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做法

标签:
非框架梁 |
分类: 钢翻 |
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做法
茅老师您好,请教以下,如果非框架梁(以下简称L1)一端支座为柱,另一端支座为梁(以下简称L2),L2截面为200宽,L1底筋为2C22,L1底筋在L2处直锚锚固不够12D,只能弯锚。按C35砼考虑,按11图集P86页节点图1的做法:0.6Lab
回答:
通常非框架梁下部纵筋锚入支座12d。
如果端支座宽度不能满足12d怎么办?图集上没有说明,广联达算量软件处理成加弯折,平直段(支座宽-保护层)和弯折长度之和等于12d,有时弯折算下来只有几毫米几十毫米,算量没问题,纯粹是满足计量12d的长度。然而施工没有可操作性,这显然是不能加工成型,弯曲机成型时至少弯折100或5d。我建议下部纵筋伸至支座端部外侧钢筋的内侧然后弯折5d,这能满足12d,平直段只有7d。如果下部纵筋22,支座宽200,下部纵筋平直段长度=200-(保护层25+外侧钢筋22)=153,弯折=5×22=110,153+110=263≌12×22,两者大致相等。
这其实也没有多大科学性,只是比较合理些。否则,怎么做呢?
但不能参照11图集P86页节点图1的做法(0.6Lab
设计抗扭侧面钢筋(以N打头)的非框架梁下部纵筋锚入支座la,如果直段长度满足la时可不弯折。
当端支座直锚长度小于la时可弯锚,弯折长度为15d,直段长度伸入支座外侧钢筋的内侧。
不管直锚长度加弯折长度后的长度是大于la还是小于la,弯折长度均不调整,15d是固定值,因为弯折长度小于15d达不到锚固作用,如果弯折长度大于15d也不会增强其锚固。这与上面讨论的弯折5d不是一个概念。
端支座平直段0.6la是对设计的要求,就是支座宽度扣除端部外侧钢筋的内侧到外侧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后必须要满足大于等于0.6la,并不是说下部纵筋直段长度就是0.6la。
如果端支座宽大于0.6la又小于la,则下部纵筋伸至支座端部外侧钢筋的内侧然后弯折15d。
如果端支座宽小于0.6la时,也是把下部纵筋伸至支座端部外侧钢筋的内侧然后弯折15d。不用考虑平直段是否满足0.6la。可在图纸会审时提出此问题,由设计调整钢筋直径或支座梁宽度。如果设计不变更也按下部纵筋伸至支座端部外侧钢筋的内侧然后弯折15d处理。
非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不存在平直段0.6la和弯折的情况,直接锚入la即可,如果中间支座出现不能贯通的情况,其做法参照端支座。
附:
这是网友风中一叶在2015-01-05日提出的问题,由于他连发5条相同的信息,系统自动把它作为垃圾留言处理,我今天才看到,所以未能及时回复,抱歉。
2016-03-09
上海
茅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