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刚毅 一脉相传
(2009-06-26 22:44:58)
标签:
十大开国将军县第七日随笔 |
吉安县是个历史久远的地方,古称庐陵。掐指算算,从秦(前221年)开始置县,到如今已历经2200多个寒暑。想一想吧,在这样的历史长河里,该涌现多少仁人志士,谱写多少壮丽篇章!
吉安人如数家珍般向我们描述“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百步两尚书”、“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的佳话,事实上,吉安县令人咋舌地出过3000多个进士,状元就有16位,欧阳修开拓宋代理学、胡铨力主杀秦桧以谢天下、周忱爱民如子万民为其立生祠、解缙主修《永乐大典》……吉安人说到这些掌故时面有得色,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颇感自豪。
在众多人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名字还是文天祥,而这个名字对南通人来说不仅熟悉,而且引为骄傲。
文天祥是吉安人。19岁参加乡试得第一名,随即殿试钦点为状元,27岁开始当市长一级的官员,颇有清名。他的人生转折却与南通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40岁那年,他已是南宋副总理一级的重臣,在被派往元军大营谈判时被拘,押往大都,行至镇江时乘隙逃脱,偷偷潜往江海平原,先在海安提心吊胆地过了一夜,从如皋、南通一路南行,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当年5月辗转到达福州,与宋廷会合,并到福建长汀等地,联络各地抗元武装,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在南通,他的老乡部将金应不幸病亡,于是,南通有了新地名叫“将军巷”。
文天祥最终抗元失败再次被俘,元人想尽办法劝降,文天祥出示旧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心迹;元世祖数度劝降,文天祥慷慨陈词:“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意一死足矣!”虽然他是个悲壮的英雄,但从南通渡海逃离险境后,举兵抗元还是有所作为的。在他的家乡吉安左近州县攻城夺池,颇有斩获,一时声势浩大,震慑得元朝统治者胆战心惊。接着,南下广东,搅得元兵坐寝不安。因此,如果没有在南通的历险,没有南通人民的冒险救助,也就不会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悲怆和直面元世祖的慷慨激昂。
吉安人以文天祥为自豪,多少人高诵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踏上革命的道路,从而走出共和国的46位开国将军;南通人以文天祥为自豪,深深怀念和敬仰这位民族英雄,所以,江海交汇的平原上广泛流传着他的故事,所以,有了文天祥祠、金将军墓、义马冢、渡海亭这些人文遗迹。
以人文荟萃为特征的庐陵文化最终因为战事频仍和交通闭塞而走向衰落,但庐陵文化中的忠贞节烈精神和刚正坚毅品格却世代相传,形成红色土地上的突出标示。
走在吉安的土地上,我感到十分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