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晒晒评选中的某些现象连同晒晒本人

(2010-04-05 01:02:50)
标签:

报纸副刊

一等奖

铜奖

评委

红河

杂谈

全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秘书长王琴珍打电话告知,去年红河征文评选已有结果,恭喜我获得一等奖。闻之甚喜。

这是我第四次参加全国性的采风征文活动,首次是去香格里拉,带着感情写了《梅里雪山祭》,结果奖项的毛边子都没能沾到;第二次去金华,写了《金华的文化自觉》,得到二等奖;第三次去柳州,写了《打着雨伞去赴百家宴》和《我终于见到小红楼》,“雨伞”获得二等奖;第四次去红河,写了《掬一捧红河水研墨》,据说是二个一等奖中的一个。今年可能去鄂尔多斯采风,届时估计还会搞征文。

去年可算是我获奖丰收期,约莫有十数个奖项,其中比较重的是中国新闻奖全国报纸副刊定评铜奖(《我那山沟里的娃》);全国记者协会党报分会论文一等奖(《向文化发展  向民主靠拢》);华东报纸副刊评选一等奖(《宏村的板栗奶奶》);省报纸副刊文学类一等奖(《夕照明祖陵》)。在所有奖项中我看重的是两项:全国铜奖和省一等奖。因为,前者在省里评选只获二等奖,不服气地拿到全国去,反而得到高于年度一等奖的铜奖,出了口恶气;后者是打破我在省里基本与一等奖无缘的记录(此前曾得过一次一等奖,那次署名我是将同去采访的总编名字放在前面,而且我并不看好这篇文章,不幸中一等,故而我不认为是凭的实力,而是评委颁给总编的)。其原因是,全国副刊的评委基本是看文不看人,比较超脱,比较公允;省里的评委关系复杂,互相照顾,就几个人把持,重在看人,兼带看文,难免偏颇。其实,我这次的一等奖也不全是实力的象征,比我好的文章肯定不少,只不过这次评委中多了两张新面孔,恰恰这两张新面孔都与我熟识——朝中有人好做官!

这奖那奖,其实对我的意义不大,尤其是对把文字作为娱情并不事对外发表的人来说,在意某奖之得失,实在是争胜逞勇的武夫所为,况且还有“晒”成果之嫌,我本不屑,实在是忿然于当今评选中的某些现象,故而把这现象连同本人晒了一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