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先生讲座“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续集


标签:
徐善讲座中国画创作写生钉子精华感悟 |
分类: 学贵心悟 |
http://s15/bmiddle/5e3b2aa4h96529fef02be&690续集" TITLE="徐善先生讲座“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本文原创仍旧为“海天一虹”,染江斋主人修改。
二、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写生和创作之间没有天然的界线,他们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优秀的创作作品,必须有一个好的写生基础做铺垫。创作来源于生活,就是游、悟、记、写,写的过程,就是创作的过程。
写生是为了创作。傅抱石先生1957年访问东欧历时三个月,其中各种会议、礼节拜访、座谈会等占用了相当时间,当然还安排了一些著名景点的参观,每到此时,傅抱石先生就抓紧时间晚上在宾馆作画,白天的瞬间激情转化为夜间的创作激情,访问结束时带回39张画,回国举办画展时拿出来展示,非常震撼!目前都收入其画册之中。从“游、悟、记”中产生激情,及时地将它们带入“写”之过程很重要,激情消失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衰减,画作的气势也会散乱。
写生不是机械的对景临摹,如果只是江山的重复写照,不如用相机了,要有自己的感悟融和在里面。李白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超过实景;琅琊山在我们眼里并不怎么样,在欧阳修笔下那么柔美壮丽;清凉山在南京人眼中十分普通,龚贤笔下画的意境有多么美好;因此,创作要表现出对象的“神态”极其重要。魏紫熙先生画黄山,说不出究竟像哪座山峰,但画面把黄山的奇特俊秀的“神态”提炼表现出来了,使观者一望而得知。创作是主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领悟,是充满个性的,必须是能打动人的。
写生与创作是画家终身追求的目标,必须有足够深厚的临摹基础与技法手段。不临摹不能娴技法,不写生不能积胸中丘壑。
关于创作的题材,傅抱石先生1942年在重庆画展时写过一个自序,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 汲取大自然的一部分;
(二) 中国诗词的意境,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表现诗的境界和想像力;
(三) 临摹前人的绘画,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消化攫取有用的部分,成为自己的东西;
(四) 描写历史上美妙场景的故实(主要是人物)。
http://s13/bmiddle/5e3b2aa4h96529688d6ac&690续集" TITLE="徐善先生讲座“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http://s15/bmiddle/5e3b2aa4h96529c4f70ce&690续集" TITLE="徐善先生讲座“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