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内向掠食动物投放活的“猎物”,这一做法在大多数国家都已被禁止多年。但是在中国,这一做法仍然被广泛采用。
根据一个名为环境与动物道德(EAEG)中国工作小组2005年发布的报告,从1993年开始出现野生动物公园开始,中国的野生动物园数量急剧增长,在2005年达到了30家之多。绝大多数野生动物园养有肉食动物,而且绝大多数动物园(在EACG工作小调查的18家动物园中有12家)都以“活体投食“作为吸引参观者的手段。
野生动物园中的大型肉食动物包括各种大型猫科动物,熊和土狼。而用来喂食的“猎物”则包括水牛、山羊、马、鸡、鸵鸟、鸭子、珍珠鸡和兔子。
这些掠食动物通常在“表演”之前要忍受饥饿,一边能让它们在捕食“猎物”时更加凶猛,让表演更加“精彩”。而被投放的“猎物”则将在掠食者们真正有机会将其吃掉之前被拿走。有些“猎物”被反复投放利用,直到它们在痛苦中死去。
无论是掠食者还是“猎物”大多被囚禁在狭窄的铁笼或兽舍里。这种“表演”和野外的真实情景根本毫无共同之处,仅仅是一种为了满足人们残忍的乐趣的野蛮做法。
“活体投食”的合法性
2007年10月,中国国家林业局发言人曹清尧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如下声明:
“包括向野生动物进行‘活体投食’在内的表演必须被终止。国际林业局将重罚所有组织这一类表演的的组织和有关部门。”然而中国目前还没有保护动物福利的法律,这一行为难以得到相应的处罚
早在1999年,有关政府部门就曾经发表声明,表示“活体投食”作为一种娱乐项目必须被禁止。不幸的是,有关的立法并没有跟上,使得这些禁令难以被执行。
动物园如何为“活体投食”辩护?
野生动物园的管理人员经常以对掠食动物进行“野化训练”以便将来将其发归野外为理由为活体投食辩护。但这不是事实,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娱乐大众。
通常游客会被鼓励购买“猎物”给掠食动物投食,有时候游客甚至可以把活鸡或其它动物用绳子吊在观光车外,不断逗引这些掠食动物。
反对“活体投食”
-
在中国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内的掠食动物将不会被放归野外。事实上许多这些掠食动物在中国甚至都不属于濒危动物之列。这些可怜的动物仅仅是作为动物园的谋利工具。
-
即便其中一些掠食动物将会被放归野外,这种所谓的“野化训练”也不足以帮助它们为野外生存做好准备。绝大多数作为“猎物”的动物是家养动物,因此这种做法最多也只能教会那些掠食动物如何捕猎家养动物,而这将可能损害放归地农民的利益。而且在动物园中,猎物们根本无处可逃,掠食者也无法展现自己的真正天性,例如围捕、追逐等。正如亚洲动物基金创办人谢罗便臣女士在1999年所说,“教会一只老虎如何捕猎家养动物并不能教会它如何在野外生存。此外,无论是否濒危,老虎们可能面临被为了保护自己的家畜而的农民捕杀的命运。
- 根据南京现代快报2002年10月的报道,有证据显示,大多数参观动物园的人反对活体投食,认为这一做法太过残忍。
-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前中国总监张力博士曾经表示,“所谓的野化训练并不能回复老虎捕猎的能力而且对公众毫无教育意义。这一做法只是为观众提供了一场野蛮血腥的表演,对孩子的心里健康无疑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
活体投食表演也往往也没有考虑观众的安全。游客们通常是坐在窗口大开的观光车里,或者仅是隔着一条窄窄的水沟观看表演。这些在表演之前已经忍受了饥饿折磨的掠食动物往往会比平常更加凶猛,因此可能会对游客的安全带来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