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间谍玛塔·哈丽

标签:
星座 |
分类: Chart鉴赏 |
玛塔·哈丽(Mata Hari,1876~1917),是荷兰人玛嘉蕾莎·吉尔特鲁伊达·泽利(Margaretha Geertruida Zelle)的艺名。
玛塔·哈丽传奇式的人生在西方世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后世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研究她的间谍身份,对当时的判决提出许多置疑。
出生矫盘
玛塔·哈丽原名叫玛嘉蕾莎·吉尔特鲁伊达·泽利,1876年8月7日出生在荷兰北部弗里斯兰省莱瓦顿市
|
她父亲亚当·泽利是位荷兰农场主,开着一间帽子店,生活富足,母亲安切·范·德·默仑是个印度尼西亚爪哇人。东西方混血的泽利,既有光洁的皮肤又有一头东方人的黑发、乌黑的眼睛、橄榄色的棕色皮肤。然而童年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欢乐的记忆。在她7岁时,她们举家搬迁到了莱顿市,到1889年,父亲的帽子生意日渐萧条,他又被人误导在一次股票的投机生意中损失惨重,只能变卖家产偿还债务,一家人搬入了一所贫民住宅,父亲不堪忍受失败的痛苦,到阿姆斯特丹寻找机会东山再起,却一去不返。父亲在破产之后便与母亲离婚,小泽利跟了父亲生活。此后,年仅14岁的玛嘉蕾莎和兄弟分散到各处,分别被亲戚或教会照养。1891年,玛嘉蕾莎15岁时,她的母亲在沮丧中离开人世。
报上的一则征婚启事成就了她生命中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婚姻,大她22岁的丈夫是一名曾经离异的荷兰海军军官。婚后,他们夫妇二人移居爪哇,并很快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不幸的是1899年他们的儿子被佣人毒死,本就不合的夫妻关系雪上加霜,随后,他们返回了荷兰。玛嘉蕾莎与丈夫最终在1903年离婚并争取到了女儿的监护权,可是不依不饶的前夫竟然不服法庭判决私下绑架了孩子。
1904年,孤身一人的玛嘉蕾莎不名一文地来到了花都巴黎,在一个马戏团作骑师,并改名为麦克劳德小姐,也兼职做艺术模特,在艰难中维持生计。为了生计,她不惜在一位巴黎剧院经理面前表演起了脱衣艳舞。在那个年头,很少有人的表演如此大胆出位,剧院经理立即被她这种“带有神秘东方气息的婆罗门艺术”给震住了,当即拍板将她录用,并且还给她起了个艺名——“玛塔·哈丽”。
按照梵语,该名意思为“神之母”
,照印度尼西亚语也可译作“黎明的眼睛”意即“马来人的太阳”
|
1905年3月13日,在巴黎吉梅博物馆首次演出,她凭借带有东方文化的神秘和充满诱惑的身体,折服了所有的观众,玛塔·哈丽几乎一夜成名。
玛塔·哈丽也从此开始为自己编造一个神秘的来历,在她自己编造的故事中,她成了一位来自爪哇的印度僧侣的后裔,她从小学习印度教的神圣舞蹈。当时,由于通信手段的局限性,很多身份都难以被查证,许多人都会给自己添加一个高贵的身份,以便于自己成名。成了职业舞娘的哈丽从此越跳越红,成了当时巴黎红得发紫的舞星。1905年的《巴黎人报》如此评价道:“只要她一出场,台下的观众便如痴如狂。”
一战爆发,德军重金拖她下水
被法国情报部门招安,成为双料间谍
1917年10月15日,她被以“叛国罪”的名义处死在巴黎郊外。
|
1917年月10月15日,面对荷枪实弹的行刑队,哈丽头戴一顶宽檐黑帽,手戴一副黑色的羊皮手套,脚穿着一双漂亮的红舞鞋,若无其事地踏上了最后的死亡之旅。
在巴黎郊外一块叫做万森的多边形空地,刽子手们开始瞄准射击。她面对11个行刑队员的枪口,笑着对领刑的军官说:“这是第一次有人肯付12法郎占有我。”(在法语中,“法郎”和“子弹”是同一词汇。)迎着呼啸而来的11颗子弹,这位41岁女人的脸色没有丝毫慌张,相反,她挺直了胸脯,从容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作为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艳舞演员突然以间谍的身份被枪决,这也立即引出了很多的流言。
一种流言是,玛塔·哈丽在临死前给了行刑者一个飞吻,又或者她只是飞吻了她的律师,一个她从前的情人。她的遗言是“谢谢,先生”。
另一种流言是,她故意解开了她的上衣,裸露出她的乳房,以迷惑行刑者。但1934年美国杂志《纽约客》的报道却是,“她穿着一身整洁的女士西服,双手戴一幅崭新的白手套,一些都是专门为这个场合精心准备”。
第三种流言是,玛塔·哈丽在行刑时非常镇静,而且拒绝戴眼罩,因为她在先前已经贿赂了行刑者,使用空弹壳代替真子弹,但这个计划最终失败了。
玛塔·哈丽被处死后,她的尸体无人认领,因此最终被用于医学用途。她的头颅经过防腐处理后,存入了巴黎阿纳托密博物馆。经过特殊的技术处理后仍保持了她生前的红唇秀发,像活着时一样。但是直到2000年,该馆的保管人才发现玛塔·哈丽的头颅不翼而飞,据说是被她的崇拜者盗走了。据后来的分析,丢失很可能是1954年该馆搬迁时发生的。另有1918年的记录显示,该馆也曾经接收了进行完医学实验的尸体,但是也已丢失。
根据考勒斯新书改编的历史连续剧将由法国电视第三频道首次热播。据悉,素以挑剔刻薄著称的法国评论家中许多事先已经观摩过此剧,反映普遍良好。需要指出的是,他们中其实绝大多数人原本并不赞同哈丽当年是被冤杀的。不过对于即将公演的片子,法国《巴黎人报》这样评价道:“任何指望能够从剧中看到淫秽内容的观众最好还是别作这个指望,因为这部片子是为哈丽正名的。”玛塔·哈丽到底是“叛国者”还是“爱国者”?是英雄还是叛徒?也许只有历史可以解答这个问号了。
文字资料收集于百度,文章星盘为本人试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