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详细分析
(2014-01-28 10:56:43)书法的章法布局,是指一幅书法作品中字和字之间如何组合的问题。包括结字、布白、气势、落款、钤印等,但不同书体对章法布局要求不一样,下面就篆、隶、楷、行、草五体的章法布局作些介绍。
(一)篆书的章法布局
1.篆书的章法形式。小篆字体的特点极为匀整、流丽,与之相适应的章法布白更要做到齐整划一,所以篆书对行距排列和字体大小的整饬,比楷书和隶书更加严格。具体表现为:
其一,字距大,行距较小。如秦《琅琊刻石》,邓石如篆书对联。这种章法颇为常见,特点是潇洒清丽,字距与行距的比例以二比一较为适宜,字距如果比行距过于大,整幅字容易产生松散之感。
其二,字距与行距距离均等,排列比较紧密。在这类章法中,又可以分无界格和有界格两种,其中无界格的,如秦《会稽刻石》、清罗振玉篆书轴等;有界格的,如东汉的《袁安碑》等。
(二)隶书的章法布局
隶书的章法形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纵有行,横有列,排列较为规则。这一类中又可按行距和手距的特点细分为以下三种:
字距较大,行距较小。如《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等。还有汉代的简书,也近似这类章法。这是隶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章法,它的特点是较为疏朗秀丽。
行距紧密。通常见于字迹较大和体势方正的汉碑中,如《校官碑》、《衡方碑》等。这种章法雄健紧密、气势宏大。须有扎实基本功方能驾驭这种章法。
量纸定字,要求平整
由于隶书字形比较规整,分布较为整齐,书写之前可以根据文字的字数计算好位置,或衬格或折格。如果书写行距紧、字距松的形式,一般应以略带长方形格为宜。如果书写行距字距相等的形式,则可以用正方形或略扁方形的格子。
四面留白,呼应中心
一般来说,各种书体都有四面留白的要求。但隶书有其特殊的地方,四面的留白必须与中心布局形式相适应。排列较为琉朗的布局,四面留白要多些;气势雄伟的字体,排列茂密的布局,四面留白相对的少些,以求得整个章法的统一和谐。
落款适宜,宾不夺主
和其他书体的要求一样,隶书的落款应比正文小些,做到主次分明,宾不夺主。落款采用的字体以行书、行草或章草为好,款字要活跃又要凝练,这样能与正文有照应又有对比,使整篇章法布局显得自然生动。
本文来自《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