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中原文化之旅之巩义篇:石窟寺(1)

(2018-11-21 17:49:19)
标签:

河南巩义

分类: 国内游
http://s11/mw690/001IZBSYzy7pk7kZGIO7a&690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巩义石窟寺,位于河南巩义黄河南岸与洛水交汇处的大力山下,背依邙山,面临伊洛河,山光水色,秀丽多姿,自古就有溪雾岩云之幽栖胜地的赞誉。寺院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原名希玄寺,宋代称十方净土寺,清代改称今名,北魏宣武帝常在此礼佛。由于以黄土为地质结构的邙山延伸到此处居然下面有一段石山,所以北魏宣武帝令工匠在此凿窟刻佛(有资料介绍,此窟的开凿大约是在517到529年间),以后的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各代也都在此相继凿佛造像,逐渐形成了巍然壮观的石窟群。

   我是在网上找到这个相对偏僻,规模不大,出名度都远不如龙门等大型石窟,但其雕刻内容却极为丰富、精美的石窟的 。据说前几年,这里一天也就只接待一两个游客,最近稍微多了些,不过我们到来的这个上午直到中午,也才来了3个旅游团体,匆匆而过.......。

http://s8/mw690/001IZBSYzy7p5Api0gD47&690     石窟寺内现存有5窟(可惜有三窟锁着)、256龛,大小佛像共计达7743尊,其中摩崖大型造像3尊,题记碑刻220多处。......下面,就请跟随我的相机、手机(绝对没有使用闪光灯)及网图的记录,走进这个令我流连忘返的石窟,去领略1600多年前,中国石窟艺术中那些罕见的珍品吧:

http://s13/mw690/001IZBSYzy7p5AwxoSgbc&690

http://s7/mw690/001IZBSYzy7pk7ZTwkm26&690                                                                       一窟(本图从网上下载)

http://s7/mw690/001IZBSYzy7pmy6jVAi36&690                                                                     一窟(本图从网上下载)
     石窟寺的石窟均呈方形,一窟到四窟的正中心有中心柱,柱的四周雕凿造像。上图是我从网上下载的第一窟的照片,我这次参观的时候,大概是出于保护的目的(禁止拍照),窟内黑乎乎的完全没有照明,讲解只在简单的介绍洞中的一两件作品时,才用(手机)手电筒微弱有限的光线,照射一下所介绍的局部。

   我摸黑在窟内转来转去,很多的作品只能朦朦胧胧的看到一点,而更多的却是完全无法欣赏到,心中实在有所不甘!回来以后,想起当天在石窟寺偶遇的一位来自浙江的带着几个学生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前几年我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被保护(指帝后礼佛图等)起来......。断定一定能够从网上搜出些拍摄于过去的照片,于是便努力的翻啊找啊,终于还是有所收获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4EN00SIGG.gif:光线照耀下的完工于近1600年前的石窟寺一号窟,简直就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微型艺术精品的宝殿!这样精致的雕凿作品,即使是在大名鼎鼎的龙门石窟,我也没看到过。

   先言归正传吧。从上图可见,洞口左右两侧壁上的,就是我国现存的珍贵孤本“帝后礼佛图”了。这正是石窟寺最最吸引我不远万里到此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曾经,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也有一幅“帝后礼佛图”的浮雕。它创作于北魏年间,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后被盗卖至国外。现其中之《北魏孝文帝礼佛图》藏于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所以,巩义石窟寺中的“帝后礼佛图”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http://s1/mw690/001IZBSYzy7p5Cv5FTye0&690                               这是以皇后为首的女供养人行列的帝后礼佛图

http://s5/mw690/001IZBSYzy7pkeKTQKE04&690                               这是以皇帝为首的男供养人行列的帝后礼佛图

http://s3/mw690/001IZBSYzy7p5CvReh4a2&690

                            这是第四窟以皇帝为首的男供养人行列的帝后礼佛图

   第一窟的帝后礼佛图最为精美,该图的构图分为三层,东边是以皇帝为首的男供养人行列,西边是以皇后为首的女供养人行列,两个行列各以比丘和比丘尼为前导。画面以仪态雍雅的贵族和身材矮小的侍从形象,形成尊贵与卑贱的鲜明对照,这种尊大卑小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中极为常见。

http://s8/mw690/001IZBSYzy7pl6YgIv577&690
http://s1/mw690/001IZBSYzy7p5CysYhO80&690

http://s5/mw690/001IZBSYzy7p5NYwS2gc4&690

                             女供养人行列中的挽着小坤包的雍容华贵的贵妇人。

http://s9/mw690/001IZBSYzy7pl5v4KCsf8&690     第一窟的帝后礼佛图中,人物造型独具匠心,前呼后拥的礼佛仪仗队中,供养人大腹便便,相貌森严,侍从瘦小低微,比主像的尺寸小三分之一。仪仗队中有的为帝后携提衣裙,有的执扇撑伞,有的手捧祭器,浩浩荡荡地簇拥帝后进香礼佛,表现了皇室宗教活动的盛大场面。构图简练生动,是中国石窟浮雕艺术中罕见的杰作。

http://s15/mw690/001IZBSYzy7p5EwICf49e&690    无疑,“帝后礼佛图”是巩义石窟中最优秀的作品,它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充分表现了北魏皇室前往寺院礼佛的宏大场面,充分体现了佛教在当时的社会文化地位以及巩县石窟与皇室的联系。为研究北魏时期的礼佛仪式、服饰、仪仗制度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整幅画面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从皇帝及王公大臣的体型高大到侍从的瘦小低矮,从身材比例和动作表情上刻画出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地位,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画面中虽然人物众多,但远近层次透视均处理的恰如其分。构图简练生动,刻工细腻,人物动感十足,为我国石窟浮雕艺术中罕见的杰作。

   著名作家冰心年轻时瞻仰云冈石窟,写道:万亿化身,罗刻满山……后顾方作无限之留恋,前瞻又引起无量之企求。目不能注,足不能停,如偷儿骤入宝库,神魂丧失,莫知所携,事后追忆,亦如梦入天宫,醒后心自知而口不能道,此时方知文字之无用了!  冰心说的极是,对于“帝后礼佛图”,同样也是需要顶礼膜拜的,是要安静凝神坐下,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慢慢入眼入心体会的。我在石窟寺呆了4个多小时,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围着几幅“帝后礼佛图”左看右看的,但还是觉得时间太短太短了,古代工匠如此完美精致的作品,是出于对生活怎么样细微的观察与认识,又是出于怎么样的审美与美学理念才创造出来的啊!我真的是怎么看都看不够,并且窟内没有任何照明,“帝后礼佛图”又处于背光之处,还要罩上了玻璃.......

http://s1/mw690/001IZBSYzy7pn7z9V6gb0&690
http://s5/mw690/001IZBSYzy7p5ECCN1O24&690

                                      石窟寺中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飞天”了。(本图从网上下载)

飞天,在佛教的艺术宝库中是最具标志性的形象之一。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中最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艺术形象,她们在"满壁风动"的藻井里、穹顶上、墙壁间,这些衣带飘逸、凌空曼舞的快乐精灵们,向凡世的人们开示了佛国极乐仙音萦绕、香花满散的美好情景,也是古代无数灿烂的文学、音乐、舞蹈、服饰、雕塑、壁画等艺术创作的灵感泉源。但飞天并不是纯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象,她融合了西域血统与中原精神,再经过漫长的文化洗礼和锤炼,最终升华为不朽的中国美神。然而,在飞天来到中国之前,她其实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丝绸之路,从一路上无数遗留下来的佛窟里,记载着她由印度和踺陀罗出发以来的蜕变与成长的轨迹

这是第三窟内中心柱上方的飞天造型,冯骥才先生游此窟时曾说这是他见过的中国最美的飞天,这是巩义石刻之标专性作品。可惜此窟用铁栅栏锁门,我拍得不好,所以只得下载网图。在石窟寺,飞天造型的作品其实比比皆是。下面这张照片的右上角,不也有一个飞天的仙女吗?

http://s9/mw690/001IZBSYzy7p5FcuZSg88&690    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认为石窟寺佛像中的衣褶实为我国雕塑史中最重要发明之一我古雕塑师之特别天才,实赖此衣褶以表现之。所以,石窟寺佛像的群褶子也是我欣赏的重点之一。

http://s11/mw690/001IZBSYzy7p5Rg6vCWda&690
http://s16/mw690/001IZBSYzy7p5OIORRR8f&690

                                          这尊佛的依旧精彩的裙摆下面,一左一右的立着比丘尼与比丘

http://s11/mw690/001IZBSYzy7p5OIWBXI7a&690       而这尊佛的一只脚,翘着脚趾头,正从裙摆中露了出来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

                                                                                                                                    (未完,待续)

                                                                                                     (文中粗黑体字部分内容均从网上下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