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藻类防治入门(九):绒毛藻

(2009-01-16 17:12:11)
标签:

水草

水族

休闲

藻类

杂谈

分类: 藻类(Algae)

藻类防治入门(九):绒毛藻

 

 

 

绒毛藻(Fuzz algae)是鞘藻属(Oedogonium)的丝状绿藻,经常附着于水草的叶片或茎节上,但也有可能自由漂浮,绒毛藻的长度一般在 5-8 mm 左右。

 

很多藻类会混和成长:绒毛藻通常不超过 8 mm,而发藻通常不超过 4 cm

 

 藻类防治入门(九):绒毛藻

能运动的繁殖细胞前端具一轮纤毛。

营养繁殖形式为圆柱形细胞顶部形成环形的瘢痕样结构(顶冠)只有具顶冠的细胞才能产生动孢子或不动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为卵式。

雄性丝状体与雌性丝状体等大,或其长度只有几个细胞(这种长度的雄性丝状体附着于雌性丝状体上)

雄性丝状体产生的精子形似具长鞭毛的小孢子。

受精后合子形成,合子经过休眠,分裂成四个动孢子,再经萌发形成新的丝状体。

 

水草缺素造成叶片养分的渗漏,可能是造成绒毛藻附着成长的原因。

 藻类防治入门(九):绒毛藻

 

绒毛藻并不须要强光来成长,受感染的水草可能因为蒙受缺素影响成长,而使得叶片的养分渗漏至水中。

提供水草丰富的营养,能有效预防绒毛藻的发生,尤其是 CO2

 

虾清理绒毛藻的功效卓著,是最受欢迎的藻类清理生物,此外飞狐、小精灵、大胡子异形、茉莉鱼对于绒毛藻的清理也很有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