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件事捏在一起写
(2010-12-31 22:37:39)
标签:
总编联谊会印象普陀张艺谋新作舟山沈家门竞聘搬人头车改新方案杂谈 |
晚上9:30,从朱家尖白山印象普陀大剧场回到下榻的舟山沈家门华侨大饭店,喝了一杯热水,再站到花洒下用热水冲了十几分钟,方才觉得浑身血液重新流动起来,刺痛麻木的膝盖才有了感觉。好冷啊,好多年没经受这样的寒冷考验了。
寒流冷不丁来袭,气象预报说:今天(30号)风力8到10级,明天9到11级,零下3到4度,恰巧此时代替范计春参加江浙晚报总编联谊会,晚上去观看由张艺谋担任艺术顾问、王潮歌(女)、樊跃担任总导演的《印象普陀》系列山水大型歌舞的媒体专场演出,该演出明天正式公演,今晚算是最后一场彩排,坐在朱家尖寒风凛冽的露天广场,顶着零下气温,惨烈情景可想而知。我算是有备而来,出发前加了一件羊绒衫,围着羊绒围巾,可还是抵御不了凄厉的寒风四处袭击,顾不得体面不体面了,把围巾绕在头上,裹得严严实实,像电影《兵临城下》里的败兵俘虏。上身还好些,下半身仅着两条单裤,风像锥子一样钻进去,冻成两长一短三根冰棍,心想,另一半人已被冻成冰川了吧。
演出以美轮美奂的场景,五彩斑斓的声光影技术和佛家小故事,演绎禅理佛理,启迪人生。观众冻得打哆嗦,演员单衣薄衫,甚至赤膊短裤,还在水中跋涉,其专注与敬业,比演出更让人感动。因为风大,有“亚洲第一高”之称的舞台移动背景发生故障,王潮歌连连致歉,解释原因,并感谢观众的谅解和配合。在寒风中多呆了十几分钟,后面的观看感觉就没先前那么好了。据说,普陀区打造《印象普陀》总耗资需两个亿,演出票价最低280元,最高800元,与张艺谋三七分成,张七普陀三。老谋明天要来与媒体见面。
沈家门连接朱家尖的跨海大桥正在修复线,两岛的变化很大,较之我前几年带父母来自驾游的情景又发展许多。我是第四次来沈家门,前三次渡江跨海都是靠摆渡,路上顺利的话也要八九个小时。现在,路程缩短到400公里,一路高速,渡江过海都有大桥,过了苏通大桥,经过苏州,上苏嘉杭高速,过嘉兴拐向东,过乍浦就上了杭州湾跨海大桥,35公里,海上波浪涌动,桥面风力很大,但比起苏通大桥上的风似乎温柔一些,车身也没那么飘忽。大桥南侧就是宁波,以前是要在宁波的镇海摆渡到定海再到沈家门,现在直接走甬舟高速,经过舟山跨海大桥就到定海了。舟山是群岛,岛与岛之间一直靠船只作纽带,大桥建成后,岛民都变成市民。舟山大桥其实是一组大桥的总称,第一座桥好像叫金塘大桥,里程器显示桥长25公里,第二座是西堠门桥,第三座叫桃夭门桥,再过一座桥才到定海,向东南穿过全岛,尽头就是沈家门,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就在沈家门对面,仅25分钟渡轮航程。
风太大了,稍微瘦小一点只怕会被风刮走。车还未到达,舟山晚报的金军在华侨饭店打来电话催问到了哪里。金是意思的人,昨天打电话询问会议安排,我问你是老金吗,电话那头说我是金主任。见面一换名片才知,原来舟山晚报总编助理、社群部主任金军就是这仁兄。此行本没我什么事,总编的活儿,人家借江浙两省晚报总编联谊会的名义,请各兄弟媒体帮忙宣传花了近两年准备期的《印象.普陀》,范计春见有机可乘,来个借力打力,做笔双赢的“买卖”——我在《三角洲》杂志上替你刊登几个版面,你买我2000本杂志。我的任务就是代他与相关人员洽谈,因为本报目前正在搬动人头,安排位置,评聘新任中层干部,范计春走不开。
这一轮中层干部评聘动作较大,晚报三个中心的正职岗位都得重新换人头。这样的人头搬动其实是权力之间的再分配,权力者亲信和亲友的“排排队,吃果果”,甲总安排了几个线上的人,乙总也要安排几个亲近的人,可怜那些忙着准备演讲稿和四处打电话打招呼拉选票的人还在做交椅梦。所幸我已是局外人,回想当初我也曾是梦中人,一时竟汗颜,那天在微博上晒了我在记者节上领到一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证书后,一位熟人留言说:你何时变得这么高调了,不是你一贯低调做人的本性哦!我当时就出汗了。羞愧啊!原来我骨子里也有潜在的张扬啊!过去不张扬,是没有值得张扬的内容,平生除了得过三好生、优秀学徒工这类称号之外,一直与各种荣誉交肩而过。一个没有荣誉称号的人当然没有荣誉感,一个没有荣誉感的人当然不能张扬。从南非采访归来,迎接我的第一个荣誉称号是“正科级职员”,退居二线,继续主持工作。我欣然接受,倒让主事者有点意外,以为会费点口舌,因为此前正有人为退不退二线闹得沸沸扬扬。退到二线了,却又要参与筹办杂志,没有承诺,没有荣誉,只有鸡零狗碎杂事和压力,是不是看上了我工作不讲价的个性?
已经是2010年收官日了,有心人已经在盘点一年斩获了。我没此习惯,不过觉得今年是有些值得回忆的事。我是大象屁股,不推不动。今年这个大象屁股被推动着向前挪了几步,计算机考试通过了,可以去评职称了,可以与徒孙们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了;出过国了,公私差、自驾游过几回了;多篇文章得过多项奖项了,写红河的那篇得到征文一等奖第一名。更值得提一提的是,被派到南非采访世界杯,成为江海晚报第一人,在亲人撺掇下还出了集子,评价还不错,尤其是同事严君趴在床上“四体投地”读完我书后夸耀说:不错,真的很不错!这比什么都让我高兴,因为,严君一般不会谬夸人。
作为报社,大事当然不会少,给我最深印象的是车改。车改叫了好多年了,这回改成一个总编掌管一辆车和一个驾驶员,又添三辆新车,还少两个驾驶员。与常州晚报朱总编聊起此事,朱总说,他们早就是这样改的,一个领导一辆车,这很正常嘛。原来领导者之间心是相通的。
(写于30日)
31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