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祖与周公、太上老君、牛顿、爱因斯坦对话(续1)

(2011-04-28 12:30:18)
标签:

灵能量子

佛经解惑

中医

灵性

现代科学

佛学

易经

分类: 佛学修习交流

穿越时空的对话——(续1)

    黄帝:爱因斯坦谈到“全息”于生命现象中的本质问题,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说,人是一个“小宇宙”,这个宇宙的一切信息,无不被包容于个体生命之中,现代科学、现代医学不是也发现了生命“遗传基因”吗?这个“基因”就是一个“全息信息元”,它是生命现象得以遗传的根据。然而我要说明的是:现代科学虽然发现了“遗传基因”,对“全息”做了遗传学上的解释,但仅仅是事物真相的一个侧面,还不全面,我在《黄帝内经》、《灵枢经》里已经有所论述,就中医传统的技术来说,医生可以在患者的一些特殊部位和点位,用“点按”和“针刺”的方式治疗全身各部位的疾病,而且效果显著。就现代中医技术来说,“全息疗法”也被发扬光大,我们身体的某一个相对完整的肢节部分都可以是一个“全息元”,可以从中诊断和治疗全身各部位的疾病,这已经是通过实践检验过的,非常有效的疗法。这些事例能给我们一个提示,“全息”贯穿于整个生命现象中,除了“遗传”的作用以外,它还反映了生命体内各部位、各系统之间的全息包容、全息传递、全息联系,这在中医的“望、闻、问、切”的传统诊断技术中已经反映的淋漓尽致了。一个人,他的音容笑貌、性格、体态、面相、面色、肢体动作都和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外相都能反映身体内部各部位、各系统的健康状况。

    周公黄老说的是啊!《易经》的思想在你的《黄帝内经》里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世间万物皆类象,以其局部可观全貌。

    居里夫人也就是说,生命的本质就是“全息”,全息遗传、全息作用、全息包容、全息联系,生命的定义就是:“细胞的生长和自然分离”,这也是以“全息”为前提的,否则“种类”就不可能延续下去。所以,离开了“全息的细胞生长和自然分离”现象就没有所谓的“生命现象”。现代科学对于“生命”的认识和定义,似乎是与佛学有很大的不同的。佛学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我想,这也许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生命”吧。

    爱因斯坦:是的,我也有此同感。以现代科学的方式,我们确实不能理解“万物都有灵”这样的见解。所谓的“灵”其实也就是“生命”的代名词。动物和植物、微生物都能做到“全息的细胞生长和自然分离”,能够繁衍后代,让同类延续下去,这才是“生命”,很难想象比如“汽车”、“房屋”、“石头”、“地球”也有“生命”。

    黄帝:我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支持“万物皆有灵”的观点,但我一时也找不到答案能够回答诸位科学家的提问,不过我相信我会找到的。

    太上老君:各位,你们还是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虽然生命现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全息的细胞生长和分离”是“种族的延续”,但我请问各位:“是什么促成了这种‘全息的生长和分离’?比如说,把一个人的手给砍下来,这只手还能继续‘全息的生长和分离’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它缺少了什么?是化学元素吗?是遗传基因吗?

    牛顿:这只被砍下的手离开了生命的主体,它失去了支持,所以就没有了生命的动力,一切都停止了。

    居里夫人:我也一时找不到答案了。按理说,手被砍下的当时,它所含有的化学元素和遗传基因是没有受到损失的,为什么它就死了呢?它到底缺了什么呢?

    黄帝:它里面的经络循环运行停止了,从中医的观点来说,:“人活一口气”,就是这一口“真气”维持着生命的活动,一旦“真气”散失殆尽,命亦绝也!这只被砍下的手就是失去了“真气”的缘故,所以它没命了。

    太上老君:喔?那给它输入“真气”如何?

    黄帝:不行,一切都晚矣!别说一只手,即便是一个刚死去的完整的人,你要给他输入“真气”挽救他的生命,也是似比登天啊!不可能了。

    周公:哈哈!变了!因为变卦了,旧的已一去不复返,新的已经开始了!

    爱因斯坦:是啊,人们一直都不能理解的就是,到底什么才是生命真正的主宰?是能量吗?可如果给死去的人输入能量,也是枉然,没有反应啊!

    居里夫人:还是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吧?到底“生命”是什么?看来并不单纯的是“细胞生长和分离”那么简单,是谁在主导这一切的呢?黄帝老兄倒是说是“一口真气”,但“真气”又是什么呢?

    牛顿:我看还是请老佛祖来说说吧,我们已经钻进“死胡同”出不来了,该向佛祖请教了。

    佛祖:我听了诸位刚才的议论,还是没有真正认识生命的本质。现代科学说:“生命就是全息的细胞生长和分离”是“种族的繁衍”,由此否定了除动、植物、微生物以外的生命现象。这是你们对于生命的一种错觉,难道说别的事物就不能生长和繁衍后代吗?

    让我们来看看吧,一个人,从一个细胞(受精卵)逐渐的生长发育,最后生长成一个胎儿,然后又从母体分离出来,又继续生长成人,之后又能繁衍后代,大家把这称为“生命现象”是吧?那么一部手机呢?你们每天都在用的手机有生命吗?他从工程师的设计图纸开始,演变成一个个的零部件,然后被组装成形,经过调试,然后进入实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确定了它的使用价值,然后就照其模样成批大量地生产出它的同类,又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工程师们发现他需要修改某些部分和性能,一是又开始设计新的图纸,生产新的性能更优越的同类,然而这些新产品不可避免的要带有老产品的很多原理和技术成分,像是它又不是它,而是在它的基础上的升华。你们说说看,这手机是不是也有“全息生长和分离细胞”的过程?是不是也有“繁衍后代”的功能?

    再比如说学校和学生,这是一种事物吧?自从人类开始自觉的研究大自然的现象开始,“学校”和“学生”的“萌芽”就已经开始诞生了,这就是“胚胎”,伴伴随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华,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也就开始了,“胚胎发育”,当人类的理论和实践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时,为了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知识和智慧,需要培养后继之人才了,这时开始有了学生,胚胎开始成形,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所所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了,学生也越来越多了,人类的知识膨胀了、爆炸了,“科学”诞生了!时至今日,学生、学校、知识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不都是在不断的“全息的分离细胞、繁衍后代吗”?你说这个事物没有生命吗?

    你们会说那些都是人为的,如果没有人,那一切都不可能。

    好!很好!那我问你们,人又是谁为的呢?离开了那个“谁”,人还能继续生长繁衍吗?

    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啊!?

    牛顿:那么,那个“谁”又是谁呢?

    黄帝:我来说两句,人活一口气,人如果失去了“真元之气”的支持,生命一刻也不能延续,是“真气”主宰了生命的活动,是人主宰了人造物品的活动,推而广之,“真气”以人做媒介主宰了人造物品的活动。

    太上老君:喔!?也就是说,比如一辆汽车,离开了驾驶员,它是无法启动和行驶的,汽车的定义应该是:“能在路上正常、安全的行驶并能载物”但如果离开了人——驾驶员,“汽车”就不再是“汽车”,仅仅是一堆铁制物件而已。人也如此,离开了那个主宰的“谁”,人也就不再是人,仅仅是一堆肉而已,就像菜市场案板上的一堆肉,但这已经不是“生命”了,按居里夫人的化学的说法,仅仅是一堆化学元素了。按照黄帝的说法,那个主宰生命活动的那“谁”应该就是“真气”了,最终还是“真气”驱动了“汽车”,但始终我还是觉得玄!玄之又玄!

    黄帝:其实,当今科学主要关心的是“能量”,我还是以“能量”来说吧,“真气”在人体经络里运行,他是带有“光”的,这个“光”按照爱因斯坦他们的说法,其实就是一种“能量”,在《黄帝内经》里我只不过是把这种能量称为“真气”而已,但“真气”其实又是宇宙的“灵动的能量”转化而来的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命能”,但人死后,这种“生命能”又还原为“宇宙的灵能”,“宇宙的灵能”也就是我说的“精、气、神”之中的那个“神”。他既存在于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同时也存在于万物生命体中。他才是“生命真正的主宰”,生命体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离都是由他所驱使的。

    生命体的诞生过程是:神(宇宙灵能)聚合转化为“真气”——“真气”(生命能)聚合产生形体——精(生命体之“肉身”)生长发育、繁衍后代。

    生命体死亡的过程是:“精”(“肉身”)毁坏、解体,转化为“气”(生命能)——“气”(生命能)由身体各部位回归于“丹田”,继而升华为“神”,聚于“下丹田”或者“中丹田”、“上丹田”处——“神”离开已经毁坏的残留的肉身,回归“宇宙灵量——能量之海——生命之源”。

    牛顿:这么说,中医是建立在有“神”论基础之上的了?

    黄帝:此“神”非彼“神”,绝不是“神学”里说的那种“神”,更不是民间盲目崇拜的那些“神”。我所指的是宇宙的本质和本有的能量——宇宙之“灵动的能量”,这个能量决定了宇宙原本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我们只不过是这个生命体内的微不足道的细胞中的一颗微粒而已,我们的个体的生与灭不会影响宇宙的运行,但宇宙的运行却能影响到我们的生灭。

    爱因斯坦:善哉善哉!我也学着佛祖的语气了。我也来说两句吧,黄帝的一席话倒也点拨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些疑问,从相对论的观点来说,万物生于无形,这和中医乃至道德经说的是一致的,在宇宙诞生之前确实是没有所谓的万物的,更别说生命体了,宇宙在诞生之前是一个“奇点”,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无法形容有多小的“奇点”,但她却储藏着整个未来的宇宙一切的能量,现在我们所能觉知的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都源于这个奇点,在这个奇点爆炸后,“能量”创造了一切——包括生命现象。能量创造了万物,然而万物还可以回归于能量,质量和能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质量与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E=mc²

    这里,E” 代表能量;“m” 代表物质的量的多少,即“质量”;“c” 代表光速,也就是“光子”在真空里运行的速度,每秒钟能行三十万公里。但有很多人把 “c” 误以为是一个物体运行的速度,这是误解,其实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有形、有质的物体的运行速度是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光子”的速度的,如果有某物能达到“光子”的运行速度,这种物质一定是没有“质量”的,它只能是一种“能量”的形式。

    所以,我的这个公式并不是说有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以光的速度“ c ”进行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注意,我的公式本意不是这样的,这个公式不是要计算物体运动时所产生的动能,也不是这个物体要以光的速度来运动所需要获得的能量,这跟物体是否运动无关。这个公式是表明一个质量为“ m ”的物质,它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如果这种物质完全转化为能量,其所能转化的能量的大小就以这个公式来计算,更近一步的含义就是:当一种质量为“ m ”的物质完全转化为能量以后,它已经不再具有质量,它在宇宙间的运行速度就是光的速度 “c” 。

     从相对论的角度来解读刚才黄帝的说法,就是宇宙的能量在某一时空点上其速度降低到了光速以下,甚至很低的速度状态,这时能量转化成了有形质的物质,具有了质量,万物乃至生命从此诞生了,是吧?

    这个观点和现代科学的宇宙爆炸生成论很吻合!宇宙爆炸初始时刻,宇宙间完全是光的海洋、光的世界,物质以光甚至是远远超越了光的速度运行着,无形体、无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物质的温度开始降低,速度开始下降乃至降到了光速以下甚至远远低于光速,能量开始向某些中心点(随机而又自然形成的点)聚合,这时有质量、有形体的物质开始产生,继而形成了基本微粒子、夸克、中微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分子、物体、星体、星系乃至生机勃勃的宇宙以及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生命的智慧其实也是这个“能量”的本有的特性了。而万物同样也可以不断的裂解、蜕变还原为基本粒子甚至光子状态或者能量状态(虽然在人力上我们很难大规模的做到这些,但宇宙能做到)。

    我开始理解黄帝的理论了。

    太上老君:佩服爱因斯坦和那些科学家们!你们从另一个角度也应证了“道”的含义,宇宙万物乃至生命的生、老、病、死,成、住、坏、空都是由宇宙中“灵动的能量”所主宰的。这“灵动的能量”就是“道”的妙用啊!就如佛祖说的“佛性”啊!万物之“佛性”,此乃“智慧”的“源泉”。

    居里夫人:对,宇宙的生成和运行皆是因为有“灵动”,所谓“物质不灭”,应该是“质量”和“能量”的总体“恒常不变”才是。这就是佛祖说的“本来无生也无灭”的含义吧。

    佛祖:爱因斯坦的论述我很感兴趣,请再说明确一点,关于你的相对论,也许就是当今世人理解生命本质的突破口。

    爱因斯坦:好的,佛祖,请听我继续道来。我为什么说这个宇宙间没有任何有形有质的物体的运动速度能达到光速呢?我的《相对论》里还有这么一组公式:

     http://s6/middle/5e3a125fxa1f843929205&690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