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羞刀难出鞘黄俊生
羞刀难出鞘黄俊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01
  • 关注人气:3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朗堂忆尤老

(2009-05-17 03:59:05)
标签:

尤无曲

光朗堂

笔墨水融

黄山纪游展

杂谈

浏览尤灿兄博客,看到光朗堂举办《尤无曲黄山纪游画展》的博文,忽然想到先生驾鹤仙逝已经三年了,5月16日是他的祭日,8月16日是他百年诞辰,光朗堂举办这样的画展其意自明。这展览,自然是要去观看的,况且,陈天下老弟在博客中说也要去。

画展由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和光朗堂联合举办,前去参观的多是老先生的“粉丝”,本市几家媒体都有记者采访,看上去颇有规模。但,在我看来,尤老是中国画坛泰山级人物,是起始于王维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千年历史中的最后一座高峰,一生都在守望传统艺术、变革传统艺术,其“笔墨水融”画论和实践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境界,备受画界推仰,这样的人物出在南通,是江海平原的骄傲,是近代第一城之幸,是我们打造文化大市的契机,这样的画展以及纪念活动本该由政府出面举办,举办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才是,不知为何政府如此漠视?!但愿老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政府能有所作为。

我与老先生相识也晚,初次拜识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通艺术节的一次新闻界联谊会上,先生即席挥毫,画松一幅。此前只知道先生是江海世家,是我的老领导尤世玮的叔叔,是位受人尊敬的隐逸画家。90年代末,我在新华书店购得先生一幅清供,悬于陋室,后被人索去,至今犹心痛不已。世纪之交,先生在博物苑举办盆景画作展,我奉命撰文,介绍先生盆景艺术,方始耳提面命接受教诲。其后几年,先生每有画坛盛事、轶事,我均有文为记为贺,先生则每年有画赐我。由是,我得以渐窥先生画史、画事、画艺、画境。先生作画,态度极为严谨,先以淡墨在宣纸上泼出山壑的大致轮廓,然后用笔点、描、勾、皲、染,再悬于壁上远看近观,不时补上几笔,反复修稿,有时数日,有时数周,甚或数月,即便清供小品,亦是一丝不苟。故而,先生的画绝无敷衍之作。

尤老待人和蔼可亲,为人十分至诚,敦实的身躯缓缓地移动,神情淡然,面含微笑,无大喜,无嗔怒,无忧烦。即使是晚辈后生,他都会起身相迎、起身相送,不肯稍有怠慢。先生每与人交谈,总是面带笑容,眼睛平静地看着你,静静地听,偶而插话几句。在这样童颜鹤发、气定神闲的老人面前,再浮躁的人都会安静下来。有两年,我于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在报纸上发表记叙先生的文章,前往拜年时歉疚地说:过年期间,看报的人少。先生眼里露出孩子般的喜悦,连连说:这样好,这样好,这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画家大凡达到一定境界,画境为要,技法为次,胸有丘壑,落笔皆为画。先生晚年致力于“笔墨水融”的研究和实践,把水运用得神乎其神,已臻化境,画面更是雨意葱茏,冲淡平和,一如他的为人。97岁那年,先生送我一幅95岁时作的《黄山松云图》,泼墨大写意,几乎不着一笔,山风穿谷,烟云蒸腾,近山掩映,远峰空濛,气韵流动,当是“笔墨水融”的典范之作。站在《黄山松云图》前,我常想,能成此画者,胸中该有多么宽广的境界啊!

三年前,忽一日,尤灿电告说:爷爷偶染风寒入住南通医院,随后又告知医生已发病危通知。我心怀忐忑,欲往探视,尤灿说医生不允许,待情势稍缓再行探望。谁知,这竟成我终生憾事,直至先生西归,竟未能拜谒最后一面。呜呼,阴阳两界,人仙殊途,现如今只能伫立先生画前,回想先生慈颜,寄托绵绵思念。

从《尤无曲黄山纪游画展》上归来,思绪难平,草成此文,爰为追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