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001IZBSYgy71tp8xeoa2a&690
http://s2/mw690/001IZBSYgy71tp8BG3761&690
这里是广东省德庆永丰镇的古蓬村,一个有着四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古村。
德庆县永丰镇古蓬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代,成村于清朝中前期。在宋开禧元年(1205年)正月,金兵入侵中原,陈世兴、陈仁兴兄弟俩逃难到广东南雄珠玑巷,后南迁到德行儒林坊,到了明嘉靖三十六年(14557年)八月,陈仁兴的第九代孙子陈文庆迁徙到此建立了古蓬村。 据了解,这是广东目前保存完整的古村落。
至今,古蓬村已有457年的历史,由于后人当官的较多,当官发财后纷纷回乡大兴土木,先后盖起280多幢的民居,6座书屋,还建了文庆陈公祠,伯甫陈公祠等16座火砖祠堂。其中5座建于明末清初,其它的建于清朝。清一色为陈姓公祠,没有其他姓氏。各祠堂的建筑结构严谨,有的门前走廊立横,竖石柱支撑,气势不凡,显出古老气派,是现存少有的旧村民居祠堂。
民居全部建在坡度较小坡地上,大小巷道均用石头铺地,是远近闻名的石头巷。旧民居在屋顶上沿“金字”屋脊建有高出瓦面二、三米的几字型砖墙,左右两边各一幅,尤如屋耳,所以当地人称为“镌耳屋”,据说这是当时的富贵人家显示自己家庭富有的一种标志。
村里还有一座四层高的青砖瓦木结构的“太平楼”。高约20米,共有四层,全部用青砖筑成,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但仍然显得异常坚固。登上3米多高的石头台阶,来到楼口,只见首层是用九层厚实的青砖砌成,厚度将近一米,往上次第减薄,第四层也有半米厚。二层以上的东南西北四面布满了瞭望哨和黑森森的长方形枪眼,这是村中用来防范土匪和入侵者,确保村中“太平”的。人在里面居高临下,将小村一览无遗。楼梯用坚固浑厚的木板搭成,虽然已使用多年,但踩在上面,依然感觉十分结实。因为年代的久远,现在太平楼里空空荡荡,早已失去了实用价值,只有瞭望口处“文革”时期留下的几台高音喇叭依然架在那里。楼前的四方空地上曾经是村里的集会场所,里面还玩过杂耍,唱过大戏,但现在已弃之不用,里面长满了杂草。
我们是从网上了解到这个古蓬村的,大家一拍即合,立马计划为此出行一次,自驾过来好好参观一下。http://s12/mw690/001IZBSYgy71tC0kKEjdb&690
村口一棵看似有点岁数的大榕树
http://s16/mw690/001IZBSYgy71tpjJ2PBef&690
却才只有223年的树龄,算起来,应该是古村陈姓村民的第十二、三代后人才栽下的。
http://s4/mw690/001IZBSYgy71tpjMpBFd3&690
与很多的古村落一样,村民现在大多都搬出我们视为宝贝的古屋,住到了村口下面那片现代化的楼宇中去了。走进村子,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张歪在草丛中的圆桌,做工不算精细但也颇有点古韵古风特色,桌面板早已不翼而飞,而后面那塌得没有原型的泥砖墙,也已经快塌到地面上了。
http://s12/mw690/001IZBSYgy71tpIoUyLeb&690
http://s3/mw690/001IZBSYgy71tpIsOemc2&690
曾经繁荣的古村里安安静静,人影都见不到一个,一条条的小巷,大多都被野草所覆盖。
http://s1/mw690/001IZBSYgy71tpIwsb680&690
这是村子里唯一的一件没有被铁将军把门的祠堂
http://s14/mw690/001IZBSYgy71tpMQffL0d&690
http://s15/mw690/001IZBSYgy71tpMTp148e&690
空空荡荡的古祠堂里,天井露天之处的地面长满了绿茵茵的青草,一左一右两张灰头土脑的木凳本是古物,我却被墙上还那么鲜红醒目的大标语,将怀古之情猛然的从明末清初,一下子带回到了曾经历过的那个"火红的年代"......,而把它们给忽略了,以至忘了给它们来个大特写。
http://s15/mw690/001IZBSYgy71tpMZrLEae&690
http://s4/mw690/001IZBSYgy71tpMVY4Pf3&690
http://s12/mw690/001IZBSYgy71tpN74mfeb&690
http://s11/mw690/001IZBSYgy71tpQusDEfa&690
看到那两张凳子了吧。
http://s15/mw690/001IZBSYgy71tpN352m3e&690
相信当年的那场大革命席卷到这里的时候,这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祠堂一定是重点的破坏对象。瞧瞧这张照片,还可清晰的看到,当年人们用白灰水试图覆盖住墙上这些漂亮绘画的痕迹。
http://s15/mw690/001IZBSYgy71tpQxULA3e&690
估计此祠堂屋檐下墙上的壁画,应该是在后来维护过,然而我们看到很多古屋外墙上的壁画与雕塑,已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中,渐渐的在褪色在模糊.......直至消失。
http://s14/mw690/001IZBSYgy71tpQBZ5rfd&690
http://s13/mw690/001IZBSYgy71tpQGEfW0c&690
我们来到了资料上重点介绍的伯甫陈公词,却又是大门紧闭,令得我们十分的失望。
这是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的明代三进建筑,据介绍它有三个特点:第一:第二、三进的房屋中间都有大天井,防火墙上面都有花鸟与人物的壁画与雕像。第二:每进房屋之间都有6级阶梯。第三:多年以来,梁上都没有灰尘,也没蜘蛛网,屋内更没有苍蝇蚊子。
http://s4/mw690/001IZBSYgy71tq1l9Ivd3&690
http://s2/mw690/001IZBSYgy71tq1oJt791&690
http://s15/mw690/001IZBSYgy71tq1rxYace&690
这些由砖墙砌就的镌耳屋即使现在看上去依旧气度不凡,相信是当官发财的村里人盖的。
http://s15/mw690/001IZBSYgy71tq1vrS61e&690
可这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建筑正在一点点的在破损在风化........
http://s15/mw690/001IZBSYgy71tq1N2fcbe&690
不少宅子大门侧的外墙上都嵌着一块石板,上面雕刻着“石敢当”三个大字。孤陋寡闻的我回来以后赶紧上网查,才知道“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旧时汉族宅院外或街衢巷口建筑的小石碑。因碑上刻石敢当字样,故名之。作为汉族民间驱邪、禳解方法之一。此风俗始盛于唐代。”
http://s9/mw690/001IZBSYgy71tqgThl628&690
据资料介绍:古蓬村一向重视教育,这里的书屋曾培养出不少考上国学生、贡生和监生的学生
http://s16/mw690/001IZBSYgy71tq3x49V1f&690
可惜书屋也是大门紧闭,我们只得从门缝里向内张望......
http://s9/mw690/001IZBSYgy71tq3ApRKf8&690
终于看到有两位正在休息闲聊的村民了。
我们赶紧过去打听:为什么祠堂都锁起来了?太平楼又是在哪啊?还有举人的桅杆又在什么地方啊?
http://s16/mw690/001IZBSYgy71tq3NCLZ5f&690
一位热心的村民将我们带到古蓬村的这座名叫太平楼,又叫八卦楼的跟前来了。我们围着这座建筑转了大半圈,竟然都无法找到它的入口之处,一问,才知道它的大门被一个院子给围起来了。院子大门紧锁,祠堂大门紧锁,书屋的大门也紧锁,“钥匙在大队部,想进去要去问他们”。村民如是回答。
我们属于散兵游勇,又没“介绍信”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只有作罢......。
资料上是这样介绍这座有着三十多米高,建于明末的碉堡楼的:8864个窗口(觉得这个有误),四层,入口大门两米高,六十公分宽,门框是一米多厚的花岗岩,第一道们是二十多厘米厚的铁门,第二道门则是三十多公分厚的木门。首层墙厚一米多,往上逐减,顶层之处仍八十公分厚
......
http://s16/mw690/001IZBSYgy71tq3KGtx0f&690
碉楼旁边有民居,看得出是古今结合,有古时候流下来的泥砖屋,也有红砖砌就的“小洋楼”。
http://s12/mw690/001IZBSYgy71tq5aTGj9b&690
房屋的主人恰逢从县城回村喝喜酒,也抽空过来老宅怀旧,于是给我们三人在她家旧址也掐了一张留念。
http://s1/mw690/001IZBSYgy71tq78uoo10&690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年代风风雨雨的泥砖墙,还是那样的结实。
http://s10/mw690/001IZBSYgy71tq7cW93a9&690
泥砖墙从几百年前的明末清初一路走来,每一块的泥砖一定都有一个故事......我想。
http://s5/mw690/001IZBSYgy71tq7gyEYe4&690
http://s2/mw690/001IZBSYgy71tq8pgbv41&690
村民将我们带到举人桅杆石前,多少年过去了,刻在桅杆石上面的字已经非常模糊不清了,而他的介绍由于口音问题,我也没能听清楚。不知道这是否立于清朝刀光年间的陈家历与陈汉邦兄弟俩的桅杆石呢?
http://s13/mw690/001IZBSYgy71tq8tBGkec&690
又是一间祠堂,开着大门,我们走了进去,里面有点乱糟糟的,住着一位老人,不知道他为何会住在这里面呢?
http://s4/mw690/001IZBSYgy71tqdR347b3&690
天要下雨了,我们告别了这位热心的村民,加块了参观的脚步。
http://s6/mw690/001IZBSYgy71tq7jtLT65&690
http://s16/mw690/001IZBSYgy71tq8i8kT9f&690
http://s6/mw690/001IZBSYgy71tq8lC05f5&690
http://s14/mw690/001IZBSYgy71tqdBMUB9d&690
http://s13/mw690/001IZBSYgy71tqdIAYQ3c&690
http://s10/mw690/001IZBSYgy71tqdLW5j09&690
http://s2/mw690/001IZBSYgy71tqfbVjHc1&690
http://s10/mw690/001IZBSYgy71tqfgdm179&690
http://s3/mw690/001IZBSYgy71tqflC7w32&690
http://s2/mw690/001IZBSYgy71tqfqG1Hb1&690
http://s4/mw690/001IZBSYgy71tqgNjLJd3&690
http://s11/mw690/001IZBSYgy71tqgQd1E7a&690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6EN00SIGG.gif
http://s16/mw690/001IZBSYgy71tyOIASbef&690
http://s11/mw690/001IZBSYgy71tyP52Ai5a&690
http://s5/mw690/001IZBSYgy71tq3Ec9S04&690
怎么说呢?这个古蓬村之游令我是有点失望,但也应该早就在意料之中吧.......。
不过,毕竟还是来过了。
(文中粗黑体字部分内容均从网上下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