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先生的书评
(2010-12-27 16:59:19)
标签:
杂谈 |
从南部非洲吹来的风
打开黄俊生《浮光掠影世界杯》这本书,仿佛有一股既燥热又狂野的风扑面而来,既有世界杯在南非举办时的狂热、也展现了南非的风土人情、政治轮廓,更把壮美的非洲草原带到人们面前,那狂奔的斑马,那憨态可掬的河马、那成群结队的野象……无不让人陶醉。黄俊生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体育盛宴,更是异国风情的精神大餐。
作为文化记者的黄俊生,曾获过新闻、文学方面双重全国奖项,主编《江海晚报》文学副刊,颇受作者和读者的尊敬。此次领命2010年世界杯报道,对一位“资深记者”来说,机遇和挑战兼存;优势和劣势并显。如果黄俊生和专职体育记者,争抢世界杯赛事镜头,在那高手林立的场面,显然不是他的强项,难免落入人云亦云,报道雷同的尴尬境地。有人说俊生就是俊才,他选择了剑走偏峰的新套路,避开了自己的弱项,充分调动起文化记者的优势。用自己深邃的政治眼光,深厚的文字功底,优越的文学天赋,全面描述了南非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用独到的视角诠释世界杯对南部非洲——南非这个年轻的都市,年轻国家的深远影响和意义。每篇文章以小见大,一事一记述,独立成篇,不零乱、有章法。合起整本书,给人一个完美、完整的南非印象,真是难能可贵。
明明是报道世界杯,如果完全不写世界杯,将失去这次南非之行的意义。黄俊生的巧妙之处,他把他的所见所闻又紧紧扣住世界杯这个主题,只不过不直接描写那球场上的撕杀罢了,书中有南非人民对足球的狂热,有关足球与这个国家的许多故事,甚至写到南通人在南非的足球恋情,看后让人拍案叫好,也充分展示了黄俊生驾驭新闻、驾驶文学两驾马车的功力。
求真务实
纵观俊生在《浮光掠影世界杯》书里的每篇文章,充分展示了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和较强的文学性。
手记要求就是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下来,这里包含了新闻的某种真实性,黄俊生的通篇文章,没有矫情、没有虚构,充分表现出记者忠于职业的情操。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深入实际,深入南非民众之中的真实记录,作者的触角不仅伸到南非的政治经济、民情、社情,作者把更多的视角放在关注南非最下层的民众和华人,充分体现了黄俊生的穷人情结,他对社会深层次分析,揭示了当今社会矛盾的焦点,如艾滋病泛滥、黑枪、暴力、富人对穷人的疯狂掠夺,都是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不夸张的说,手记也是一部南非的政治经济史,它不同于任何就事论事的消遣文学。
说这本书的文学性强,主要表现在文字简洁,语言带有文学性,描述事件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有人把手记写成流水账,读起来困乏无味,可黄俊生的手记,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说是浮光掠影,那是作者的谦虚。其实在许多故事的背后,反映的是作者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文章一旦赋予其思想和情感,就有了很强的生命力和可读性。《浮光掠影世界杯》正是这样一本引人入胜的的力作。
刻苦是收获的源泉
在短短的38天的南非之行中,黄俊生用他的勤奋和汗水给人们奉献了一本风情如画的南非手记。人们说刻苦是收获的源泉,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在南非的日日夜夜,黄俊生白天采访,晚上敲键盘,不断向国内发稿。真够辛苦的。尤其在采访中,他不避艰险,深入贫民窟,深入枪支买卖商店……获取大量一手资料,如果没有详实的现场采访,就没有后来《浮光掠影世界杯》。可见黄俊生是一位事业心极强,作风严谨、刻苦努力的新闻工作者。读完《浮光掠影世界杯》,掩卷沉思,仿佛黄俊生向你走来,告诉你一条事业成功的秘密,就是刻苦、刻苦再刻苦。这或许也就是我读此书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