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001IZBSYgy70EvOHLn43a&690
http://s4/mw690/001IZBSYgy70Ez23CoP43&690
这里是潮州开元寺,是潮州古城的地标建筑之一。据《潮州府志·寺观》的记载:开元寺的前身是创建于隋唐之际的荔峰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下令全国81州郡各选一大寺,以其年号为名,当时潮州就把“荔峰寺”改名为“开元寺”。一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驰名于海内外。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是粤东第一古刹,也是全国仅存的四大开元寺之一。
这座千年古寺座北朝南,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全寺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可惜我们没有能参观藏经楼与玉佛楼 ) 为中轴线,东西两序配以观音阁、地藏阁、大悲殿等,整座寺院为中轴式四合院庞大建筑群,既保留了唐代的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朝代的艺术精华。其主要殿阁均为木石材料,凭木榫紧密衔接,用龙头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11层。天王殿为宋代建筑风格,被誉为“古代建筑艺术明珠”。整座殿堂全部用当时最好的木料架筑,构件之间的拼接,毫无锤凿的痕迹,始终不受气候的影响而严丝合缝。
其实这个山门才是开元寺的正门,但不知为何,这个门不开了,入口处改到大悲殿的前面的那个新建的门了。
http://s14/mw690/001IZBSYgy70IxDNAzred&690
开元寺新入口(本图从网上下载)
http://s9/mw690/001IZBSYgy70IxCAgOs98&690
开元寺新入口(本图从网上下载)
http://s7/mw690/001IZBSYgy70EwHRah856&690
http://s7/mw690/001IZBSYgy70Ew4ToaO86&690
步入开元寺,首先看到的是新建的大悲殿
http://s5/mw690/001IZBSYgy70EvY3TF294&690
http://s2/mw690/001IZBSYgy70EwvTvr341&690
http://s15/mw690/001IZBSYgy70Ex2caTA3e&690
大悲殿位于开元寺的东侧,重檐歇山,红墙碧瓦,面阔30米,进深25米,(连脊)高1285米,总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殿身面宽5间,进深4间,面积800平方米。山门、回廊、僧舍等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殿内供奉旅泰侨胞蔡卓明居士敬献的86尊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大悲化身圣像。
匾额“大悲殿”,为香港国际潮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所书。殿外周墙10幅青石浮雕、通雕和圆雕,其内容是《观经》里234个佛经故事,殿周有18根蟋龙大青石柱,荟萃了佛教文化特色和地方建筑、雕刻艺术,丰富了开元寺的景观,又为海内外信众和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新的朝拜观光的胜地。
开元寺大悲殿内供奉的86尊应身化像,是国内第一座供奉86尊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大悲化身像的殿阁,是国内佛教汉白玉观世音化身像最多的殿阁。
大悲殿的艺术装饰,风格古朴敦厚,造型秀美,色彩绚丽,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地方传统技艺,是古人智慧与现代智慧相结合的结晶。
http://s13/mw690/001IZBSYgy70HMbaPfe9c&690
(本图从网上下载)
http://s12/mw690/001IZBSYgy70HMbcLknbb&690
(本图从网上下载)
大悲殿大门紧闭,我们没有能进去参观,只得从网上的资料来了解它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1EN00SIGG.gif
http://s16/mw690/001IZBSYgy70EwvMTSf6f&690
http://s11/mw690/001IZBSYgy70EwBBe4O8a&690
大悲寺外面的青龙浮雕
http://s2/mw690/001IZBSYgy70EwBHs1rc1&690
http://s8/mw690/001IZBSYgy70Ewm5wdF07&690
http://s1/mw690/001IZBSYgy70Ewma5Lqa0&690
http://s4/mw690/001IZBSYgy70EwmgpBp53&690
我们来的时候,正赶上了潮州一年一度的橡木花会旅游周,到处都张灯结彩的很是喜庆。
http://s7/mw690/001IZBSYgy70EwOnUpg66&690
http://s2/mw690/001IZBSYgy70EwacG9X51&690
大悲殿门前的这两个经幢应该也是新“古董”。
http://s2/mw690/001IZBSYgy70GYp9YFH51&690 上面有很多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面的人物
http://s6/mw690/001IZBSYgy70EvVb6oB65&690
开元寺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式佛教建筑群。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耸立在寺庙中心位置,与天王殿相呼应。大雄宝殿底为四重檐,双滴水,顶上有葫芦、鸱尾为装饰。
http://s10/mw690/001IZBSYgy70EArF2cxf9&690
http://s16/mw690/001IZBSYgy70HMwssG37f&690
殿中供奉三世佛,中间是婆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均为高达5米的浮金坐像,十分庄严,金光闪烁。两侧是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本图从网上下载)
http://s15/mw690/001IZBSYgy70HMxuNTU2e&690
(本图从网上下载)
我们进去参观了的,但不可以拍照......。
据介绍,大殿四周有78块唐宋石刻树立在周围,石碑上刻有佛教故事、奇兽珍禽、莲花瑞草等图案形象,还有“法轮常转,佛日增辉、皇风永扇,帝道遐昌”石刻题词,纯朴壮观,独具特色,是研究唐宋石刻画像的珍贵文物。可惜时间太匆忙,我没有看到。
大雄宝殿月台前东西对峙的两座石经幢,建立于初唐,由18层石雕构件凿榫叠砌而成。石缝用桐油、糯米胶固。其中,东面的尊胜经幢,高约4.15米,座基周径约5.15米,经幢第12层幢身八面阴刻唐三藏法师不空奉诏译《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略称“尊胜幢”,其书法遒劲洒脱端整,笔锋凌厉,是研究唐代书法的实物资料。但由于年久风化剥蚀,仅存其半,字大多已难辨认。吉光片羽,弥觉珍贵。幢身上下部分,有佛像、护法神金刚力士、蟠龙等浮雕,但已漫漶模糊不清,甚为可惜。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由丝绸做成的伞盖状制品,顶上装着宝珠,又称幢幡(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前面就有)。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为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石经幢。
石经幢是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是汉化佛教一种最重要的刻石,属密宗系统。经幢凿石为圆柱或棱柱,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有的以须弥座与仰莲承托幢身。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四角、六角或八角形,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十二层、二十五层之分,也有高三四尺,上覆以盖,下附台座。幢各面及柱头部,各刻佛像或佛龛。在周幢雕像下,遍刻经咒,以《尊胜陀罗尼咒》为最多。
这也是我这次才学到的知识之一。
http://s16/mw690/001IZBSYgy70EALZFrpcf&690
http://s4/mw690/001IZBSYgy70EB0b0Yzb3&690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是天王殿,是宋代的建筑。
一左一右的两株是菩提树,是1952年释纯信方丈从福建厦门南普陀移植过来的,从原先的1米长到如今的16米多高,碧绿茂密,盘圆如盖,成为人们休憩的清幽胜地。夏日里,你可以享受菩提树底下的一片清凉,看树叶婆娑,听袅袅佛乐不绝于耳,宁静致远,荣辱皆忘。
http://s5/mw690/001IZBSYgy713ZRgeu8f4&690
天王殿前面的东西两侧也有石经幢两座与大雄宝殿前面的那两座遥相呼应。
http://s12/mw690/001IZBSYgy70EAOk4SD4b&690
http://s10/mw690/001IZBSYgy70EB2An1v19&690
http://s10/mw690/001IZBSYgy7148bf7rH89&690
而大雄宝殿与天王殿之间的庭院里的东西两侧还有4座方形的石塔,原来这四个塔代表“四大部洲”,佛教四大部洲是梵文的意译,略称“四洲”。按《阿含经》所说,人间有四个天下,亦即四大部洲,分别表法四类社会阶层里的人道众生。一是东胜神洲,二是南赡部洲,三是西牛贺洲,四是北俱卢洲。
太深奥了......
http://s8/mw690/001IZBSYgy70EB2GRyD67&690
http://s10/mw690/001IZBSYgy70EATYZYJb9&690
http://s6/mw690/001IZBSYgy70EBFBlit95&690
天王殿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都是木石结合,下端为石柱,上端为木柱,前排柱子与后排柱子在式样上又有所不同。天王殿东西两侧的山墙没有用石而是用砖砌,整个屋顶的重量由两侧山墙承载。在柱子上端层层叠叠的斗栱,从下往上望,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在民间称为“莲花托”。在天王殿内正上方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开元镇国禅寺”六个字。据了解,其中的“镇国”两字不是一般寺庙都可以用的。
http://s7/mw690/001IZBSYgy70EBHHDIW36&690
殿内高挂直额“开元镇国禅寺”,1985年4月赵朴初书,原匾额系解放初澄海名家王鼎新所书,于“文革”中失落。寺名能加“镇国”二字的,在封建王朝寺院能获得此殊荣者甚少。殿正门巨额木匾“度一切苦厄”,系南京美术学院原院长刘海粟于1982年重书,原匾额为清乾隆癸未年(1763)山西浮山贡生张介祺敬题。
http://s8/mw690/001IZBSYgy70H7rqkoD07&690
左侧捋蛇者,为西方广目天王;右侧托塔者,为北方多闻天王(本图从网上下载)
天王殿正中间供奉的是弥勒佛,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身披铠甲,顶戴宝冠,各高5米,石座高1米,原像分别刻有龙、虎、狮、象四图,文革时被毁。如今天王殿内东侧为持剑的南方增长大天王,其身青色;调琵琶的东方持国大天王,其身白色;西侧为托塔的北方多闻大天王,其身绿色;捋蛇的西方广目大天王,其身红色。
四大天王塑像巨大,是广东省内寺院中最大的天王塑像。四大天王的塑像造型艺术在匠人的精心雕刻之下,使艺术的创造和美好的憧憬融为一体。
http://s12/mw690/001IZBSYgy70GaR5zkLfb&690
天王殿是开元寺的第一重殿,作为宋代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经常有国内外的建筑学院组织师生至此观摩学习,被誉为"古代建筑艺术明珠"。
天王殿高9.85米、宽50.56米、深15.77米、建筑面积797平方米,是省内最大的天王殿。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的天王殿,是80年代初期,香港知名人士李嘉诚先生以其母亲的名义独资重修的,所以天王殿既保留着古代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现代的建筑艺术特点。
http://s11/mw690/001IZBSYgy70EBPQC4a8a&690
http://s4/mw690/001IZBSYgy70EBPZmhR53&690
http://s12/mw690/001IZBSYgy70EBQ9IEjcb&690
http://s7/mw690/001IZBSYgy70EBQfOmO76&690
开元寺天王殿,是全国汉地佛教寺院同类殿堂中最大的天王殿。其宋代木构建筑,为国内仅存“引起日本第二次建筑革命的建筑式样”。
天王殿为开元寺仪门,亦有称二山门,又称“过殿”,高9.85米(殿脊不计),深15.77米,阔50.5米,共十一间三门,主要建筑均为木石材料,不用一只铁钉,仅凭榫卯西方结构衔接,据验证天王殿可以抗8级地震。虽历经一千二百余年的天灾人祸而不倒。古代建筑学者考证:日本东大寺佛殿的宁代建筑模式与开元寺一模一样,从而证实天王殿为宋代建筑。
天王殿的斗拱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十一层,斗拱可以逐层挑出支撑荷载,将整座大殿的主要承载力分传到殿中的内柱承载。同时可使屋檐出挑较大,兼有装饰效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斗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称之为拱。
千年前古人的这个精确的力学概念与精湛的建筑工艺实在是令我感到震撼!
http://s10/mw690/001IZBSYgy70EBJD83ne9&690
日本最大的佛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之寺,俗称东大寺,其大佛殿式样被日本建筑史家称为“引起日本第二次建筑革命的新结构、新式样”。而其式样,就是由南宋时期明州(今宁波)匠人陈和卿,担任总大工即总建筑师,按宋代寺院建筑模式修建的。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路秉杰教授按此式样,在江浙一带经过十多年拼命苦寻,总不得结果,即使是迩后在福建,找到我国现存著名宋代建筑福州华林寺,也仅能说“有点味道”。直到1992年路教授终于在潮州开元寺天王殿觅到答案,这样,也使原被国内建筑学家称为明代建筑的潮州开元寺天王殿,提前到宋代,回归了其历史价值。
http://s2/mw690/001IZBSYgy70EBMNs5Pb1&690
很可惜,我们在这个殿待的时间太短了,很多诸如四大天王(不过,四位老人家被玻璃罩着,也真的不太好拍)等都没有拍下来。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开元寺的屋面装饰艺术:
http://s2/mw690/001IZBSYgy7147FRMVH41&690 观音阁
观音阁的屋顶装饰以“正午牡丹”为主图案,整幅嵌瓷图案的主题为三阳开泰、万象回春。
http://s14/mw690/001IZBSYgy7147JVS57bd&690
地藏阁
地藏阁屋顶面的装饰以动物为设计主体,以“双龙戏珠”装饰屋脊,龙珠的图案由云纹、龙珠、水纹构成图形,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http://s14/mw690/001IZBSYgy7148hq6Sx0d&690
http://s14/mw690/001IZBSYgy7148huJU9ed&690
http://s15/mw690/001IZBSYgy7148hz5eu0e&690
http://s8/mw690/001IZBSYgy7148hDZIP27&690
http://s14/mw690/001IZBSYgy7148iPsRf5d&690
http://s13/mw690/001IZBSYgy7148iTPXe0c&690
http://s2/mw690/001IZBSYgy7148j22sNa1&690
http://s13/mw690/001IZBSYgy7148mNZKI9c&690
http://s3/mw690/001IZBSYgy7148j7V6yf2&690
http://s3/mw690/001IZBSYgy7148eyCfEb2&690
这座建筑是是观音阁里面的,可惜叫不出名字......。它的屋面装饰也很漂亮。
http://s3/mw690/001IZBSYgy714c3bmUOf2&690
http://s6/mw690/001IZBSYgy7148n40br95&690
http://s14/mw690/001IZBSYgy7148na65v0d&690
http://s16/mw690/001IZBSYgy7148mSIN1bf&690
http://s7/mw690/001IZBSYgy7148mWYQea6&690
http://s12/mw690/001IZBSYgy7148mtjJx4b&690
天王殿屋面的龙
http://s13/mw690/001IZBSYgy7148mK0lSbc&690
大雄宝殿屋面的葫芦
http://s11/mw690/001IZBSYgy7148ngXMe0a&690
回来查资料得知,开元寺各大殿屋面的漂亮装饰,原来叫做嵌瓷工艺,这是潮汕建筑艺人的创造,一开始是建筑艺人偶然利用彩色碎瓷片平嵌小花卉来代替彩绘。最初的嵌瓷只是利用碎陶片在屋脊上或屋檐边嵌贴上简单的花草等图案。到了清末,瓷器生产作坊与嵌瓷艺人配合,专门烧制低温瓷碗,彩上各种色彩,再经过剪取,镶嵌成平贴、浮雕或立体的花卉植物、飞禽走兽或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造型、题材,寓意吉祥如意、长寿富贵,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装饰于建筑物的屋面、屋檐、门壁、墙壁上,或作为庭园室内的装饰。嵌瓷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其艺术特点是:构图雄伟,色彩绚丽,形象生动,质地坚实,久经风雨或烈日曝晒而不裉色,被誉为“永远亮丽的造型艺术”,它与潮州木雕、潮州石雕并称潮州古建筑的三大装饰工艺。
潮汕嵌瓷在装饰形式上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不同,通常按一定的格式来区分:屋脊嵌瓷多以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牡丹等雕饰为题材,线条粗犷有力;构图气势雄伟,色彩晶莹绚丽;装饰民居屋角、檐下的嵌瓷多以反映古代文武立体人物为主题。
(http://difang.kaiwind.com/guangdong/yyfh/201507/17/t20150717_2637695.shtml
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嵌瓷)
http://s15/mw690/001IZBSYgy7148mC5f86e&690
http://s6/mw690/001IZBSYgy714QUSi7X05&690
http://s4/mw690/001IZBSYgy714aYzZJNf3&690
就这样,开元寺就算是参观完了。可惜功课做得不够,因此还是漏看了许多珍贵的宝物。真希望以后还能再来一次......
(文字粗黑体字部分内容均从网上下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