲究立意,注重装饰,用笔繁简有致,设色清雅丰润,构图巧妙自然,力求厚积薄发。
 
 
李进,又名李峻。1940年出生于江西石城,1955年师从“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学习瓷上绘画。李进擅长人物画兼长花鸟、动物、山水
 
 
王怀俊,1943年出生于景德镇著名的“陶瓷世家”,其祖父王大凡系“珠山八友”之一。擅长人物画,兼长山水、花鸟瓷画。其陶艺作品用笔简练而传神,造型准确而优美,构图疏朗而新颖,品位高雅,自成一格。
 
 
王怀治,1947年出生于景德镇著名的“陶瓷世家”,系“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次孙,著名陶瓷美术家王晓帆的次子。
 
 
王采,1952年出生于安徽黟县,是陶瓷世家传人,其父王锡良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侄儿、弟子。
 
 
王秋霞,1960年9月生于景德镇,自1977年起她随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学艺,攻粉彩人物,兼山水、花鸟
 
 
王莹,1969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自小生活在“陶瓷世家”的艺术氛围里,是著名的“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第四代传人,其祖父为陶瓷美术家王晓帆。她自幼跟随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怀俊习画,擅长粉彩人物及花鸟瓷画,兼长新彩、斗彩、色釉综合装饰工艺。她追求诗情画意,作品风格自然而清新,构图简洁,布局灵巧,色泽淡雅。

 
王琦(1884-1937年),号碧珍,别号陶迷道人,室名陶陶斋,江西新建人。
 
 
魏墉生,又名魏荣生,师从景德镇久负盛名的“珠山八友”之一王琦,擅画粉彩人物

 
刘雨岑(1904-1969年),系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1922年至景德镇画彩瓷,擅长粉彩花鸟,并首创“水点桃花”技法,即不用洗染法而用含料的水笔点出,使花头更为活泼而自然。晚年时,刘雨岑多见任伯年、新罗山人原作,技艺大进。他的作品笔墨纤细秀逸,格调清丽雅致,具有文人化的风貌。
 
 
刘平,别名芝生,1944年7月出生于江西波阳,自幼随其父“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勤于习画,不但擅长粉彩花鸟与山水瓷画,而且他的书法、篆刻和国画亦有许多精妙之作。刘平的粉彩花鸟以“水点桃花”别具风韵,深得其父画风画技真传。
 
 
王恩怀,1935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先随其父青花大师王步学艺,后又拜“珠山八友”之一的刘雨岑为师,擅长粉彩花鸟瓷画,对青花新彩青花斗彩及综合装饰均有研究。
 
 
詹铁城,1953年出生于景德镇,是著名陶瓷艺术家“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的入室弟子。他受其师言传身教,擅长粉彩花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注入了西画的特点。
 
 
辛夷,女,1972年12月出生,自幼受家父(已故陶瓷艺术家辛青山)的熏陶而酷爱陶瓷艺术。师承“珠山八友”之一的刘雨岑先生之子,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平先生。

 
汪野亭(1884—1942年),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1906年就读于鄱阳江西省甲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先师从潘陶宇、张晓耕学绘花鸟,后改学山水。早期作品多受程门一派绛彩技法影响,后绘粉彩青绿山水
 
 
汪小亭(1906—1970年),“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的长子,擅长粉彩山水。他的作品多绘山川秀色,重山叠翠、层次分明。近景用色青翠,远景隐现云中,填色浑厚,匠心独到,既有传统格调又有所创新。
 
 
汪少平(1914—1970年),“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次子,擅长粉彩山水。他作品中的山石皴擦层次分明,墨色浓淡相宜,画面淳朴清雅,显示出作者传统绘画的功力。他于20世纪40年代起即在景德镇享有盛誉。
 
 
汪桂英,1931年8月出生于景德镇,系“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之女。汪桂英粉彩山水既得其父遗韵,又借鉴西画技法,广采山水画名家的画风,构图简洁、意境深远。
 
 
邹国钧(1913—1996年),1928年起便随恩师“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到景德镇学山水瓷绘艺术,得其真传,在业内赢得了较高的赞誉与威望,与毕渊明、王晓帆、王锡良、陆云山等人一起被称为“珠山八小名家”。
 
 
汪平孙,又名频琛。1931年出生。祖父汪野亭系“珠山八友”之一,父亲汪小亭亦为景德镇瓷绘名家。他的瓷画创作主要为釉上山水画。
 
 
袁世文,1947年出生,自幼生于“陶瓷世家”,其舅公汪野亭是享誉海内外的“珠山八友”之一。袁世文在他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刻苦学习,认真研究雪景山水画的技艺。
 
 
汪沁,1966年出生于“陶瓷世家”,曾祖父为“珠山八友”之一的汪野亭,祖父汪小亭为陶瓷美术家,其父汪平孙为景德镇市陶瓷名画家。
 
 
汪雪媛,1980年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为蜚声中外的“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的曾孙女,汪少平之孙女。汪雪媛师承其姑婆汪桂英,立志于汪派山水瓷画的传承与创新。
 
 
江葆华,1974年8月出生于瓷都景德镇,为汪派山水瓷画第四代传人,系汪少平孙女婿。
 
 
汪艳,1973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曾祖父汪野亭为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祖父汪少平为陶瓷名家。师从姑婆汪桂英和伯父汪平孙,学习祖传汪派山水画技艺。

 
田鹤仙(1894-1952),田鹤仙,名青,原名田世青,字鹤仙,号梅华主人、荒园老梅。田鹤仙在建国初期英年早逝,未及培养传人,但其人品和画品却为后世景仰,可谓“留得清香在人间”。

 
徐仲南(1892-1952年),景德镇著名的“珠山八友”之一,少时在南昌瓷店学彩绘。1918年受聘江西瓷业公司,至景德镇管理瓷业美术工作,后结识王琦等人,擅长画粉彩松竹、山水。他所绘的松竹挺拔、潇洒,又显清新、秀丽,充满着勃勃生机。
 
徐天梅(1910-1994年),“珠山八友”之一徐仲南之子,1959年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徐天梅对诗歌、金石、书画深习细研。擅长粉彩走兽,诸如虎、狮、猴等,兼长人物山水、花鸟、虫草。他的粉彩瓷绘作品用笔松秀灵动、设色润泽雅丽、造型生动古拙。
 
徐亚凤,“珠山八友”之一徐仲南之孙女,其父徐天梅系景德镇首批陶瓷美术家之一。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协江西分会会员,1993年她被评为“景德镇市拔尖人才”,1994年被评为“陶瓷世家”。徐亚凤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后拜“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为师,学习粉彩花鸟瓷画。在瓷画创作中,她注重汲取中国传统画之精粹,崇尚自然美,善于将中国画的意境,用笔用墨之技巧,构图布局之手法,融入瓷画创作之中,情趣恬美,创意清新,既具传统花鸟画之长,又反映出时代新意,具有极高的的艺术品位。
 
张松茂,现为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江西省第七届政协委员。他1959年即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的称号,1994年又被景德镇市政府评为“陶瓷世家”。张松茂12岁起便随其父张德生学艺,他的粉彩瓷画风格独具,工整典雅、清新脱俗,富有装饰趣味和深厚意境。他的人物瓷画形象隽美传神、造型正确生动、衣饰情态各尽其妙。他的花鸟工笔画则笔法工致细腻、高雅秀逸。其作品多次获奖参展,备受世界各地藏友的喜爱。
 
张晓东,1960年出生于景德镇市陶瓷世家,自幼受其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和其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亚凤的影响,热衷于陶瓷美术,现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张晓东擅长粉彩花鸟与山水,他的作品粉彩瓷盘《牡丹》、瓷板画《紫归牡怀》等作品多次获奖,受到一致好评。陶瓷创作之外,他还注重陶瓷新品开发和市场的开拓。他写的《开发井冈山旅游瓷思考》和《制作2008奥运用瓷》两篇文章已分别在市级刊物发表,成绩显著。
 
张晓杰,1963年出生于景德镇市陶瓷世家,1977年起随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学艺,1989年毕业于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现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岭陶艺协会理事。张晓杰的陶瓷作品色彩浓重、描绘精致、风格典雅,并富有现代气息,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展览及评比,多次获奖,广受好评。另外他还曾先后参加首都机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北京燕京饭店、景德镇市科委等地的壁画绘制工作。
 
张慧,1969年出生于景德镇市陶瓷世家,自幼受其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和母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亚凤的影响,耳濡目染陶瓷装饰艺术,现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张慧擅长粉彩花鸟、山水人物,在创作设计时她采用多变的艺术表现手法,将现代审美意识融入传统装饰方法之中,清新淡雅、艳丽华贵。她的作品构图严谨、工艺精湛、装饰性强,并且多次获奖,备受追捧。
 
--------------------------------------------------------------------------------
 
邓碧珊(1874-1930年),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1911年,邓碧珊至鄱阳陶业学堂任教,并开始陶瓷绘画。1913年,邓碧珊来到景德镇开始以字画为业。他擅长粉彩鱼藻图,其技法颇受日本绘画的影响。他在书法方面修养也精深,到景德镇后,甚受绘瓷艺人尊重。王琦也曾带着弟子向邓碧珊学过书法。据说,他在景德镇是最早使用九宫格画瓷像的人,王琦早期绘瓷像时的技法即由邓碧珊传授。他所作的鱼藻图形象生动、笔调细腻、情趣高雅。
 
张沛轩,江西余干人。20世纪20年代师从“珠山八友”之一邓碧珊学画,擅长粉彩鱼藻。他的作品用笔细腻、灵动而飘逸,并且他在中国诗、书、画方面的修养也颇深。
 
时幻影(1908-1968年),安徽黔县人。师从“珠山八友”之一、擅画粉彩鱼藻瓷画的邓碧珊。时幻影有“鱼痴”之称,所画之鱼,无论纸画、瓷画,皆有清淡、高雅之风。他的传记已被收入《黔县志》。
 
邓肖禹(1920-2000年),出生于景德镇,为“珠山八友”之一邓碧珊之子。生前曾是景德镇陶瓷美术家、景德镇市书画院画师、市人民代表、陶瓷美术界老艺术家联谊会理事。邓肖禹擅长粉彩花鸟和鱼藻,亦作纸画。他的花鸟画多取材于生活中的常见之物,尤喜绘雄鹰、白鹤、家鸡等。在他的笔下雄鸡有因吭高歌、司晨报晓之气韵,白鹤有洁身自重之气质。他曾用中国传统的寓意手法,使画面具有无穷的意境。作品生动活泼,构图新颖别致。他的画形神兼备,工写并用,用笔多变,自成一格。
 
邓学贤,1959年出生于景德镇市陶瓷美术世家,曾祖父系“珠山八友”之一邓碧珊,父亲邓肖禹为陶瓷美术家,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随父学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协会会员、高岭陶艺学会会员。邓学贤擅长粉彩花鸟和鱼藻画,自绘自填色,独立完成。作品构图严谨、布局精巧、繁而不乱、简而不空、虚实相间、层次分明、笔法细腻、设色秀雅、形神兼备、生动活泼,具有耐人寻味、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邓爱英,1963年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其曾祖父邓碧珊为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她14岁起便随其父陶瓷美术家邓肖禹进厂学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邓爱英擅长粉彩花鸟,她的作品清新、工整、秀丽、大方,不少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展览并获奖。
 
江金承,1937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邓肖禹术学会会员,室名“陶乐斋”。他师从“珠山八友”之一邓碧珊之孙陶瓷美术家邓肖禹,学习瓷上画艺。他的作品以粉彩工笔花鸟见长,运笔挺健、线条流利、构图严谨、色彩雅丽大方,并多次参展、获奖,广受好评。
 
--------------------------------------------------------------------------------
 
 
程意亭(1895-1948年),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16岁时入鄱阳县江西省甲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师从名家潘陶宇。后至上海,拜海派名家程瑶笙为师学花鸟。程意亭擅长粉彩花鸟,尤长于绘荷花。惜英年早逝,但他一生勤奋耕耘在瓷坛艺苑,作品传世颇多。
 
张景寿,1920年出生于江西乐平,1959你那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首批“陶瓷美术家”称号,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他自幼得到恩师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花鸟瓷画名家程意亭的启蒙,得其教授绘画、识字作文。在求学期间,张景寿对中国画和西洋画均作探究,从写实和写意、浪漫与现实相结合上,着力寻找东方传统绘画与西方艺术表现手法的契合。他擅长粉彩花鸟瓷画,兼及中国画和青花瓷绘。他的作品笔力老到。技艺精湛、工写兼备、形神俱佳,善于准确捕捉表现对象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意蕴,表情达意,艺趣天成,品位高雅。
 
张为邦,1963年出生于景德镇,现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他于1977年进入新华瓷厂美研室,随父陶瓷美术家张景寿先生学画花鸟,对名家名画广泛浏览,细思研习揣摩,勤练手笔,精研技法,以其聪颖灵敏的悟性学前人、创新意,逐步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不仅粉彩花鸟深得其父真传,其青花釉里红等釉下综合装饰艺术也自成一格,表现出高雅的艺术情趣和浓厚的艺术底蕴。
 
江筱琴,1963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筱琴于1993年调入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工作,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刚如先生,在艺术室从事陶瓷创作设计及研究,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以其细腻的笔触、雅丽的情调确定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受到同行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作品也多次参展并获奖。
 
--------------------------------------------------------------------------------
 
毕伯涛(1885-1961年),名别达、黄山樵子,清末秀才,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早年师从鄱阳画家张云山,后至景德镇专攻粉彩陶瓷绘画,擅长翎毛花卉,以用笔工细、设色雅静著称。
 
毕渊明(1907-1991年),系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毕伯涛之子,他的岳父王大凡擅画粉彩人物,亦是“珠山八友”之一。毕渊明独辟蹊径,专攻粉彩走兽,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工金石。诗歌及书画,尤善画虎,生前曾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以诗、书、画、印著称于世,素有“毕老虎”之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毕德芳,1946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陶瓷世家。祖父毕伯涛与其外祖父王大凡均系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其父为陶瓷美术家毕渊明,善画虎,素有“毕老虎”之称。她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文史馆特邀书画家、新加坡百达高陶瓷集团特聘中国陶艺家。毕德芳八岁即秉承家传,专事粉彩走兽瓷画,并学习国画、书法与篆刻。她笔下的走兽,无论是威风凛凛的狮、凶猛的虎,还是温驯的鹿、矫健的马、均表现得形神兼备,淋漓尽致。她以其动物瓷画独树一帜,多次与父亲联手创作陶瓷、国画、书法作品。
 
李景春,1978年出生于陶瓷美术世家,自幼便在其外祖父陶瓷美术家毕渊明的熏陶下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学毕业后,即跟随多年从事陶瓷美术工作的母亲毕万畹芳学习陶瓷绘画,1995年他进入杭州市师范学院美术分院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01年毕业后回景德镇在母亲的指导下,通过临摹学习外祖父与阿姨毕德芳的作品,很快掌握了毕氏独创的陶瓷粉彩走兽技法,继承了家学,为毕氏走兽画派的第三代传人。
 
--------------------------------------------------------------------------------
 
何许人(1882-1940年),安徽南陵人,别名德达、处,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他少时至景德镇学绘青花,后改学粉彩。民国初年,应詹元广、詹元斌兄弟之聘,赴北京绘仿古瓷,得见故宫所藏历代名画及名瓷,技法大进。他又善微书,能于径寸印盒上书《出师表》、《赤壁赋》,后专攻粉彩雪景,笔墨精湛、弥足珍贵。
 
余文襄(1910-1993年),12岁起考进景德镇江西乙种工业学校,三年毕业,师从陶瓷美术前辈周筱松。后又师从“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得其秘传雪景技艺。余文襄效法诸家,所仿名画几乎乱真。体察自然,所画雪景山水晶莹剔透,犹如银玉一般,再现了冬天神话般的冰雪世界。他的作品构图严谨、布局自然、主次分明、意境深远、笔触凝练、富有诗情画意,被誉为“雪景大王”。
 
余惠光(1945-1996年),1945年出生于景德镇,60年代初求学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毕业后随父余文襄学艺,余文襄擅长绘画粉彩雪景山水,系“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的入室弟子,在海内外有“雪景大王”之誉。余惠光的粉彩雪景山水笔触雄浑、刚劲挺拔,画面讲究气韵和意境,给人高洁旷达之感,画面多以黑白两色对称,力求清雅秀丽。
 
沈盛生,又名盛森,1941年出生于江西都昌。现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东方名人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景德镇市第八届政协委员。沈盛生师承陶瓷美术家、“雪景大王”余文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又不断探索进取,从理念、工艺、表现手法以及色彩等方面,全方位锐意创新,首创了彩色粉彩雪景。
 
王琪,1970年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她的外祖父是闻名于世的“雪景大王”余文襄,母亲余惠光亦是雪景瓷画高手。她自幼受家庭艺术氛围熏陶,92年便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师从陶艺教授张学文,后专攻粉彩雪景瓷画。王琪的雪景画,意境深远、笔触雄浑、诗意扑面,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显示出其坚实的功力。
 
余刚,艺名余小襄,1972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自幼即随祖父著名陶瓷美术家余文襄学习绘画及书法,是余文襄先生雪景技艺的传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余刚的作品构图严谨,十分注重“山水无常形而有常理”的“理”。使人临画观之,觉得可居可游。构图有时似采用特写镜头,枯树盘根、铁骨冰姿;远山近岱、白雪皑皑;楼台亭榭、银装素裹,掩映其间。有时则采用全景式构图,旷远深幽,令人有如登上山顶下顾八荒,顿觉心胸无比开阔之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